百科知识 黄蒿通灵蒿岔峪:秦岭中的美妙传说

黄蒿通灵蒿岔峪:秦岭中的美妙传说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67黄蒿通灵蒿岔峪关于蒿岔峪的起名传说,既特别生动(真实性)又颇为美妙(思想性)。蒿岔峪位于潼关县人民政府驻地南12公里处。南起秦岭甘斜洼,北到蒿岔峪口,蒿岔峪全长15公里。蒿岔峪盛产核桃,年产量约10000多公斤。蒿岔峪至此分东西两岔,居东一支称为东岔。西岔入口处在安乐乡蒿岔峪内3.5公里处的两岔口,蒿岔峪在此分为东西两岔,居西一支称为西岔。此峪以后遂被改名蒿岔峪了。

黄蒿通灵蒿岔峪:秦岭中的美妙传说

67 黄蒿通灵蒿岔峪

关于蒿岔峪的起名传说,既特别生动(真实性)又颇为美妙(思想性)。蒿岔峪位于潼关县人民政府驻地南12公里处。南起秦岭甘斜洼,北到蒿岔峪口,蒿岔峪全长15公里。分东西两大岔,有69条小沟,最宽处4.5公里,最窄处1.5公里。蒿岔峪有农户100多户,600多人,矿藏有金、铜、铅等;土质多为黑、红、白沙土;有森林万亩,荒坡主产小麦玉米、药材、木材等。蒿岔峪盛产核桃,年产量约10000多公斤。蒿岔峪河,四季有水。走出蒿岔峪口外,迎面即著名的十二连城——烽火台。十二连城,北起禁沟与潼河交汇处,南至蒿岔峪口,古时筑有烽火台。烽火台俗称墩台,位于禁沟西岸。烽火台以土筑成,方梯形,底边长近11米,高近8米,夯层9~14厘米。始自秦岭北麓,终抵黄河南岸,蒿岔峪—十二连城—烽火台—禁沟,绵延百里,关中屏障,既是历史上攻守酣战的激烈战场,也是最早就将秦岭父亲与黄河母亲联络起来的大地儿女!

从蒿岔峪口南行,有三里店张喜沟:“三里”表路,“张喜”表人。据说张喜最早在该沟开荒种地,繁衍生息,故本峪即以人名。张喜沟之南,距峪口约2公里多为程家沟。张喜沟和程家沟均位于峪之右岸东侧,与程家沟斜对面,位于西侧左岸者为朱家沟,沟深近于1.5公里,因朱姓人家而名。从朱家沟南大约1公里,就到了蒿岔峪的深部——同时到了蒿岔峪真正的大分岔:东岔与西岔。“岔”者,分山也,在此却是峪的一分为二也。

先表东岔。东岔入口在安乐乡蒿岔峪内3.5公里处的两岔口。蒿岔峪至此分东西两岔,居东一支称为东岔。东岔长约6公里。入岔约2公里处又分为两个小岔,两侧均有小沟道,是蒿岔峪东岔的一个分支。大槽沟在安乐乡蒿岔峪东岔东侧的一个小岔里,小岔又分为两支,东边一支称大槽沟,距蒿岔沟峪口7公里。大槽沟长约3公里,沟内常年有水。此沟在槽沟之东,较槽沟稍大,故名大槽沟。

幽溪藏灵(www.daowen.com)

再说西岔。西岔入口处在安乐乡蒿岔峪内3.5公里处的两岔口,蒿岔峪在此分为东西两岔,居西一支称为西岔。西岔长约7公里。西岔内有许多小沟道,并住有农户,是蒿岔峪的主岔。麻地沟在蒿岔峪西岔东侧,王家坪对面,距蒿岔峪口5公里,沟长约1公里。此沟地势开阔,多种苘麻,故名麻地沟。梁山沟在蒿岔峪西岔西侧,豆腐沟口之南,距蒿岔沟峪口7公里,沟长近2公里。此沟最初属梁姓所有,故名梁山沟。梁山之地名,自然让人想起《水浒》梁山,虽然同名显然不同山,一鲁地一秦地,相隔千里,聊备玩味而已。蒿岔峪有苘麻,有梁山,还有甘斜洼的美丽传说。

甘斜洼在蒿岔峪西岔南段,距蒿岔峪7.3公里,长约2.5公里,是蒿岔峪西岔的末(南)段。常年有水。相传马吉白雀寺妙善女因怜悯穷人,被父亲追杀,逃跑经此,好容易蹲下来歇息一下,将地上压陷成坑,取名“酣歇洼”。后人将“酣”误读“甘”,“歇”写作“斜”,故成今名。蒿岔峪先是东西两大分岔,分岔中复分岔,此乃蒿岔峪之“岔”义也。现在应该轮到蒿岔峪的“蒿”了。蒿在秦岭北麓72峪,是特别普遍又普通的植物。有黄蒿、白蒿和水蒿,白蒿可驱蚊赶虫,水蒿可烹调食用。白蒿高,黄蒿矮。蒿岔峪,即以“蒿”入名,仅仅是因了峪中广生野蒿么?非也。它也有一个生动而美妙的传说。

民间神话传说,上古时,蒿岔峪积水甚多。从山梁俯瞰,水呈黑色,故称黑水峪。峪谷积水中,有蟒蛇为怪,伤害过往行人多次。王母请龙王下凡,用天火焚烧,其峪口岩石熔化成壑,峪中积水流出。水中有一巨大黄蒿,主杆长约丈计,直径约5寸,被人打捞出。百姓后来,在该峪口修建龙王庙,此蒿杆被用作屋梁,横架龛前。此峪以后遂被改名蒿岔峪了。如今峪口偶有三五黏合的顽石,好像被火烧熔的一般。人们为证实他们的观点,流传说这就是当年王母派龙王用天火烧的。1953年龙王庙被拆除。

神话传说太生动优美了!惜哉,龙王庙倘能保留至今,我们便可以亲自探访黄蒿如何通灵,绝不至于像现在仅仅能玩味一个传说——尽管是那么生动而美妙的传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