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羊沙门菌病
羊沙门菌病主要由鼠伤寒沙门菌、羊流产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引起羊的一种传染病。包括绵羊流产和羔羊副伤寒两病。以羊发生下痢,孕羊流产为特征。
(一)病原
绵羊流产的病原主要是羊流产沙门菌;羔羊副伤寒的病原以都柏林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沙门菌是肠杆菌科的一个属,是一群革兰氏阴性、较小的杆菌,一般无荚膜。除雏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外,都具有周鞭毛,能运动,多数有菌毛。
(二)流行特点
沙门菌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水、土壤和粪便中能存活几个月,但不耐热,一般消毒药均能迅速将其杀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的畜禽均可感染。主要以消化道感染为主,交配和其他途径也能感染;各种不良因素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三)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依动物的年龄、应激因子和侵入途径等而不同。
(1)下痢型羔羊副伤寒,多见于15~20日龄的羔羊,病初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0~41℃,低头拱背,食欲减退或拒食。身体虚弱,憔悴,趴地不起,在1~5天内死亡,病死率约25%。大多数病羔羊出现腹痛、腹泻,排除大量灰黄色糊状粪便,迅速出现脱水症状,眼球下陷,体力减弱,有的病羔羊出现呼吸促迫,流出黏性鼻液,咳嗽等症状。
(2)流产型副伤寒,流产多见于妊娠的最后两个月。多在母羊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或产死胎,流产率可达80%。病羊在流产前体温升高到40~41℃,厌食,精神沉郁,部分羊有腹泻症状,阴道有分泌物流出。病羊产下的活羔羊比较衰弱,不吃奶,并可有腹泻,一般于1~7天内死亡。病羊伴发肠炎、胃肠炎和败血症。部分发病母羊可在流产后或无流产的情况下死亡。
2.病理变化 下痢型羊可见病羊消瘦。真胃和肠道空虚,黏膜充血,内容物稀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脏充血,肾脏皮质部与心内外膜有小出血点。流产型羊出现死产或初产羔羊几天内死亡,呈现败血症病变。组织水肿、充血,肝脾肿大,有灰色坏死灶。胎盘水肿出血。母羊有急性子宫炎、流产或产死胎的子宫肿胀,有坏死组织、渗出物和滞留的胎盘。
3.实验室诊断 确诊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取腹泻死亡羊的肠系膜淋巴结、脾、心血和粪便或病母羊的粪便、阴道分泌物、血液及胎儿组织,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如SS琼脂,或鉴别培养基如麦康凯琼脂、伊红美蓝琼脂等,37℃下培养24小时,挑取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琼脂培养基(斜面划线后底部穿刺接种),如果被检菌株三糖铁琼脂上红(斜面)下黄(底部)有黑色,且可能有产气,可进一步做生化鉴定和抗原测定。
生化鉴定,常见的沙门菌应是: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能够利用柠檬酸盐,不产生吲哚和尿素酶,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发酵甘露醇和麦芽糖产酸。(www.daowen.com)
抗原测定时,先采用沙门菌A~F多价血清与被检菌(三糖铁或营养琼脂斜面上的菌苔)进行玻板凝集试验,同时以生理盐水代替血清做对照(注意Vi抗原的影响)。若凝集且生化反应较典型,可进一步用O因子血清、Vi因子血清和H因子血清做血清分型鉴定。
检查沙门菌还可以利用荧光抗体。将可疑沙门菌的被检样品或经过增菌的培养物制作成涂片,以沙门菌多价荧光抗体染色,用荧光显微镜检查,可快速得出初步结果。
(四)防治措施
1.治疗 病羊可隔离治疗或淘汰处理。对该病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很多,但必须配合护理及对症治疗。首选药为氯霉素,其次是土霉素和新霉素。
(1)土霉素、卡那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用30~50毫克,分2次内服。
(3)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用20~40毫克,每天2次内服。
(4)对症疗法:用肠道收敛剂如鞣酸蛋白2~3克,药用炭5克,口服;用葡萄糖生理盐水50~100毫升,静脉注射,补充体液。
2.预防
(1)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羔羊在出生后应及早吃初乳,注意羔羊的保暖;发现病羊应及时隔离并立即治疗;被污染的圈栏要彻底消毒;对发病羊群进行药物预防。
(2)用土霉素或新霉素,羔羊每天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分3次内服;成年羊每天每千克体重10~30毫克,分2次肌肉或静脉注射。
(3)免疫接种可用鼠伤寒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制成的灭活苗,接种2次,间隔2~3周,皮下注射,每次2毫升。一般于注射后14天可产生免疫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