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顿悟心法:六祖惠能的地位与影响

顿悟心法:六祖惠能的地位与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祖惠能在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六祖在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思想原创性最强,并且是中国佛教成熟与鼎盛时期的代表。以惠能为代表的中国佛教文化,与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和老子代表的道家文化鼎足而立,形成了三教为本的中国文化格局。无论是知名度,影响力还是思想的原创性,惠能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都是非常突出的。

六祖惠能在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六祖在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凡言禅,皆本曹溪)、思想原创性最强,并且是中国佛教成熟与鼎盛时期的代表。以惠能为代表的中国佛教文化,与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和老子代表的道家文化鼎足而立,形成了三教为本的中国文化格局。

中国佛教三个阶段

中国佛教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兴盛阶段和近代阶段。初期阶段的佛教,一般认为是以东晋的道安大师为代表,兴盛阶段是以惠能大师为代表,近代阶段是以太虚大师为代表。这是一个说法。但对于这个说法也可以做一下微调。初级阶段的佛教应该是以道安、慧远这两位大师为代表;兴盛阶段也可以说是以智顗、惠能两位大师为代表;近代阶段的代表则是太虚和虚云两位大师。虚云大师也是一个重要人物,现在的佛教大师大都是虚云的学生。咱们就依据这三期说,对惠能的地位做一下介绍和叙述。

现在讲中国佛教史,一方面要讲在中国流传的佛教,另一方面就要谈到中国化的佛教、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为什么把道安、慧远当成佛教初期的代表人物呢,就是因为这两位大师是早期中国佛教的开创性人物。这个开创指的就是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的开创。

事实上,中国佛教的发展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佛教中国化,即印度佛教东土化——把印度佛教用中国的语言表述出来,跟中国的文化相结合。另外还有一个方面的内容,即中国佛教化,这个名词听说的人可能不多。通常人们只强调前者而不强调后者,这是不对的,因为中国佛教化,是中国佛教创立的重要标志。

在这个方面,道安和慧远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道安大师就有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当时的佛教徒、出家人姓什么的都有,因为当时的习惯是弟子跟老师的姓,老师姓什么,弟子就姓什么。这是按照儒家的习惯,儒家强调天地君亲师,师徒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当时从大月支来的高僧比较多,姓支的也比较多,还有不少人姓竺,这是由于师从天竺来的高僧。

道安大师发现这样很混乱,既然是以师姓为姓,那最根本的老师是谁呢?当然是释迦牟尼了,所以道安大师提出,所有的出家人都姓释。这看上去是很小的一件事,但在佛教史上是件大事。这是中国佛教化的体现之一——不强调俗姓,不强调世俗关系,也不强调一般的师生关系,而是强调,信仰压倒一切,强调宗教性、神圣性和统一性。统一于释氏,统一于佛门。这个小的事件里面有着大的历史意义。出家人都改变了世俗性,都姓释姓,都是释氏子孙,这就突出了出家人的宗教特质和身份。

慧远大师也做了很大贡献。他创作了《沙门不敬王者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大家知道按照中国的礼仪,特别是儒家的礼仪,天地之间帝王最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臣关系,在当时的中国社会里是居于第一位的关系,具有压倒性的地位。这个时候就跟印度佛教思想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印度佛教有两个重要主张,一个是主张平等,另外一个是神权高于王权

在印度,代表宗教的婆罗门属于第一等级,代表王权的刹帝利属于第二等级,国王见到出家人也应该礼拜,宗教性和神圣性在印度是很突出的;而在中国是世俗性很突出,王权压倒一切。所以神权与王权,宗教与政治,在当时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交锋和对抗由此开始。在佛教刚传入中土的时候,还是世俗的力量大,儒家的思想习惯力量大,因此,很多人就认为出家人应该拜帝王、拜父母。这个时候依然是王权高于神权。

这个时候慧远大师是怎么做的呢?他奋起抗争,不妥协,他提出沙门不应该敬王者,但是他也不强调国王见了沙门就要磕头,只是要求平等。在古代中国,普通人见到帝王不磕头是大逆之罪,是要杀头的,所以当时慧远大师提出这个论点,可以说是惊世骇俗、石破天惊。

在慧远大师的坚持之下,这个观点最终被接受了,谁也不拜谁了,从此形成了一个习惯。这就是中国佛教化——用印度的平等思想来改造中国的等级观念,用印度神权高于王权的思想来取代中国帝王高于一切的传统。

由此可见,把道安和慧远这两位大师作为中国佛教初期阶段的大师,是有历史依据的。

到了佛教的兴盛阶段,就是以惠能和智顗两位大师为代表。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提玄奘呢?其实,把玄奘当代表也可以,这就是各持一说,这里不以玄奘为代表,是因为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的佛教,而玄奘大师这方面并不突出。玄奘的思想理论和知识结构是中印合璧,但是他最主要、最根本的可能还是印度的思想。

要谈整个世界佛教史的时候,玄奘可能排在惠能前面,但是要单写中国佛教史,特别是要写中国特色佛教史的时候,就应该把智顗,把惠能凸显出来。因为智顗大师所创立的天台宗,和惠能所代表的中国禅宗,中国特色更加突出。

