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国际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的争论

国际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的争论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联邦统一分级制度实行以来,澳大利亚社会关于此制度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此外,对于分级的标准问题也是各方争论的焦点。而当前澳大利亚相关争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更加具体地把握这一分级制度的现实内容。西方各国普遍都有电影审查和分级制度,但它并不是铁板一块,各国的电影制度不尽相同。在现代意义上讲,与带有贬义意味的审查相比,分级更具中性的味道。

国际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的争论

目前澳大利亚所实施的电影分级制度已经存在十余年,从分级的制定到实施都有法律的保障。但是,它是否已经成熟、完善?自联邦统一分级制度实行以来,澳大利亚社会关于此制度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现行分级制度的性质。因为分级中RC级(拒绝分级)的存在,人们认为现行的分级制度在实际上仍然具有审查的意义。

此外,对于分级的标准问题也是各方争论的焦点。妇女宗教团体要求严格的分级,禁止某些影片的分级、放映,自由主义者则认为个人有选择影片的权利。争论中,澳大利亚电影分级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倾向,偏向于更严格的限制。历史上,审查向分级过渡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澳的多元文化。现今,还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澳大利亚电影分级制度仍处在形成、完善过程中。

而在这个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对电影的管制,协调着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这对于电影分级制度的发展趋势起着决定性作用。

根据上述历史和理论研究,作者认为,澳大利亚目前的电影分级制度是一种具有审查性质的分级制度,但是,其中的审查已经不是经典意义上的审查。而当前澳大利亚相关争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更加具体地把握这一分级制度的现实内容。另外,这一争论也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澳大利亚电影分级制度的演变。

(一)严格的电影分级制度

澳大利亚现行的分级制度是否严格?看一下有代表性的影片在澳的分级情况,或许可以找到答案。西方各国普遍都有电影审查和分级制度,但它并不是铁板一块,各国的电影制度不尽相同。从不同国家对同一部影片的审查和分级情况看,我们可以窥豹一斑,并在比较中看澳大利亚的电影分级制度是否严格。

《Salo》是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广受争议的影片,又名《索多玛120天》。导演想要在影片中揭露人性之恶,影片中充斥着肆意谩骂、侮辱、猥亵、虐待、强奸、鞭打、喝尿、同性恋等内容[53]。对于这么一部影片,各国的态度各不相同。在法国,人们很早就可以看到被定为“16”级未剪切的《Salo》,现在仍偶尔会在巴黎艺术影院放映,该片的录像带在法国普遍可以得到。《Salo》未剪切的录像带在意大利、德国也都能得到。在荷兰,影片有一些奇怪的删减,一些鞭打的场面被剪去。在丹麦和奥地利,《Salo》在实际上就是“16”级未剪切版。作为北欧自由主义的显著代表,早在1976年,《Salo》就在瑞典通过了“15”级未剪切。1999年,《Salo》在捷克上映。我们所能看到的《Salo》最近的一次被禁,发生在1998年,澳大利亚的电影分级委员会将该片定为RC级,也就是影片在澳大利亚被禁止。

除了像《Salo》这样富有争议的影片,澳大利亚现在对主流电影的分级也仍然没有放松,看一下对全球热门影片的态度就可见一斑。全球热映的《哈利·波特和魔法石》在澳大利亚被定为PG级,即儿童需在父母陪伴下观看,仅仅因为影片关于魔法的主题。而第三部《哈利·波特和阿兹卡班囚徒》更进一步被定为M15+。《哈利·波特和阿兹卡班囚徒》在英美等国上映时,均被列为PG级,惟独在澳大利亚受到严厉的对待。对《哈利·波特和阿兹卡班囚徒》的M15+分级引来了澳大利亚发行商和电影院的集体震怒。事实上,澳大利亚对《哈利·波特》的约束由来已久,澳大利亚一些教会组织曾认为J.K.罗琳撰写的《哈利·波特》系列故事儿童不宜,要求学校禁止学生看《哈利·波特》小说

