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棘球蚴病
棘球蚴病也称包虫病,是由数种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绵羊、山羊、牛、马、猪、骆驼及人的肝、肺等脏器组织中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由于蚴体生长力强,体积大,不仅压迫周围组织使之萎缩和功能障碍,还易造成继发感染,如果蚴体包囊破裂,可引起过敏反应。往往给人畜造成严重的病症,甚至死亡。在各种动物中,该病对绵羊和骆驼的危害最为严重。成虫以肉食兽为终末宿主,寄生于犬、狼、豺、狐和狮、虎、豹等动物的小肠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导致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和经济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病原
羊的棘球蚴病主要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细粒棘球蚴所致。
1.细粒棘球蚴 呈多种多样的囊泡状,大小可由黄豆粒大至人头大,囊内充满液体。棘球蚴的囊壁由两层构成,外层为角皮层,内层为胚层。胚层上生长有许多原头蚴,还可向囊内生长出许多由小蒂连接或空泡化的生发囊。生发囊较小,常可由胚层脱落下来悬浮于棘球液中,其内壁也可生长出数量不等的原头蚴。棘球蚴的胚层或生发囊可在母囊内转化为子囊,子囊和母囊结构相同,同样产生原头蚴和生发囊。此外,子囊也可产生孙囊。这样,一个发育良好的棘球蚴内所产生的原头蚴可多达200万个。游离于囊液内的子囊、生发囊和原头蚴,肉眼看像砂粒状,称为棘球蚴砂或包囊砂。子囊、头节及胚层组织碎片如脱离母囊被逸散到各脏器组织中,都可能发育为独立的棘球蚴。有的胚层不一定长出原头蚴,无原头蚴的泡囊称为不育囊,不育囊也可长得很大。据统计,不育囊牛为90%,猪为20%,绵羊仅为8%,这表明绵羊是棘球蚴最适宜的宿主。
2.细粒棘球绦虫 虫体很小,全长2~7毫米,由1个头节和3~4个节片组成。头节宽0.3毫米,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上有两排小钩,共28~50个。成熟节片内包含雌雄生殖器官,睾丸32~80个,并有捻转状的输精管,梨形的雄茎囊和蹄铁形的卵巢以及梅氏腺、卵黄腺和阴道。孕卵节片的子宫有12~15个侧支盲囊,内充满400~800个虫卵。虫卵长32~36微米,外被一层辐射线条状的胚膜,内含六钩蚴。
(二)生活史
成虫细粒棘球绦虫寄生于犬、狼、狐等肉食兽小肠内,1只犬感染虫体的数量甚至可达数千条之多,其孕卵节片或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当羊、牛等中间宿主食入被孕卵节片或虫卵所污染的饲草、饲料或饮水后,虫卵内的六钩蚴在其消化道内孵出并钻入肠壁血管内,随血流到达肝脏停留下来发育为棘球蚴;六钩蚴也可继续随血流到达肺脏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发育成为棘球蚴,在中间宿主体内棘球蚴的生长可持续数年之久。
终末宿主肉食兽吞食了含有棘球蚴包囊的内脏及组织后,其包囊内的原头蚴在小肠内逸出,固着于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
(三)流行特点
细粒棘球蚴病为世界性分布,尤以放牧地区为多。我国有23个省(市)区有报道。西北地区、内蒙古、西藏和四川流行严重,其中以新疆最为严重。绵羊感染率最高,受威胁最大。其他动物,如山羊、牛、马、猪、骆驼、野生反刍兽亦可感染。犬、狼、狐狸是散布虫卵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牧区的牧羊犬。(www.daowen.com)
棘球蚴可感染人,人的感染多因直接接触犬、狐狸,致使虫卵粘在手上而经口感染,或因吞食被虫卵污染的水、蔬菜等感染,猎人在处理和加工狐狸、狼等的皮毛过程中,易遭受感染。
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可以耐低温和高温,对化学物质亦有相当的抵抗力,但直射阳光易使之致死。
(四)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 轻度感染和感染初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的羊被毛逆立,时常脱毛,营养不良,消瘦。肺部感染时有明显的咳嗽,咳后往往卧地,不愿起立。
2.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见于虫体经常寄生的肝脏和肺脏。可见肝、肺表面凹凸不平,重量增大,有数量不等的棘球蚴囊泡突起,肝、肺实质中存在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棘球蚴包囊,囊内含有大量液体,除不育囊外,囊液沉淀后,可见大量的包囊砂。有时棘球蚴发生钙化和化脓。此外,在脾、肾、脑、脊椎管、肌肉及皮下偶可见有棘球蚴寄生。
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可用X光或超声波检查确诊,但一般多用于人的手术定位。
免疫学诊断可采用皮内变态反应方法:在新鲜棘球蚴囊液内按10 000∶1的比例加入硫柳汞,置冰箱过夜,使头节和生发囊沉淀,尔后通过无菌过滤,即制得不含原头蚴的囊液抗原。诊断时,取抗原0.1~0.2毫升,在羊颈部剪毛消毒后的皮肤上做皮内注射,注射后5~15分钟如注射局部出现直径0.5~2厘米的肿胀或水肿红斑,即为阳性。此法要求在对侧相应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做对照,以便鉴别。因变态反应可与其他绦虫蚴出现交叉反应,故仅有70%的准确率。此外,尚可应用间接血凝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PA-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亲和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酶标记对流免疫电泳(E-CIEP)、免疫荧光抗体等方法进行诊断。
(五)防治措施
1.治疗 要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尽早用药,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对绵羊棘球蚴病可用丙硫咪唑治疗,剂量为每千克体重90毫克,每天1次,口服,连服2天。吡喹酮也有较好的疗效,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5~30毫克(总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25~150毫克),每天服1次,口服,连用5天。
2.预防 关键是禁止用感染棘球蚴的动物肝、肺等组织器官喂犬;消灭牧场上的野犬、狼、狐狸,对犬应定期驱虫,可用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毫克、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8毫克或氢溴酸槟榔碱每千克体重2毫克,一次口服,以根除感染源,驱虫后的犬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杀灭其中的虫卵;保持畜舍、饲草、料和饮水卫生,防止犬粪污染;人与犬等动物接触或加工狼、狐狸等毛皮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严防感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