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巍
[内容提要]十六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既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同样也是政绩。检验一个地区、一名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GDP的增长,而且要看社会稳定的状态。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保持社会稳定。没有稳定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因此,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稳定是硬任务,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每一项改革举措的推出、每一项发展部署的实施,首先必须考虑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改革和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稳定工作,切实做到“四个注意”:一是注意把握好各项改革的出台时机,做到因时、因地制宜;二是注意把握好各项改革的推行力度,分清轻重缓急,做到有序推进;三是注意把握好社会各阶层的承受能力,改革措施的出台要兼顾不同群众的利益需求;四是把握好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调整的关系,真正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
[关键词]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姚 巍,兰州市城关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维稳办主任。
一、维护稳定的基本内涵
社会稳定是指整个社会处于稳固、安定、和谐的状态,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社会秩序正常以及人心安定等。这几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政治稳定是整个维护稳定的核心。维护政治稳定的主要内容有:隐蔽战线的对敌斗争,打击和防范“三股势力”,即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斗争,防范和处置“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等等。经济稳定是整个维护稳定的基础。维护经济稳定的主要内容有: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和防范各种经济犯罪,如走私、诈骗、偷税骗税、制假贩假、贪污贿赂,侵吞、私分、挪用国有资产,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活动。社会稳定是人员安置、社会救助、自然灾害处置、安全事故处理。社会秩序正常是政治稳定和经济稳定的必要条件。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主要内容有:打击和防范各种刑事犯罪,重点整治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开展禁毒斗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深入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在维护稳定的工作中,必须总览全局,充分认识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社会秩序正常、人心安定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善于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教育、文化、法律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稳定问题。
二、维护稳定的责任划分
(一)确定党政领导和部门责任制的原则
确定党政领导和部门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的原则主要有两条:
一是“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二是“属地管理”原则。谁主管谁负责,是从条条上讲的原则,就是指哪个部门、哪个系统、哪个单位负责解决;属地管理,是从块块上定的原则,就是指社会各个方面都要服从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当地党委政府有责任、也有权利负责解决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这两大原则都适用于各级党政组织和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
(二)维护稳定责任的划分
1.各级党政领导的责任。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要对稳定工作负总责:(1)对当地维护稳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亲自调查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并直接组织协调有关方面加以解决。(2)对涉及部门较多、职责不够明确、处理难度大的矛盾和问题,要加强协调,确定牵头部门,督促及时解决。(3)建立维护稳定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信息报告制度,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要在24小时内上报。(4)安排必要的维护稳定经费,提供维稳工作的财力、物力保障。
2.部门、单位责任制。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负起责任。属于哪个部门、哪个单位的矛盾和问题,就由哪个部门、哪个单位去解决。不得把本部门、本单位的矛盾推向社会,不得把本级应该处理的问题推向上级。
三、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查究
对因不执行、不落实党和国家的法律政策,官僚主义严重,工作失职、渎职甚至违法乱纪、激化矛盾,导致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因情报信息不灵,迟报、漏报甚至隐瞒不报,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发生后,不及时妥善处置,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对存在的重大不稳定因素,上级维稳办提出正确的整改意见后,不采取得力措施而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以下群体性治安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必须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1)人数较多的非法聚会、游行、示威;(2)聚会、游行、示威和集体上访活动中出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罢工、罢课、罢市;(4)非法组织和邪教等组织较大规模的聚会、捣乱、破坏活动;(5)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重要警卫目标、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枢纽以及其他要害部位或单位;(6)聚众围堵公共交通枢纽、交通干线、破坏公共交通秩序或者非法占据公共场所;(7)在大型体育比赛、文娱、商贸、庆典等活动中发生聚众滋事或者骚乱;(8)聚众哄抢国家仓库、重点工程物资及其他公共财产;(9)较大的聚众械斗;(10)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秩序的其他群体性行为;(11)因防范措施不落实,对犯罪打击不力,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
四、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维护和确保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维护社会稳定,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需要。中国的事情要想办好,国家要保持长治久安,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离不开党的领导。同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维护社会稳定,如果没有社会稳定的局面,党就难以发挥统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就不能有效地领导国家和社会。人民群众如果不能安居乐业,就会逐渐失去对党的拥护和信任,党就会丧失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第二,维护社会稳定,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当前,“台独”势力猖獗,新疆、西藏分裂势力活动频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首先维护好社会稳定。我们必须以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www.daowen.com)
第三,维护社会稳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能不能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基础。
五、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
