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常见羊病防治技术-羊黑疫发生与诊断要点

常见羊病防治技术-羊黑疫发生与诊断要点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该病的发生与肝片吸虫的感染程度密切相关。(三)诊断要点1.临床症状该病的临床症状与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等极其相似,病程短促;表现为突然死亡。

常见羊病防治技术-羊黑疫发生与诊断要点

七、羊黑疫

羊黑疫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病的特征是肝脾的坏死病灶。本病的病原为B型诺维氏梭菌,以肝实质发生坏死性病灶为特征。

(一)病原

诺维氏梭菌分类上属于梭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的厌氧粗大杆菌。本菌严格厌氧,可形成芽孢,不产生荚膜,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据其产生的毒素可分为A、B、C三种类型。

(二)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低洼潮湿地区,以春夏季多发。以2~4岁、营养好的绵羊多发,山羊也可发生。诺维氏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之中,羊采食被芽孢体污染的饲料后,芽孢由胃肠壁经门脉进入肝脏,当羊感染肝片吸虫时,易诱发致病。该病的发生与肝片吸虫的感染程度密切相关。

(三)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 该病的临床症状与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等极其相似,病程短促;表现为突然死亡。少数病例可拖延1~2天。常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精神不振,放牧掉群,呼吸急促,体温41.5℃左右,昏睡俯卧而死。

2.病理变化 皮下静脉显著淤血,使羊皮呈暗黑色外观(黑疫之名即由此而来)。真胃幽门部和小肠充血、出血。肺脏表面和深层有数目不等的灰黑色坏死灶,不整圆形,周围有一鲜红色充血带围绕,切面呈半月形。这种病变与未成熟肝片吸虫通过肝脏所造成的病变不同,后者为黄绿色,弯曲似虫样的带状病痕。体腔多积液,心内膜常有出血点。

3.实验室诊断

(1)病原学检查(www.daowen.com)

①病料采集。采集肝脏坏死灶边缘与健康组织相邻接的肝组织作为病料,也可采集脾脏、心血等材料作为病料。用做分离培养的病料应于死后及时采集,立即接种。

②染色镜检。病料组织染色镜检,可见粗大而两端钝圆的诺维氏梭菌,排列多为单在或成双存在,也见3~4个菌体相连的短链。

③分离培养。诺维氏梭菌严格厌氧,分离较为困难。特别是当病料污染时则更为不易。病料应于羊死后尽快采集,严格无菌操作,立即划线接种,在严格厌氧条件下分离培养。由于羊的肝脏、脾脏等组织在正常时可能有本菌芽孢存在,所以分离到病原菌后尚要结合流行病学分析、疾病发生和病理变化综合判断才能确诊。

动物接种试验。病料悬液肌肉注射豚鼠,豚鼠死后剖检可见接种部位有出血性水肿,腹部皮下组织呈胶样水肿,透明无色或呈玫瑰色,厚度有时可达1厘米,这种变化极为特征,具有诊断意义。

(2)毒素检查 一般用卵磷脂酶试验检查病料组织中B型诺维氏梭菌产生的毒素。

4.类症鉴别 羊黑疫应与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炭疽等类似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参见相关病)。

(四)防治措施

1.治疗 该病由于病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治疗。病程较长者,可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160万国际单位,每天2次;或静脉、肌肉注射抗诺维氏梭菌血清,每次50~80毫升,注射1~2次。

2.预防 首先要控制肝片吸虫的感染;定期用羊厌氧菌病五联苗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每次5毫升;也可用抗诺维氏梭菌血清早期预防,皮下或肌肉注射15毫升,必要时可重复一次;将羊圈建在干燥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