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华山秦岭:兄弟谷仙峪,神奇灵芝,古老传说

华山秦岭:兄弟谷仙峪,神奇灵芝,古老传说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61兄弟谷仙峪华山山系,小峪成百,大峪有十。在地质造山史上,华山峪属峪谷期,黄甫峪和仙峪则是宽谷期。车箱谷之名源于自然地理,仙峪之称则缘于人文传说。1992年华山灵芝研究所采集灵芝菌种时,在仙峪采回一只高80公分,重8.1公斤的巨型灵芝,现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誉为华山仙草中的又一奇观。文仙峪则是八仙的领袖吕洞宾镇山,承前启后,道脉浩阔,迄今无出其右。仙峪的取名,据说源自黄初起、黄初平兄弟在此牧羊成仙。

华山秦岭:兄弟谷仙峪,神奇灵芝,古老传说

61 兄弟谷仙峪

华山山系,小峪成百,大峪有十。在这诸多的大小峪中,华山峪是擂主,它的东邻黄甫峪、西舍仙峪则是左右护法,就像佛教净土的西方三圣。在地质造山史上,华山峪属峪谷期,黄甫峪和仙峪则是宽谷期。宽谷期出现的峪有两个特点:其一,峪的源头都能伸延到主分水岭,一般悠长;其二,宽谷期的峪,顾名思义,一般都较宽阔。如果比较一下仙峪和华山峪的长宽度,峪谷期的峪和宽谷期的峪,其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便一目了然。仙峪之所以又叫做车箱谷,道理也大致源于此吧。车箱谷之名源于自然地理,仙峪之称则缘于人文传说。

传说古时黄初平、黄初起兄弟在此牧羊成仙,故而得名。仙峪深25余公里,峪道窄狭清幽,山路崎岖蜿蜒,河流湍急,山石险峻,多处路段凿崖架栈凌空通过。进峪不远,有斜岭横阻,令人有谷尽路绝之感,然越岭横渡,又不能不平添一种柳暗花明的情趣。斜岭南,地势渐次开阔平缓,峪道两边花木繁茂,绿草如茵,溪水汇而成潭如面面明镜,台田层层叠摞似条条绿毡,有山民聚集成廓,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异桃花源仙境。仙峪人文、自然景观数十余处,见于史籍记载的神话传说更是美丽动人。斜岭尽头有车箱潭,《水经注》中称其为天下第七水府。华阴流传的邢家姑姑,为医父痼疾嫁给车箱潭龙太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斜岭东南为华山白羊峰,峰西侧崖下有羊公石室,传说是天下杨姓先祖避难的地方;羊公石室临近有石羊城,是黄初平牧羊成仙的地方;斜岭北望,有猫头石、龟蛇锁车箱等奇石胜景,都形象生动,惟妙惟肖,令游人叹为观止。入峪经龙头沟、蛤蟆沟、石板沟行至与华山主峰平齐处,便进入白缺寺景区。此处地势较为开阔,东走三耳岔,可达三峰根;南经河北头可翻越秦岭进入洛南境域;西经东沟、没门岔沟可通往瓮峪、华阳。白缺寺遗址在涧西峰腰悬崖下,旧有庙宇建筑,与山崖诸多石洞连为一体,依崖就势而构,非常巧妙,相传为千手佛还愿时所建。鼎盛时期,有僧近百名,每日供果累累,香烟缭绕,晨钟暮鼓,不绝如缕。由于香客众多,这里逐渐形成寺庙古会。遗憾的是十年动乱中,庙宇建筑毁于一旦,钟鼓及所有物什被洗劫一空,如今仅有石洞犹存。由于登寺小道被荒草、乱石闭塞,游人只能隔壑相望。仙峪不仅自然风光如诗如画,而且矿产、药草等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有金、铁、水晶石等。贵重药材有灵芝、何首乌等。1992年华山灵芝研究所采集灵芝菌种时,在仙峪采回一只高80公分,重8.1公斤的巨型灵芝,现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誉为华山仙草中的又一奇观。由于仙峪河水丰美,幽潭连珠,被视为华山天色浴场。每至盛夏,进峪避暑、度假的游人络绎不绝,寻幽探胜者更是摩肩接踵。按照华山风景景区规划设计,还要对仙峪风景景观进一步开发,以向游人提供更广阔的旅游胜地,丰富游人的审美需求。由于仙峪无人工雕琢痕迹,自然景观秀丽天成,历代诗人画家多入峪吟诗作画,唐诗人常建就有“入溪双峰峻,松恬疏幽风”句,画家们称仙峪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女,也称它为华山脚下的“维纳斯”。

仙峪神谷

东沟在仙峪河北头之北,是仙峪通往瓮峪的一个沟岔,也是白缺寺景观的所在地。沟虽在仙峪涧西,但站在瓮峪的位置,是为东沟,仙峪人也便顺其自然,称其东沟。沟深数里,靠山根处布满台田,田畔茅庐几间,为山民居所。沟西边翠峰耸立,灌木丛生,夏绿秋红,甚为秀丽。沿林丛小径蜿蜒西上,翻越岭脊,就到了瓮峪没门岔沟。站岭头四望,千山连绵,一望无际,林木苍莽,白云低回,白缺寺洞石历历在目,沟坡下茅舍炊烟袅袅,一种远离喧嚣、置身世外的感觉油然而生。

