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翠华开太乙太乙峪
翠华山本来就极为秀美,盛名三秦。于自然,它有郁翠秀峰,鸟语花香;于宗教,它有五山灵台,香弥关中。更兼湖水绮丽,质清留影,云天入容。说实在的,倘不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翠华湖水作为秦岭北麓唯一的天然堰塞湖,其与远方之黑河金盆水库、冯家山水库,近邻之石砭峪水库、沣浴水库的本质大别,真很少人留意并能够说清。翠华山太乙峪的山口,修有山门,山门的额上,赫然写着“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几个大字。2009年6月,终南山已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终南山之名,在两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经有了。《尚书·禹贡》中已提到“终南”之名。《诗经·国风·秦风》中有一篇名为《终南》的诗歌,歌曰:“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终南何有?有纪有堂。”说的就是在终南山有楸树、楠木,有杞柳、棠梨。《山海经》简称其为“南山”,看来南山是秦地老百姓的普遍叫法。史述唐天宝初年的太平盛世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说,白居易的名诗《卖炭翁》也云:“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些所谓的“南山”,均指终南山。
翠华山冬景
终南、中南、太乙、太一、太壹,都是指的同一座山。“终南”之称始于东周早期。居于甘肃陇东的秦部落,因在西周末年的动乱中勤王有功,在周天子东迁洛邑之后,便把关中这一块沃土赏给了秦人,于是秦人大部分迁到了渭河平原。“终南”表明部落的南部疆界止于此山之故。这也反证了这段秦岭之高之险,否则秦人的地盘肯定还要向南扩大,而不会自己甘心把此山称作“终南”。“中南山”的称谓则有人解释为:盖因此山居于天下之中、帝都以南之故也。笔者以为,狭义的秦岭既然是关中平原之“南山”,秦岭的正中部位也就自然应该是“中南山”了。而太乙、太一、太壹等称呼乃道教所为,西汉文帝、景帝、武帝均“崇尚黄老之术”。位于终南山北坡的楼观台是当时最受重视的道观,那里的道士们用道教最崇高的词汇来称呼秦岭或终南山是不足为奇的,这从宗教文化的侧面反映了终南山的巍峨与壮观。汉武帝爱仙道更是出了名的,所以唐代诗人李贺有“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的诗句。当然李贺也是“借古讽今”,暗指唐朝天子。唐高祖李渊为了提高他们李家的地位,自称是老子李耳(聃)的后代,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尊道教为“国教”,其地位在佛教之前。一时间,道教大盛,所以在京都长安之南的终南山,有了越来越多的道观。太乙之名,不但在道士们中专用,也成为文人雅士对终南山的另一称呼。
翠华山天池
终南山的分段,老百姓划分为三段,基本上是按行政区划来分的,即:蓝田段(东段)、长安段(中段)、户县—周至段(西段)。这种分法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刚好反映了终南山的地质地貌特点在走向上的变化。
三段当中,以中段最具有终南山的性格特征。这一段的终南山,是整个秦岭最为狭窄的地方,从山前峪口到达山脊的平面距离约为10公里,最窄处只有5公里。这里也是受南北地块挤压最厉害、地壳经受构造运动最为强烈的地段,因而岩层变质程度最深、岩石最为坚硬、花岗岩化最为普遍。原来的一些碳酸盐岩夹层也都经受深变质作用成了结晶颗粒粗大的白云石质大理岩。同时,由于地质构造力的作用,岩石内普遍发育了斜向的共轭节理。当长期遭受风化剥蚀之后,往往形成群峰并峙、悬崖峭壁,十分壮观。如位于石砭峪和太乙峪之间、台沟沟垴的南五台,以及白道峪里的嘉午台等,皆可作为杰出的代表。
在人类历史时期(或史前),曾有特大地震发生,高耸的危峰就沿着裂开较宽的节理缝发生崩塌,形成庞大的山崩地质景观。太乙峪里的翠华山就是山崩地质景观中最为典型的例子。翠华山,位于终南山中段的正中,太乙峪正流与东支流之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说汉武帝选择在太乙峪口建太乙宫,祭祀太乙神,就是认定了翠华山是太乙山。翠华山是老百姓的叫法,因为它是山崩之后的残峰,岩石的新鲜面完全裸露出来,而且这一带的花岗岩化最为彻底,虽为“S”型花岗岩,但已经同华山的“I”型花岗岩相差无几、可以乱真了。终南山麓的峪谷叫做太乙峪,终南山也叫太乙山。(www.daowen.com)
初雪压松枝
