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羊伪狂犬病:防治技术与疫苗使用

羊伪狂犬病:防治技术与疫苗使用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本病临床表现与狂犬病相似,但经证实是由不同病毒所引起,被命名为伪狂犬,以示区别。伪狂犬病与狂犬病无交叉免疫。在发病羊场,可使用伪狂犬病疫苗,作两次肌肉注射,间隔6~8天,注射部位为大腿内侧或颈部。羊群中发现伪狂犬病后,应立即隔离病羊,停止放牧,严格进行圈舍消毒。

羊伪狂犬病:防治技术与疫苗使用

三十、羊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又名奥耶斯基氏病、传染性延髓麻痹或奇痒病,为损害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绵羊和山羊均可发生。临床上以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症状为特征。

(一)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又称猪疱疹病毒I型,分类上属于疱疹病毒科、水疱病毒属。核酸类型为双股RNA。伪狂犬病病毒具有疱疹病毒的一般形态特征,成熟的病毒粒子由含有基因组的核心、衣壳和囊膜三部分组成。病毒在发病初期存在于血液、乳汁、尿液以及脏器中;在疾病后期则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畜舍内干草上的病毒夏季可存活3天,冬季可存活46天。

(二)流行特点

病畜和带毒家畜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猪和带毒鼠类是伪狂犬病毒重要的天然宿主。羊或其他动物多与接触带毒猪、鼠有关,感染动物经鼻液、唾液、乳汁、尿液等各种分泌、排泄物排出病毒,污染饲料、牧草、饮水、用具及环境。本病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途径感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以及交配传染,或通过胎盘、哺乳直接传染。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秋季较为常见,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因本病临床表现与狂犬病相似,但经证实是由不同病毒所引起,被命名为伪狂犬,以示区别。

(三)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 在自然条件下,潜伏期平均为2~15天。病羊主要呈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害的症状。体温升高到41.5℃,呼吸加快,精神沉郁。唇部、眼睑及整个头部迅速出现剧痒,病畜常摩擦发痒部位。病羊运动失调,常做跳跃状或向前呆望。结膜有严重炎症,口腔排出泡沫状唾液,鼻腔流出浆液性黏性分泌物。病羊身体各部肌肉出现痉挛性收缩,迅速发展至咽喉麻痹及全身性衰弱。病程2~3天,死亡率很高。

2.病理变化 病死羊除局部被毛脱落,皮肤水肿、充血、擦伤甚至撕裂外,一般无明显肉眼可见的变化。组织病理学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呈弥漫性非化脓性脑膜脑脊髓炎及神经炎变化。病变部位有明显的周围血管套以及弥漫的灶性胶质细胞增生,同时伴有广泛的神经节细胞及胶质细胞坏死。(www.daowen.com)

3.实验室诊断 采集脑组织、扁桃体、肺脏、脾脏及淋巴结,其中脑组织是理想的病毒分离材料。也可采集鼻咽洗液、患部水肿液作为病料。制片后电镜观察,是否有特征性的伪狂犬病病毒粒子。必要时,可做分离培养、动物接种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等进行实验室诊断。

(四)防治措施

1.治疗 用伪狂犬病免疫血清或病愈家畜的血清可获得良好效果,但必须在潜伏期或前驱期使用。

2.预防

(1)病愈羊血清中含有抗体,能获得长时期的免疫力。伪狂犬病与狂犬病无交叉免疫。在发病羊场,可使用伪狂犬病疫苗,作两次肌肉注射,间隔6~8天,注射部位为大腿内侧或颈部(第一次左侧,第二次改为右侧)。1~6月龄的羊只,第一次接种2毫升,第二次3毫升;6月龄以上的羊只,第一次和第二次均接种5毫升。

(2)羊群中发现伪狂犬病后,应立即隔离病羊,停止放牧,严格进行圈舍消毒。

(3)与病羊同群或同圈的其他羊只应注射免疫血清。当出现新病例时,经14天后,再注射一次免疫血清。如果没有出现新病例,应对所有羊只进行疫苗接种。

(4)进行灭鼠,避免与猪接触,防止病毒散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