许多人认为,澳大利亚分级政策变得越来越保守,电影的分级有越来越多的限制。一些组织(像Watch on Censorship)认为,少数有权力的组织给分级的过程施加了太多影响,换句话说,澳大利亚的成年人能看到的电影会日益受到限制,不幸的是,OFLC并不对这些指控进行辩解[54]

(二)现行分级制度遭遇质疑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澳大利亚现行电影分级制度太过严格,但是各方都明确支持分级制度。人们都需要信息,都乐意在电影宣传海报上看到清晰的分级标志,都需要录像带包装上的消费者建议来给他们做出提示,以便更好选择自己愿意观看的影片,家长也可以为孩子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影片。但问题的关键是,澳大利亚现行分级制度中存在与分级概念不符的内容,人们对其产生了异议。

1.关于审查和分级

在经典意义上讲,审查(censorship)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政权统治下有不同的界定。现行的定义之一,审查是对国家或个人有侵权或危险的内容进行约束的一个机制。它可能是以完全禁止的形式出现,如绝大部分国家对儿童色情的禁止;也可以是对内容进行删改,使其符合一定的标准。分级(classification)是将物品划分一定的等级,一般是以年龄为界限。规定其传播使用的范围,让成年人获得信息而使未成年人不可得,切实保护公民,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审查作为一个格式化的工具来确定和保持公共道德。如果一件艺术或媒体产品做出妥协来适应分级系统或管理机构,该艺术或媒体产品就是被审查了。如果电影中的一个画面、书中的一个单词、图像中的一个部分被重新编辑删除、被篡改、被柔和或是改变方式(并不出于创作者的本意),那样的话,审查就发生了,即使修改是由艺术家、创作者自己完成或是监督的。

在现代意义上讲,与带有贬义意味的审查相比,分级更具中性的味道。审查使人联想到公共秩序以及公共利益的观念,而分级是与在标准多样化的社会中促进有见识的选择相关联的。在原则上,分级意味着没有东西会被禁止,而只是在有必要时限制放映方式,是给人们提供关于影片内容的有效信息。把分级的指导方针应用到流行文化的特定产品和表现中,从电影到歌词、网站,这些都是专家的工作。它所谈到的是井然的秩序而不是命令,所以在语言中它可能被叫做文化的管理[55]

2.澳电影分级制中的审查性质

近十多年来,澳官方一直采用分级的字眼,这也反映在联邦、州和地区现行的法律中。霍华德政府负责审查和分级的部长——司法部长达里尔·威廉姆斯(Daryl Williams)说:“我们的系统是将材料分级,将其归入适当的类别,而不是寻找禁止它的理由[56]。”除了西澳之外,澳大利亚所有其他法域都将“审查”从他们的立法纲要中除去了。前首席审查员约翰·迪克耶(John Dickie)曾说:“其重要性在于认识到了对提交给我们材料进行管制的这一过程的本质,我们不再剪电影,而是给电影划分等级。如果发行商想要一个更低的级别,他们可以上诉到电影复查委员会,或者向分级委员会寻求做出此分级决定的原因,然后决定是否重新编辑影片,或者重新提交分级[57]。”他提到了重新编辑影片,言外之意就是发行商根据分级委员会的要求来对影片进行修改,以达到委员会的标准。事实上,改变出品人的初衷对电影进行编辑或删减就是变相的审查行为。

除了对影片内容可能存在的审查之外,一些影片确实被有效禁止了,只是现在用的办法是间接禁止,即“拒绝分级(Refused Classification)”这样的等级。在参加悉尼一个电影论坛时,面对观众对于RC就是审查的质疑,司法部长达里尔·威廉姆斯(Daryl Williams)并没有否认,他说:“我接受它(RC级)代表了审查[58]。”而且在论坛中部长本人多次提到“审查员”,而非“分级员”。

