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羊口疮
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或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是一种由口疮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口腔黏膜、唇部、面部、腿部和乳房部的皮肤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
(一)病原
羊口疮病毒分类上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砖形或椭圆形的线团样,一般排列较为规则。核酸类型为双股DNA。羊口疮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干燥痂皮内的病毒在夏季日光下经1~2个月开始丧失其传染性;落于地面上的病毒可以越冬。病料在低温冷冻条件下保存,可保持毒力达数年之久。本病毒对高温较为敏感,60℃经30分钟即可被灭活。常用的消毒药为2%氢氧化钠溶液、10%石灰乳、20%热草木灰溶液。
(二)流行特点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因饲养环境、海拔、经纬度改变和引种长途运输产生应激反应而诱发,感染羊无性别和品种差异,以3~6个月龄的羔羊发病最多,传染很快,常为群发。成年羊常年散发,人和猫也可感染本病,其他动物不易感染。该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羊,传染门户是损伤的皮肤和黏膜。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变部的渗出液和痂块中,健羊可因与病羊直接接触而受感染,也可以经污染的羊舍、草场、草料、饮水和饲管用具等受到感染。该病在羊群中可连续危害多年,但发病率在羊群中逐年降低。病的潜伏期为36~48小时,死亡率可达10%~20%。耐过羊可获得坚强免疫力。
(三)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潜伏期36~48小时,病程3周左右。该病在临床上分为唇型、蹄型和外阴型,也见混合型感染病例。
(1)唇型 此型最为常见,病初羊精神沉郁,不愿采食,体温无明显升高,口角上下唇或鼻镜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逐渐变为丘疹和小结节,继而成为水疱、脓疱;破溃后,结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如为良性经过,则经1~2周,痂皮干燥、脱落而康复。严重病例,患部继续发生丘疹、水疱、脓疱痂垢。并互相融合,波及整个口唇周围及眼睑和耳廓等部位,形成大面积痂垢。痂垢不断增厚,痂垢下伴有肉芽组织增生。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椹状隆起,影响采食,病羊日趋衰弱而死。个别病例常伴有化脓菌和坏死杆菌等继发感染,引起深部组织化脓和坏死,致使病情恶化。有些病例危害到口腔黏膜,发生水疱、脓疱和糜烂。病羊采食、咀嚼和吞咽困难,严重者继发肺炎而死亡。
(2)蹄型 于蹄叉、蹄冠或系部皮肤上形成水疱、脓疱,破裂后形成由脓液覆盖的溃疡。如继发感染则发生化脓性坏死,常波及基部、蹄骨,甚至肌腱和关节,病羊跛行,长期卧地,衰竭而死。
(3)外阴型 表现为黏性和脓性阴道分泌物,在肿胀的阴唇及附近皮肤上发生溃疡,乳房和乳头的皮肤上发生脓疱、烂斑和痂垢;公羊表现为阴鞘肿胀,出现脓疱和溃疡。
2.实验室诊断
(1)病原学检查
①病料采集。病变局部采集水疱液、水疱皮、脓疱皮以及较深层痂皮。
②电镜观察。病料制片,磷钨酸钠负染后直接做电镜检查,可见特殊形态的羊口疮病毒粒子,结合流行病学分析、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确诊。
③分离培养。羊口疮病毒可用胎羊皮肤细胞,牛、羊睾丸细胞和肾细胞,人羊膜细胞等进行分离培养。一般接种后48~60小时可见细胞变圆、团聚和脱壁等病变,并可观察到胞质内嗜酸性包涵体。
④动物接种试验。病料制成乳剂,划痕接种于健康羔羊口唇,次日即可观察到接种部位红肿,继而出现水疱,4~6日变为脓疱,经3~4周脱落。
