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秦岭的峪口若瓮,峪附近地质特征探索

秦岭的峪口若瓮,峪附近地质特征探索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8峪口若瓮瓮峪瓮峪位于竹峪和仙峪之间,因峪口若瓮得名。瓮峪和葫芦峪,就地貌地质特征来看,有三点可以察究:其一,峪口之山基岩石相当坚硬,方可峪口若瓮口;其二,造山带之张力作用点发生在腰部,才有腹阔形成的可能性;其三,瓮形、葫芦状之峪附近,如果发生过晚近火山喷发,那么火山喷发的中心当该在峪的腹部,而峪口则为其外缘。

秦岭的峪口若瓮,峪附近地质特征探索

58 峪口若瓮瓮峪

瓮峪位于竹峪和仙峪之间,因峪口若瓮得名。瓮峪又名泓峪。瓮峪绵延20余公里,峪尽越岭可达华阳川。翻越东山脊,可到达仙峪腹地。峪道两边峰岭起伏不断,沟岔交错相连。一河清流,明澈见底,高吟低唱,四季不息,自然风光甚为幽美。明代游记大家徐霞客曾到过瓮峪,并在他的《游太华山日记》中高度地评价了瓮峪的水光山色。游记描述:泓峪为华山西第三条峪道,两边小峰参天而起,峪道颇显狭窄。其间有河,奔流甚急。沿峪中小道前行,倏而东折,倏而西转,迎面峰岭犬牙交错,行走者似在牙隙,宛转若江上行舟。山峪宽坦处,古今都有山民傍崖依水,构舍而居,祖祖辈辈守着这片山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在桃花源般悠然,自处天趣,全部修炼得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历史上瓮峪是通向洛南商州的交通要道之一,州官赴任、商贾经商多从此出入。历朝华阴县令多对路有不同程度的整修。史志记,明朝嘉靖年间,华阴县令王时雍曾率民对这条道路进行过数次整修,故今峪两边崖壁留有石刻多处。今进峪里许,路东崖壁留有记述明崇祯九年(1636年)庞自清等补修山道的题刻一条。上世纪50年代末,修筑了华金公路,这条山道逐渐废弃,但仍不失为一条寻幽探胜的旅游便道。由于古交通要道的原因,峪内诸多名胜景观的美妙及神话传说,便不胫而走,脍炙人口。如关于瓮峪之名的来历,山民们传得神乎其神,并赋予它特别的哲学意味和预言性质。山民们说瓮峪是个藏宝的地方,其数量和位置有歌谣为证:“七瓮十八合(gě),不在阳坡在阴坡。要想见,找老椴,要想得,问老柏。”尽管这歌谣传了不知多少年,可谁也没有找见藏在什么地方,藏的是什么。直到上世纪60年代搞三线建设,瓮峪驻扎了部队,在阴坡打了9年山洞,每洞中安装的设备数也恰好是18个,山民们便神秘地说歌谣应验了,宝贝找见了。峪内的人文景观除了卧龙岭、龙泉、谷雨泉外,主要有搭儿窝、走车崖、七仙龛、佛岔沟、王母山、和尚帽、药王洞、戏秋峡,山民们称之为瓮峪八景,且每景都有来历。峪内的人文景观多为庙宇。峪口有老爷庙,峪内有龙王庙,还有土地庙、瓦官庙等,皆毁于“文革”。峪内水流不息,气候湿润,树木花草丰茂,植被较好。特别是春夏时,崖坡葱绿,野花萋迷,桃红李白,满峪芬芳。加之路旁时有奇石,或以形态取胜,或以纹饰夺人,其天成的瑰丽与奇巧都令人赞叹不绝。

道谷仙风(www.daowen.com)

戏秋峡在瓮峪没门岔南,因传说杨八姐游春时曾在两崖系秋千戏耍而得名。此处,峪道两边的山峰突然靠拢,形成两崖对峙,涧水从中穿过,飞流湍急如出石隙,气势非常壮观。遥想当年,杨八姐若真的把秋千系在两边悬崖上——即便是她自己艺高胆大,随着秋千的摆动,在云雾中悠然自得,而在下面观看的人必然是魂飞魄散了。当地群众说,两边崖石上边有杨八姐的脚窝和拴秋千留下的痕迹。

瓮者,口小腹大之状,若葫芦形。秦岭西段,眉县有葫芦峪,因了诸葛亮的用兵已在《三国演义》中扬名天下,瓮峪亦因徐霞客的描写而入华夏的文本世界。瓮峪和葫芦峪,就地貌地质特征来看,有三点可以察究:其一,峪口之山基岩石相当坚硬,方可峪口若瓮口;其二,造山带之张力作用点(如地球自旋之力)发生在腰部,才有腹阔形成的可能性;其三,瓮形、葫芦状之峪附近,如果发生过晚近火山喷发,那么火山喷发的中心当该在峪的腹部,而峪口则为其外缘。水力剥蚀外缘出山,即造成“瓮”或“葫芦”形状之峪。大自然造山的神工鬼斧永远挑战着人类的知解与想象力。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即有《山海经》——神性地理学或想象地理学的出生。今天,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地质学和地理研究,极大地刷新了人类对山的感知和理解,但谜团仍多。上述对瓮峪的解说,虽借用了科学名词,但更多是审美地理学的感知视界,不揣浅陋,未避艰深,冒昧提出,仅供科学的自然地理探究,有一游戏的思想和眼光可以选择参考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