RC级的存在以及各州对X级影片的禁止,使得澳大利亚现行的分级制度仍然具有审查的性质。甚至有人认为RC级的存在使得澳大利亚现行的电影分级制度在本质上成了审查制度。

3.反对审查的声音

对于反对审查的人来说,最有力的论据是,澳大利亚是一个自由的社会,成年人应该读到、听到和看到任何他们想要的。为何一些电影却成了“禁片”?电影分级员说,他们不是在审查电影,而只是拒绝对一些电影进行分级,拒绝分级就是间接地禁止了影片的放映。不仅是RC级的电影实际遭禁,在澳大利亚各州出售、租赁RC级的录像带也属于违法。

批评家和反审查制度者经常会对一些分级产生不满,认为它太过苛刻,剥夺了公众自由观看的权利。他们认为,当OFLC剥夺成年人观看某些电影的权利时,那是代表了社会做出的道德的决定而并没有与公众意见保持一致。

反对审查的组织指出,没有人能强迫人们观看某部电影,因为这是关于个人选择的事情。这些组织也认为,观看电影的行为不会对任何人不利,成年人应该有权利决定自己观看什么。前英国资深审查员朱利亚·伍德(Julia Wood)说:“反对审查的组织相信,儿童不能得到那些影片,那些是专门给寻找这些影片的人的[59]。”一些组织担心,没有得到公众授权的审查会增加,政府赞同少数组织像澳大利亚家庭协会的观点,并由此对审查进行越来越严格的限制。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并不一定想看这些电影,但是他们认为,人们如果想要看的话,他们应该有选择权。反对审查的组织并不是说不需要分级以及保护儿童这样的体制,但他们认为这些系统应该是公正和公开的。现在很难说这些分级是否切中要害,因为我们并不知道电影到底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需要看年轻人如何看电影、如何理解暴力、性和恐怖等主题。

总的来说,反对对RC级以及对X级录像带进行查禁的人们存在以下担忧:

其一,“成年人应该可以看到他们想看的,审查违反了公民权利”。对某些影片的查禁限制了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影片的自由。但是,有这类担忧的人们还是认为,对儿童色情的审查是完全合理的。他们真正反对的不是审查,而是想要一条界线。

其二,“如果禁止X级,将会大开黑市之门”。大的黑市非法出售X级的影片,甚至RC级影片。1994年澳统计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76.3%的被访者认为成年人应该可以通过许可的成人书店来获得X级影片[60]。当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可能转向黑市寻求某些影片。

其三,“因为没有证据显示观看影片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没有理由禁止”。观看性或暴力的内容是否会导致性犯罪或暴力行为,这一因果关系在媒体效果研究中始终没有得到证实。来自昆士兰大学的史汉姆(Sheeham)教授提出有意义的证据,认为观众个人的特征是最重要的基本因素。影片中性和暴力的内容是否会产生所谓的坏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本身具有攻击性[61]。在《媒体暴力以及其对进攻性行为的影响》一书中,作者调查研究了这一领域的经验研究和实验。虽然假设影视中的暴力与现实社会中的暴力呈因果关系,但结果却显示大多数研究不支持这样的假设:37%的实验支持该假设,22%的结果不明确,41%的实验则是否定该假设的。在剔除那些在测量标准上极有争议的实验之后,支持该假设的比例下降到28%,而否定该假设的则上升到了55%[62]

反对审查的组织还提出了一个有力的论断来说明审查制度根本不起作用,许多青少年在未到法定年龄之前就想方设法地看MA15+或R18+的影片。新技术,如互联网,正在破坏着分级程序,被定为RC级的影片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下载。

但必须指出,反对审查者并不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要管制,他们仍然坚持需要分级制度,但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而成年人应该由他们自己来决定看或不看。反审查者相信,给观众清晰和全面的信息后,个人可以运用个人的道德观来确保他们不会观看那些自己觉得可能会给自己造成不快的电影。