太乙峪(太峪河)位于长安区中南部,是八大峪之一。南起终南山主脊北侧,北至太乙宫镇街区,东以佛手山北沿一线与小峪为界,西以南五台一线与石砭峪相隔。太乙峪长13公里,东西均宽450米。峪顶海拔2100米,峪口海拔670米。正岔源出终南山主峰北坡,东有主要支沟东岔,即翠华山水湫池。西岔即南五台主峰南侧流水。太乙峪上游为高寒山区,是国有林地。太乙峪,西部是南五台风景区和南五台森林公园,东部是翠华山旅游度假地。谷口有长安县水泥厂、陕西电影片库、西安翻译培训学院、市社会福利院等单位。《汉书·地理志》记载:“太一山又为终南山。”《五经要义》也说:“太一,亦名终南山。”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至太乙湫池祭祀太一神,建太乙宫。在古代“一”与“乙”通用,谷随山名,亦称太一谷。
翠华山冰瀑
由于翠华山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森林资源,尤其翠华山湖水(不应再称水库,水库前边至少得加上天然二字)的晶莹神奇,在终南山翠华湖群岭,已辟有南五台森林公园和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由东岔峪口攀登“十八盘”小路即到水湫池,水湫池为东晋大兴四年(321年)左岸山峰崩塌而成天然湖泊。1970年经防渗处理,称翠华山天然“水库”,水面宽广,湖水清澈,碧波荡漾,犹如镶嵌在峡谷中的一颗明珠。右岸山势陡峭,左岸较开阔平缓。坡下巨石交错林立,奇姿异态,有风洞、冰洞等景点。水湫池上行半公里即为翠华跌降,跌降上溯即为较窄的峡谷,深切而弯曲,柏树茂密,植被较好。水湫池岸,半山有翠华仙姑庙。由水库出口阀门引水至下游建造有人工瀑布,如白练天降,甚为壮观,游人未登山先驻足而望。
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组织人力,申报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项目。西北大学地质系王战先生的《终南山的地质、生态及人文旅游价值》,即与此相关的集大成之作。森林公园区之上,即闻名华夏的南五台佛教圣地。南五台,在翠华山西北面,二者相距甚近。南五台由五座山峰组成,因其位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以南,故名南五台,乡人简称“五台”。五台者,有大台(又称观音台)、文殊台、清凉台、灵应台、舍身台。以前天气晴朗时,登上西安古城垣便可看见南五台。从山下看5座山峰如笔架排列,一览无余,似乎近在咫尺。这里山势峻峭,层峦叠嶂,树林茂密,泉水叮咚,风景极为清幽。旧日方志有“今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登五台,从前必须走其正北面的塔寺沟,山道羊肠崎岖,侧畔溪水淙淙,片片竹林后面,常隐有佛寺殿塔,情趣盎然。现有公路自沟东山梁、山坡盘桓而上,可免除4/5的登山路程,也可俯视谷内风光。到达大台之后,放眼四顾,群山环列四周,脚下沟壑纵横。大台有鸟道通往其他四台。
翠华石龟
2008年汶川大地震,特别是唐家山堰塞湖,在让我们遭受苦难、承受危机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异常深切地体会到翠华山湖不同凡响的形成因缘和卓然独出的美丽芳容。地震的时间又恰好是农历四月八日的佛诞日,也促使我们将翠华美景与五台佛韵进行统一的整体思考与把握。《经》有云:拈花微笑,花开见佛;佛曾言:无畏惧性,无恐怖心。就有限的道理与理性看,地震即地球的大开放、大开花,堰塞湖是其结果之一,事件的“真”的确非常残酷,造化的“美”却留人欣赏。《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这个意思么?老子还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正是这个意思!大地震之后,再睹翠华山的湖色美景,由“美景”禁不住触到“悲情”,由如此惊诧之“美”想到那么惊心之“真”。思绪不由得从人想到天,从人道触及天道。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诫我们:“天大,地大,人大,道亦大。”人仅居其一焉;而“道生于一,归于一”。这个伟大的“一”,天人合一的那个“大一”,它就是“太乙”!“大一”和“太乙”,是同一个意思,同一性的指涉与概念。翠华山所居之峪,就叫做太乙谷,峪口有太乙宫。这是巧合与偶然么?它让我们万分感叹,瞠目无语,敬畏之感顿生。翠华开太乙,将太乙谷衍变为“太峪”的悲剧时代已然告别,但对“太乙”——祖先的“道”之言说的体会认识,应该说刚刚开始。
(付梓前,获悉终南山已经入选世界地质公园,欣悦之余,以此文特以志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