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常见羊病防治技术:外科病与脐疝气

常见羊病防治技术:外科病与脐疝气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初期轻度跛行,趾间皮肤充血、发炎、轻微肿胀,触诊病蹄敏感。对急性、严重病例,为了防止败血症的发生,应用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全身防治。(二)脐疝气脐疝气是指腹腔脏器通过脐孔而脱入皮下的疾病,主要见于一岁以内的羊,一岁以上者发生较少。

常见羊病防治技术:外科病与脐疝气

二、外科

(一)羊腐蹄病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病,秋季易发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有炎症,具有腐败、恶臭、剧烈疼痛等症状。

1.诊断要点

根据蹄部病变、临床症状可以作出诊断。

(1)病因 此病主要由于厩舍泥泞不洁,低洼沼泽放牧,坚硬物如铁钉等刺破趾间,造成蹄间外伤,或由于蛋白质维生素饲料不足以及护蹄不当等引起蹄间抵抗力降低,而被各种腐败菌感染所致。

(2)症状 病羊破行、食欲降低,精神不振,喜卧。初期轻度跛行,趾间皮肤充血、发炎、轻微肿胀,触诊病蹄敏感。后期病蹄有恶臭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蹄底部有小孔或大洞。用刀切削扩创,蹄底的小孔或大洞中有污黑臭水迅速流出。趾间也常能找到溃疡面,上面覆盖着恶臭物,蹄壳腐烂变形,病羊卧地不起,病情严重的体温上升,甚至蹄匣脱落,还可能引起全身性败血症。

2.防治措施

(1)预防 在饲料中补喂矿物质,特别要注意补充钙、磷等矿物质。及时清除圈舍中的粪便,烂草、污水等。在圈舍门前放置用10%~20%硫酸铜液浸泡过的草袋,或在圈舍前设置消毒池,池中放入10%~20%硫酸铜溶液,使羊每天出入时洗涤消毒蹄部2~4次。

(2)治疗 先用清水洗净蹄部污物,除去坏死、腐烂的角质。若蹄叉腐烂,可用2%~3%来苏儿或饱和硫酸铜溶液或饱和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患部,再撒上硫酸铜或磺胺粉或涂上磺胺软膏,用纱布包扎;也可用5%~10%的浓碘酊或3%~5%的高锰酸钾溶液涂抹。若蹄底软组织腐烂,有坏死性或脓性渗出液,要彻底扩创,将一切坏死组织和脓汁都清除干净,再用2%~3%来苏儿或饱和硫酸铜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患部,用酒精或高度白酒棉球擦干患部,并封闭患部。可选用以下药物填塞、治疗:

①用四环素粉或土霉素粉填上,外用松节油棉填塞后包扎。

②用碘酊棉花球涂擦,再用麻丝填实、包扎。

③用磺胺类或抗菌素类软膏填塞、包扎,再涂上松节油。

以上各种治疗方法每隔2~3天需换一次药。

对急性、严重病例,为了防止败血症的发生,应用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全身防治。

(二)脐疝气

脐疝气是指腹腔脏器通过脐孔而脱入皮下的疾病,主要见于一岁以内的羊,一岁以上者发生较少。

1.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症状可以作出诊断。(www.daowen.com)

(1)病因 多为先天性的脐孔闭合不全或腹壁发育有缺陷,或者后天性损伤脐带,未对脐带进行结扎所引起,或者是因为微生物感染、侵入脐带的断端而引起。根据病性分为可复性脐疝和嵌闭性脐疝两种。

(2)症状 羔羊的脐疝多为可复性病,患脐疝的羔羊在脐部出现局限性、半圆形、柔韧无痛性肿胀,羔羊安静卧位时肿块消失。轻压可使内容物还纳腹腔。当病部变大时,可以听到局部有肠蠕动音,羊只在行动和起卧时很不方便,如不易确诊,应作穿刺检查,根据穿刺物的性质判断。发生嵌闭性脐疝时,病羊有剧烈的疼痛不安症状,触诊肿胀部可发现较硬的索状物,局部温度初高后低。

2.防治措施

(1)预防 做好接生,不要将脐带从脐孔处断裂。在脐带未脱落前,每日用碘酒涂搽脐带断端,防止发生脐炎。如发生脐炎,应抓紧治疗,避免炎症时间拖延而使脐孔变大。

(2)治疗

①保守疗法:较小的疝可用绷带压迫患部,使疝轮缩小,组织增生而治愈。也可用生理盐水在疝轮四周分点注射,每点3~5毫升,促进疝轮愈合。

②手术疗法:对可复性疝进行手术,将病羊仰卧保定,麻醉后切开疝囊,切开皮肤后将增生的病孔边缘削掉一些,造成新鲜创面,便于缝合后较快愈合,将腹膜与病内容物一起还纳腹腔,用纽扣状外翻缝合或纽扣状重叠缝合最为理想。如为嵌闭性脐疝且肠管与腹膜粘连,可用手指进行钝性分离,分离后如上法缝合疝孔,最后结节缝合皮肤。术后应加强护理。

(三)羔羊脐带炎

羔羊脐带炎是脐带血管及其周围组织遭受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可分为脐血管炎及坏疽性脐炎。

1.诊断要点

根据脐带部位的炎症即可作出诊断。

(1)病因 脐带剪断时消毒不彻底,环境卫生不好,羔羊互相吸吮脐带等原因造成脐带感染病菌而发炎。

(2)症状 羔羊患脐血管炎时,病羊精神不振、腰背拱起、食欲不振、不愿运动,局部增温。触诊脐部有热痛,脐带中央有较硬的索状物,穿刺时有脓液排出。脐部周围感染严重时,呼吸、脉搏加快,体温升高。坏疽性脐炎时,脐带断端湿润,呈污红色,溃烂,有恶臭味,常形成脐带溃疡。当脐带炎症蔓延时,可引起腹膜炎,易继发败血症及脓毒败血症,有时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并发破伤风。

2.防治措施

(1)预防 主要是脐带的彻底消毒,不仅要对表面进行消毒,还应向残存的脐内灌注消毒液;改善产房卫生;羔羊吃奶后要擦净嘴头上的残奶,避免互相吸吮。

(2)治疗 早期较轻时,用抗生素及局部封闭治疗,可于脐孔周围皮下注射青霉素普鲁卡因溶液,并涂布碘酊,后期脓肿发生时应用外科手术排脓,清洁创围,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或0.02%呋喃西林溶液或0.01%新洁尔灭溶液等冲洗创腔,除去腐烂组织,排出脓液,然后敷以消炎药物。对坏疽性脐炎,需彻底切开坏死组织,以碘酊处理创口,并向创口内撒布碘仿磺胺粉或者青、链霉素粉或蒲黄粉(地榆、蒲黄、白芝等量为细末)或珍珠散。

为防止感染和并发症,可肌肉或静脉注射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也可肌肉注射破伤风疫苗或内服消炎解毒散(黄芩、黄柏、二花、板蓝根各10克,生地、寸冬、当归各9克,共为细末内服,连用5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