同时应当指出,没有人可能否认,现在澳大利亚电影分级制度在基本特征上不同于以往电影审查制度,其分级概念极大地不同于澳大利亚传统电影审查制度中的传统分级概念。

(三)争论中的各方

澳大利亚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必然会存在不同的声音。“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的不同,导致了对广播节目、音乐种类和电影的不同兴趣爱好……看动作片的人与看由简·奥斯汀小说改编的影片的人被看作是不同的——甚至电影制作者也认为是不同的。”“由于存在这样的差异,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恼火和愤恨是明显的、令人不安的[63]。”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这样的冲突不可避免。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其民族特性的检验标准,澳大利亚拥有管理和发展多元文化的专门政府机构,诸如澳大利亚联邦移民、多元文化和土著事务部(The 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Multicultural and Indigenous Affairs)。根据1997年的人口普查统计资料,23%的澳大利亚人出生于海外。其中,6.2%出生于欧洲,5.3%出生于亚洲,2.3%出生于大洋洲,1.2%出生于中东和北非,还有不到2%的人出生于其他地区。在1 830万的总人口中,有350万或18%左右的人为第2代澳大利亚人。

文化及种族的多样性必然会导致观念与行为的差异,甚至是更宽、更深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裂痕。移民高峰时期,公众反对电影审查愈演愈烈,由此可以看到多元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大量进入澳洲,他们拥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想要看到自己语言的电影。有较高文化的公众反对政府对艺术的干涉,而妇女、宗教团体却不断呼吁要求更加严格的电影管制。多元文化主义通常被定义成一场“社会知识运动,它提倡多样性价值,以此作为核心原则;它坚持所有文化群体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同等对待[64]。”(www.daowen.com)

1.妇女的斗争

在澳大利亚,妇女在电影管制问题上主要存在两股思潮,一是女权主义者对色情影片的态度,二是以家庭妇女为代表的对严格分级的呼吁。女性在电影审查中自始至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最坚固且始终如一地要求对电影进行严格的法律控制。

从上世纪初期开始,妇女组织最早对电影提出投诉,指出电影有给婚姻、家庭制度带来破坏的危险。她们相信电影通过展现不道德的主题会潜移默化地腐蚀儿童的头脑。她们之所以如此活跃,是因为担心影片对她们的家庭和家人带来冲击。所以,家庭妇女在审查、分级争论中一直支持传统道德观念和行为。社会普遍观点也接受妇女作为家庭和儿童福利的道德守护者,所以她们可以走出家庭,获得教会和其他组织的援助[65]

而女权主义者作为更激进的代表在电影审查的历史上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在对性的看法上,女权主义内部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派别:激进女权主义与自由女权主义,前者强调性快乐,特别是异性爱的性快乐,给女性造成的危险,反对一切不利于女性的性行为;后者则强调以性快乐为中心,打破一切传统的价值标准,只要能给女性带来性快乐,任何性行为都属合理合法[66]。这两种立场出于不同的原则,强调不同的方面:反对禁止淫秽色情品的人们更强调言论自由的原则;而主张禁止淫秽色情品的人则认为,淫秽色情品的制售是对妇女暴力的合法化。因此又有人将女权主义在淫秽色情品上的两种立场概括为反色情(anti-pornography)立场和反审查(anti-censorship)立场。有人把女权主义者在淫秽色情品上的态度按国家区分,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主张采取禁止和反对淫秽色情品的观点占上风[67]。这在澳洲女性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在1996年的Potter调查中,虽然只有10%的女性被访者表示自己会购买X级的影碟,但是另一个数据则显示,有69%的男性被访者表示他们的女性同伴支持他们购买X级影碟。

2.教会的力量

基督教是澳大利亚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占总人数的70.28%,但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的人有不同的宗教[68]。澳大利亚是奉行宗教自由的国家,宪法第116条规定:联邦不得制定任何法律建立任何宗教、或强加任何宗教惯例、或任何宗教的自由活动。因此,无论是佛教道教或其他宗教,都可能在澳大利亚找到宗教团体。教会渗透到澳大利亚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影响力十分巨大,功能也非常健全。

作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基督教在对非暴力的成人性行为方面一直持消极观点。教会长期将性等同于罪过。虽然文艺复兴对爱情大胆地予以颂扬,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对人类的性爱也加以充分的肯定,但中世纪以来教会的“原罪论”性观念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对电影中出现的性爱镜头,教会更是耿耿于怀。