(2)血清学试验 本病可用补体结合反应、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方法进行诊断。(www.daowen.com)
3.类症鉴别 本病常与羊痘、坏死杆菌病等疾病鉴别。
(1)与羊痘 羊痘的痘疹多为全身性,而且病羊体温升高,全身反应严重。痘疹结节呈圆形突出于皮肤表面,界限明显,似脐状。
(2)与坏死杆菌病 坏死杆菌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坏死,一般无水疱、脓疱的病变,也无疣状增生物。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动物试验即可区别。
(四)防治措施
1.治疗
(1)凡新购的羊进场时,每只注射病毒唑50毫克、青霉素100万单位防患于未然。
(2)发现病羊及时隔离,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饲槽、圈舍、运动场可用干石灰粉或3%苛性钠消毒。患病羊吃剩的草和接触过的草都应做消毒或焚烧处理。同时给予病羊柔软、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饲料,保证饮水清洁。患病羊接触过的乳房,用1%高锰酸钾或1∶500的易克林水消毒1次,防止其他羔羊吮吸。
(3)发生本病时以清洗口腔、消炎、收敛为治疗原则。先用0.5%高锰酸钾液、1%热盐水冲洗口腔清除污物,再用阿昔洛韦软膏或碘甘油(3%碘酊1份、甘油9份)或2%龙胆紫涂搽疮面,每日1~2次,同时注射病毒灵、抗菌素、磺胺类药物。患病严重者,如出现脓疱、溃烂及细菌感染的羊,可肌肉注射青霉素钠和病毒唑,或甲硝唑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与等渗葡萄糖生理盐水250毫升,混合后静脉滴注,按每千克体重内服维生素B2 0.5毫克,连续治疗3天。
(4)中药可用冰硼散(冰片15克、硼砂150克、芒硝18克,研末),每日2次,2~4天后溃疡面长出新的肉芽组织。
(5)用中药“口炎清冲剂”加ORS(即口服补液盐)治疗。方法为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口腔溃疡面,然后病情严重者还可先灌服口炎清冲剂,剂量:成年羊每只每次25~30克,羔羊每只每次10~20克,每日2次。并给病羊饮口服补液盐(ORS),配方:氯化钾1.8克、氯化钠3.5克、小苏打2.5克、葡萄糖20克、温开水100毫升,溶解后供病羊自由饮用,每日2~3次,连用2~3天。(6)个人防护。人感染时自身感觉稍有发热、灼痛、怠倦不适。感染部位一般在手、肚腹、会阴、阴囊、足、口等处。感染部位经过微痒、红疹、水疱、结痂过程,12天左右痊愈。感染在肚腹、会阴、阴囊等处时疼痛加重,需到医院就诊,或按单纯疱疹医案治疗,但局部治疗与护理尤为重要。局部可选用1%~2%硼酸液冲洗去污,0.9%生理盐水湿敷止疼,阿昔洛韦软膏涂擦患部,并注意护理和休息。
2.预防
(1)严格检疫 禁止从疫区引进羊只和购买畜产品。新购入的羊应全面检查,并对蹄部、体表进行彻底清洗与消毒,隔离观察1个月以后,在确认健康后方可混入其他羊群。
(2)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皮肤黏膜不发生损伤,特别是羔羊长牙阶段,口腔黏膜娇嫩,易引起外伤。因此应尽量清除饲料或垫草中的芒刺和异物,避免在有刺植物的草地放牧。适时加喂适量食盐,以减少啃土、啃墙。
(3)免疫接种
①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国外已研制出减毒疫苗,在配种前注射于母羊肘后皮下,在注射局部产生硬痂,待母羊分娩后,通过初乳能使羔羊获得一定免疫力。该疫苗可引起诸如跛行等轻度反应,因此仅限本病流行地区使用。
②也可把患病羊只口唇部痂皮取下,剪碎、研制成粉末,然后用50%甘油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浓度,涂于股内皮肤划痕处或刺种于耳部。
③灭活苗的免疫效果不佳。对15日龄后的羔羊,口腔黏膜内接种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防治效果较好。由于各地毒株不尽相同,毒株的毒力也有强弱差别,建议最好采集本地毒株生产疫苗,以增强效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