认清这一点,我们才能增强忧患意识,才能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紧迫感,才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维护和确保社会稳定。
1.从国际上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给我国社会稳定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目前形势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因素对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将趋于增大,不会缩小;趋向复杂,不会简单。国际斗争复杂因素对我国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不能忽视。
2.从国内看,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甚至危及社会稳定。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往往是—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关口”。—方面,如果在战略和政策上把握得当,经济可以迅速起飞;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通常是结构变动最剧烈、各种矛盾最突出的时期,如果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社会动荡、经济停滞。兰州市2007年人均GDP已超过1万元人民币,达到1200美元。可以预见,当前和今后—个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和因素仍然会十分突出。
具体来说,当前影响兰州市城关区社会稳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域的问题非常突出,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因素。包括中央和省属驻兰企业在内的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改制、重组、兼并、破产中,形成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障和安置、就业矛盾突出。部分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医疗费、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等问题引发的职工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因城镇拆迁、农村征地等引发的经济利益纠纷和矛盾增多。这些问题涉及群体切身利益,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引起暴力冲突。从2003年以来,因农村征地补偿、搬迁和城市房屋拆迁问题引发的集体上访事件大幅度上升。从农村看,农民的负担过重,农民的权利受到侵犯,特别是土地开发、修路、搬迁问题引发的群体上访不断增多。三是民族宗教领域因教派教产教权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跨地区宗教活动的影响,宗教领域各教派之间为争夺教权教产明争暗斗,经常发生不稳定问题。四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拖延时间长、难度大,或虽法院判决,但执行难度大,造成反复越级上访。五是涉及个体工商户的经济纠纷引发的上访问题迅速增长。
六、如何维护和确保社会稳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五个能力”,即: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些任务的完成,没有一个良好的稳定局面是不行的。
(一)坚持以人为本
维护社会稳定的力量源泉在于人民群众,人心向背决定着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内容十分丰富。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倾听老百姓的呼声,体恤老百姓的疾苦,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就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进一步强调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坚决克服对人民群众麻木不仁、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各种实际问题。如果我们真正做到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想方设法,多办、办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实事,就不愁我们的社会不稳定。只有通过这样扎扎实实的工作,我们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才能获得无尽的力量源泉。
(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法律制度建设是一项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工作。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些就是由于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制度不完善,有时会使我们在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时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寻找制度化防范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方式,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长期的、战略性的重要意义。制度建设搞好了,一方面可以预防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产生,从源头上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对出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从容应付,有条不紊地依法处理。
加强制度建设,既要注重创设新的制度规范,也要注意对现行制度进行改进、完善,及时堵塞制度上的漏洞。制度建设要注意把握规律,体现科学性、合理生。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使制度规范能够真正起到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制度建设要扩大公众参与程度,起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规范,要采取多种形式听取社会意见,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完善相关社会政策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是社会的重要“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解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优抚等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措施,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减少和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从而实现社会安全运行,维护社会稳定。
(四)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对社会的科学、合理、高效管理,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政府工作涉及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任务十分繁重。坚持依法行政,志在必行,绝不是权宜之计。如果不依法行政,只靠行政手段、行政指令办事,一事一办、一事一批,政府就难以完成所担负的职责,难以实现对社会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就会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坚持依法行政,把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可以为化解、疏导、处理社会矛盾、社会冲突提供规范的、稳定的、有力的依据和手段。坚持依法行政,还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为了维权而采取过激、越轨行为。这一点对于社会稳定非常重要。
(五)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二是健全制度,完善措施。三是深入排查,掌握实情。四是超前工作,及时化解。五是快速反应,防范控制。
(六)维稳工作中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一个精神”、“两个不怕”、“三面知识”、“四心”、“五个奉献”、“做到三个一”。即:一个精神就是敬业精神;两个不怕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面知识就是法律知识、政策知识、社会知识;四心就是热心接待群众、细心听取老百姓的反映和做好记录、耐心做好政策法律解释、爱心解决问题;五个奉献就是奉献时间、奉献精力、奉献劳动、奉献钱物、奉献生命;做到三个一就是对来访群众问一声好、让—个座、倒一杯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