在近代,则以太虚和虚云为代表,这个没有太大争议。太虚是中国近代佛教的一个大思想家,而虚云是中国近代禅宗的大宗师

既然按照这个三期的划分,光代表人物就有这六个,又为什么只强调惠能呢?这个里面也有依据。无论是知名度,影响力还是思想的原创性,惠能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都是非常突出的。(www.daowen.com)

首先,六祖惠能的知名度最高。这里说的知名度最高,指的是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六祖惠能的知名度在中国僧人里面都是最高的。

另外一个是影响力最大。晚唐的时候就有“凡言禅,皆本曹溪”之说——只要说禅宗,就强调是由曹溪惠能传下来的。后来六祖的影响力更是越来越大,会昌灭佛(1)以后,其他宗派基本上名存实亡,只有曹溪惠能这一派发展起来了。这表明六祖这一派生命力最强。

会昌灭法是一场大的灾难,灾难过后,原来很繁荣的一些宗派,包括华严宗、天台宗这些宗派都衰落了,这个时候原来不是特别起眼的,在下层、在民间的南宗(2)一下子冒了出来。从晚唐五代以后,禅宗的势力,南宗的势力越来越大,到后来中国佛教好像就只剩下了一个禅宗。

宋代的时候,佛教史上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革律为禅,就是把律寺都变成禅寺了。原来的禅宗都是寄名于律寺,惠能也是律寺的人,虽然不一定在某一个寺里住,但是他的“籍贯户口”还在里面,他也会受寺里的约束。禅僧寄生于律寺,所以律的势力高于禅。到宋代的时候就颠倒过来了,“革律为禅”后,许多律寺都改成了禅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禅宗的力量太大了,几乎所有律寺的住持都是禅门子孙,事实上早就改了,宋代的“革律为禅”只不过是正名而已。

“革律为禅”表明禅宗的势力越来越大,禅宗的势力大了,六祖的影响力也就大了,天下释子,中国的、韩国的、日本的,包括越南的很多都是惠能的徒子徒孙,所以就影响力而言,最大的就是六祖惠能,玄奘比不了,智img5也比不了,所以说我们选惠能为代表人物。

六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他的思想原创性很强。六祖惠能的思想代表了印度文化、印度佛教最优秀部分和中国文化、中国佛教最优秀部分的完美融合。他把这两个不同质的东西,完全融合在一起,使之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而这种融合也是建立在他对这两种文化、两种文明的精通之上的,所以他的思想是有继承的创造。六祖的思想,完全发源于他的智慧和觉悟,他是真的修到了、悟到了、行到了、证到了相应的程度,才得出了这种思想。所以六祖的思想原创性最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

三江与三教

再简单说一下惠能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前几年在广东开会,我听到广东一些学者提出一个说法,用三条大河大江来比喻中国文化的三家,孔子的儒家代表北方的文化,黄河文化,老子的道家代表江淮地区,长江文化,而惠能和中国佛教代表珠江文化。这主要是从各个文化的发源地,从它的基本特征来讲的。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是一个新观点。

把惠能、中国佛教和珠江文化联系起来,我觉得有一定的依据。惠能虽然是北方人,但是他主要生活在南方,生活在广东。而且惠能提高了南方文化的地位,因为在惠能生活的那个时代,南方文化几乎没有任何地位。等到后来,惠能的影响越来越大,天下禅宗都出自曹溪的时候,南方文化的地位才高起来。

惠能所代表的中国佛教对后来的广东文化,也就是现在广东的对外发展,有没有影响,很值得琢磨。因为禅宗代表的中国佛教事实上是以佛教为主,同时又把中国文化的要素,把儒家和道家的精华也整合到中国佛教思想体系里面来了。而且中国佛教代表了一种开放性,它是吸收外来文化之后形成的,它代表对外开放。而这种开放性跟广东的地区优势,正好相吻合。大家知道,广东是沿海地区,在唐朝,广州是一个商贾云集的地方,特别是外来的商人聚居的地方。它的对外开放,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所以广东文化就是一个多元文化,就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开放性,多元性,融合性,这是中国佛教的特征,同时也是珠江文化的一个特征。

另外,惠能强调自性是佛,强调自力成佛,主张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提升境界,这种自力精神,对于珠江文化,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广东文化是有影响的。广东为什么能发展起来?广东人靠的就是实干精神,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提升自己的境界。这确实和惠能代表的中国佛教有一定的关联。这对于中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义利统一的思想,确实是有促进作用的。

总之,六祖惠能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他在这方面的影响力也可以说是中国佛教人物里面最为突出的一个。所以六祖不单是中国的佛教大师,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因此,六祖的撰著才能被称之为《六祖坛经》。

【注释】

(1)又称会昌法难,指会昌年间(841-846)唐武宗所发动的排佛、废佛事件。

(2)指禅宗惠能一系,由于惠能在南方传法,神秀在北方弘化,故惠能一系称为南宗,神秀一派号称北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