华山诸峪皆有仙气或者说仙缘。华山峪下有玉泉院,上有朝阳洞,不必多言。黄甫峪有黄栌子高人,出神入化,道行深沉,没法测其崖岸。文仙峪则是八仙的领袖吕洞宾镇山,承前启后,道脉浩阔,迄今无出其右。仙峪呢?仙峪的取名,据说源自黄初起、黄初平兄弟在此牧羊成仙。不敢论他们兄弟俩的道法造诣,如果仅以历史影响看,则显然不能与吕洞宾、陈抟相比。然而,恰恰是他们兄弟俩生活修道的地方独占仙名,独以仙名,盖有缘分。62 天成四方方山峪

山海经》描写华山的名句是:“削成而四方。”华山方山峪,不仅山呈“削成四方”之气象,满川的硕石也是“削成四方”之形态。在这种双重性的“削成四方”的形态气象上,方山峪可以说是华山的形象大使与杰出代表。

方山峪在大敷峪西,凤居山东。凤居山,为汉时高贤辛缮的隐居地。辛缮,字公文,治春秋谶纬,隐居华阴山中,弟子授业者600余人。汉光武累征不起。时有大鸟,高五尺,鸡头燕颔,蛇颈鱼尾,五色备具而多青,栖缮庐前槐树,旬时不去。宏空太守以闻,召百僚考证,以为凤,故以名山。山上曾建有凤骨塔,《偃曝余谈》记述:“唐玄宗开元中有凤逐二龙,至此坠地,化清泉二道,凤愤而死,曾以石函其骨,埋之山巅,为塔覆之。景泰癸酉四年(1453年),乡民因筑城取砖,石函始出,上有刻字: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重修。启函,凤颈骨长二尺,围六寸,股骨长一尺五寸,围如颈骨,其洁如玉。语云,凤喜食龙脑,故龙畏之。”(www.daowen.com)

方山峪深10多公里,越岭可通华阳。峪道宽阔平缓,小路崎岖。两侧峰岭相接,虽不甚高峻,却也错落有致。山坡灌木丛生,溪水终年飞流,水北出入渭,是为方山河。入峪峰回路转5公里,有山民傍崖依水而居,属华阴市敷水镇所辖。进峪三里,东岩下有潭名白马潭,传说有白马藏崖腹间,昼隐夜出,到潭边饮水,山民时有发现。后被一商人惊吓,马再也没有出现过,峪内另有白龙庙、白龙潭等景观。

溪水幽静的方山峪

方山峪内,山峰连绵,为花岗岩断块山,而且几乎每座山都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奇峰峭壁,壁立千仞。人常说“水往低处流”不假,但高处的水从那里来?方山顶清泉数眼,加上雨雪汇集而成的方山河,常年流水淙淙,更有神异灵验的白龙护佑,方山峪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方山峪口正在采石修路,传说中白龙栖居的白龙潭已踪迹全无,烧香祈愿的白龙庙窝在山脚乱石蓬草中,不细看就发现不了,让人深感惋惜。纵深挺入到方山三队后,才找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觉。细细的方山河与蜿蜒的小路并行,石上青苔密布,路旁丛丛的山韭菜、野蒜苗叶子尖已枯黄,小河里蓬蓬勃勃水芹菜,依然青绿可人,不远处一两头牛儿悠闲地吃着草。每走两三步,不经意间你的眼睛会被灼亮,路旁、河对岸、半山腰随处散落着一两株、三五株柿子树。冷峭的山风早已脱去了柿子树原本肥硕稠密的树叶,光光的枝丫上缀满了手心大的柿子,远看犹如满树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近看似一盏盏小红灯笼,又像是一簇簇小火炭,冬日里猎猎燃烧着。这火一样鲜红的情感,让群山不再冷峻,让农舍不再孤单,让行走于大山的人们感受到了融融的暖意,因了它的感染,温暖溅出了久违的激情。

喜鹊还山

方山峪之“方”,就地质构造而言,这涉及许多艰深的专业研究话题,有些还是探索性的,但有几点却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岩石一般是共扼平行的节理构造;其二,造山的力量一定巨大而猛烈,巨斧大刀,成直角方向猛劈大砍,才可能“天成四方”;其三,造山的岩石又必须异常坚韧刚硬,岁月悠悠,星移斗转,水蚀风化,“天成之四方”才不至于“毁容”于后天。而如果要用几何图形表征“山”的话,那么无疑是三角形了。山峰是三角,锯齿断层是三角,所谓的“V”形峪谷其实也是一种三角形状。而方山峪的几何表征却无疑是四方形。物以稀为贵,无论就地质学研究还是景观欣赏而言,方山峪之“方”都有其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吧。

坐在方山峪一个硕大的方形石上,阳光如蜜汁般流转,静,静静地,一片云飘过来,山一半映在阳光下,一半罩在阴影里。阳光下的山灿烂和暖,云影里的山浓郁沉思。回想一路,座座山峰“负势竞上”,天工斧削,辄见方态;再看这满川硕大的方石,想起《山海经》的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方山峪的由来,恍然间算明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