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倒沟峪:黄金大道与灞河融汇

倒沟峪:黄金大道与灞河融汇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1灞桥别柳倒沟峪“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倒沟峪流域植被良好,水流清澈,沟谷狭窄。因而人们称倒沟峪为“黄金大道”。倒沟峪是灞河流程的上游正源。注入灞河,倒沟峪也就告别了深山,一路走向平原世界。世界很大,爱情仅其一隅,却也是它不可或缺的花朵晨露,就像灞河之于倒沟峪的水所启示。灞桥别柳只是道沟峪走向平原世界的一桩故事,当然也的确称得上是一桩最美好深沉的故事。

倒沟峪:黄金大道与灞河融汇

41 灞桥别柳倒沟峪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

灞柳伤别由于唐诗而成为事业与爱情的文化符号,广为传诵,至今散发着美好深沉的气息。与此对照,灞河的源头倒沟峪——如同哺育它的深山幽谷,宁静僻远,是大自然沉默的一隅。

倒沟峪的名称,形象地反映了秦岭北麓峪谷曲折往复的流向特征,自然地理称之为“多钓钩型水系”。“所谓钓钩型水系,就是河流的流路转折得很像一个钓钩。陕西秦岭北坡的一些河流,它们往往发源于北仰南俯的次一级断块南侧的老剥蚀面上,先由北向南流,当遇到南面断块阻挡时,便转折顺着断层谷向东或向西流,最后切穿断块翘起的山梁,向北蜿蜒出山流入渭河。”(刘胤汉《秦岭水文地理》,P.24)倒沟峪河即此!秦岭72峪中的黑河罗敷峪和石头河也都是典型的钓钩型水系,而唯倒沟河以之命名,可谓实至名归,独扬其义也。

倒沟峪,光绪《蓝田县志》按:“道沟峪即倒回峪,又名石门峪。”系灞河正源头,源于灞源乡九道沟。灞水自龙王庙西流,先后汇小南石门沟水、大南石门沟水、两岔河水等,至九间房乡下平大寨汇流峪水。倒沟峪水几乎全部流经峡谷,干流长37公里,流域面积21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8226万立方米,河网密度2.6公里/平方公里。倒沟峪流域植被良好,水流清澈,沟谷狭窄。

灞桥牧羊

河源于蓝田、渭南、华县交界处的箭峪岭南九道沟,南流经灞源乡折西行至县城蓝关镇西南,突然转向西北流,直至灞桥以下4公里,有浐河汇入后,正北流,于灞桥区三郎村汇入渭河。河长107公里,流域面积2563平方公里,蓝田境内流程约70公里,流域面积1923平方公里。灞河远在上新世出现。由于骊山断块的隆起和秦岭的抬升,灞河不断向左岸偏移,两岸阶地极不对称,右岸阶地多,阶面宽,左岸阶地缺失。灞河流程绵延100多公里,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差异较大。《水经注》云:“霸者,水上地名也,故曰滋水矣。秦穆公霸世,更名滋水为霸水,以显霸功。”(www.daowen.com)

倒沟峪

灞水上源,峰峦耸峙,田畴纵横,近黄远黛,霜叶涂丹。中国的河流大体皆朝东,唯这灞河以所向披靡的个性,冲破大山的阻隔,洋洋洒洒向西流去。陈忠实一首《青玉案》中写道:“涌出石门归无路,偏向西,倒着走……”这个“石门”就是倒沟峪,也叫“万军回”。西汉末年,王莽追杀刘秀,刘秀逃至峪前,见前有大山阻隔,后有重兵追杀,急中生智,命大家将鞋倒穿着藏入峪中。王莽追至峪口见脚印朝外,又见巨岩壁立,难以藏身,便调师转回。此峪遂留名为“倒回峪”,也叫“万军回”。刘秀急不择路,手足并用,爬过高岭进灞源,此岭便叫“王爬岭”。上马踏过的石头叫“上马石”,上刻“光武上马之石”的字迹至今还残存。刘秀沿灞水逃到青岗坪,有一巨松形若飞龙,枝叶覆盖。刘秀见王莽再次追来,就爬上巨松睡卧于平展横铺的树枝上,又避过一次杀身之祸。在他黄袍加身之后,赐此松为“龙头松”。虽经近两千年的沧桑,古松仍虬曲盘结,苍老不衰,吸引慕名而来的游客。

浪漫的传说,给灞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然勤劳的灞源人民并不沉醉于香火神明,因而寺庙道观在这美丽的山川并不兴盛,就连以此得名的灞龙庙也没有起眼的庙宇神龛,听不见晨钟暮鼓。倒是开山劈石的叮当声和抬石筑路的号子声满山遍野,硬把一个交通闭塞、地势险要的倒沟峪修成平展展的山区公路。如今车辆奔驰喇叭回鸣,多是金矿上的车辆穿梭不息。因而人们称倒沟峪为“黄金大道”。

倒沟峪两侧悬石腾空,嶙峋陡峭,云绕山冈,松岩一色,苍茫深邃。要不是“黄金大道”的畅通,用“千山鸟飞绝”来形容并不为过。只是头顶有细流飞挂,足下有河流潺潺,倒显得几分灵秀。穿过峡谷,就到了灞源街,这里是乡政府所在地。这个川道平原有小江南之称。这个川道盆地,重露微寒,浓雾过后,清新明朗。挂露的丹叶,湿漉漉的,在阳光照射下,红得肥厚透亮,惹人眼醉。路旁野花馥香,芳草蔓展,逸秀的云朵与遥远的山冈若即若离。淙淙泉水,清澈甘甜。青叶鲜嫩欲滴,甘蓝叶上滚动着圆润的露珠,折光四射,五彩斑斓。上山的人们吼着有腔无调的山歌,粗犷的嗓音在沟壑回荡。偶尔从草丛中飞出一只山雉,当你惊魂稍静循迹望去,它却又在崖畔展示瑰丽。山坡的羊群如云朵滚动,平川里背着蒌子的妇女在田间劳作。

灞水的源头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处——箭峪岭,可谓秦岭之巅。山区的路都是沿着水走,先有水,再成沟,沿沟踏出路。山是天设地造的,路是脚板踏出来的。小溪缠前绕后,絮絮叨叨数说着什么。山越走越低,水越走越小,顶峰就在眼前。奇妙的是无论山多险峻,都有山路环绕。白色的小路成了大山脉络,山涧溪流是山的血液。山的重叠,沟的交汇,小溪联织网络,山泉叮咚作响,峭壁细流飞挂,怕都是灞水之源了。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改造了自然。明亮的溪水在山涧奔流,忽进谷底,忽穿乱石,时隐时现。在阳光下,白沙中闪着烁烁的沙金,河畔有淘金的人们。远山的金矿时有隐隐的开山炮声和运矿车的笛鸣。灞水之源也成了“金资源”。

倒沟峪是灞河流程的上游正源。属于灞河峪口以上的上游河段,河床陡,变化大,基岩出露,属砾石清流河段。注入灞河,倒沟峪也就告别了深山,一路走向平原世界。世界很大,爱情仅其一隅,却也是它不可或缺的花朵晨露,就像灞河之于倒沟峪的水所启示。灞桥别柳只是道沟峪走向平原世界的一桩故事,当然也的确称得上是一桩最美好深沉的故事。

沉默的一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