在电影出现初期,澳大利亚的教会神职人员与妇女组织一起要求对电影实行审查。作为社会道德的守护者,神职人员明显地感到他们有权利对电影上映的标准进行申诉。许多宗派的神职人员联合起来向当时的总理、殖民大臣施压。如在1912年卫斯理公会教徒、浸信会教友、救世军、英国国教牧师等联合发信给殖民大臣,认为电影描写邪恶的倾向会给儿童带来影响。但是之后却有证据显示,教会在审查问题上参与的意见变少了,因为在有关电影审查的听证会上,神职人员居然没有过多的意见[69]。事实上,他们并没有退出舞台,而是改变了形式,因为大部分妇女组织是以教会、教徒为基础的团体,所以教会开始以支持妇女组织的形式进行活动。

道德改革者所宣称的关于色情的“危害”是针对“社会标准”的,但事实上他们针对的是宗教卫士所要求的公共道德标准。他们试图将自己对于性的观念和禁欲的生活方式强加给他人,而且他们显然相信审查制度可以帮助他们达到这一目的。在X级录像在澳大利亚各州被禁的过程中,宗教力量起了很大作用。宗教道德的改革者利用公众、媒体、政客对X级影片、录像真实内容的忽视,传播对于性的恐惧、厌恶、自我反感等情绪。这些情绪与性本身相去甚远,然而这些情绪却决定了国家的政策。

3.自由主义者的声音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的一种思潮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年代,在思想上,要求尊重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自由主义认为,所有人具有大体相同的理性,基于这样的预设,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治,将人的生活划分为公共生活和私生活两大领域,反对国家对个人私生活的干涉[70]

自由主义所珍视的言论自由包括言语、手势、行为和表达我们思想的符号。人们通常把言论自由称为“第一权利”、“人类最重要的、潜力巨大的、活动的资源”[71],它不应该屈从于国家管制。澳大利亚自由主义者坚持成年人有权自由地看到他们想看的影片,因为这应该是由个人自己负责的事情,不该受到政府的干预。来自政府的审查侵害了个人的权利、抑制了表达的自由。他们认为,对表达的任何限制都可能剥夺社会市民听取对社会有进步价值声音的权利。

在电影分级中,色情是最常涉及的自由问题。自由主义者认为,虽然色情可能会让观众反感,但对色情的管制压缩了表达自由的权利,这更令人厌恶,它将妨碍作家和艺术家追寻对自己情感的表达。他们认为,分级应该是一个指导性的建议,决定权应该掌握在观众手中,而不是由分级委员会来决定。此外,对于色情的抑制不仅仅是一个言论自由的问题。试图抑制性表达,这引起更大争议,它针对的是人的自由和个性。色情在赞美和呼吁最大限度的个人富有情感的生活上具有颠覆性。所以,在这一范围内允许表达自由和思想自由就是提倡多样性和不符合传统规范的行为。

但在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政治中,国家是对公民行为的最主要的管制者,国家在某些情况下会限制公民的某种言论自由。重要的是,国家自己要立法来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所以国家和公民之间的这种对立往往成为有关言论自由争论的核心[72]

然而,澳大利亚不同于美国等国,宪法中没有保护言论自由的条款,对言论自由的保障基于普通法中法官对宪法的解释和判例。此外,虽然澳大利亚签署了国际公民和政治权利契约,其中有“每个人都拥有表达的自由,包括不论界限的自由地寻找、接收和传递各种信息和思想,不管是以口头还是书面的形式,也不管是通过艺术或者任何个人自由选择的媒介。”(Human Rights and Equal Opportunity Commission Act 1986)[73],但是澳高等法院持有这样的观点:条约不是澳大利亚法律的一部分,除非有立法才能使其生效;在澳大利亚法律制度下,没有纳入澳大利亚法律的条约不可能作为直接的个人权利和义务的来源得到实施[74]。当然,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并非简单地坚持这一点。对于本国已经批准但尚未制定国内法律加以落实的国际条约,法院在处理案件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认国际条约的国内拘束力,以此保护公民的权利。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像其他保证言论自由的国家一样,认可自由只是一个有序社会或由法律组织和控制的社会中的一个要素。在1912年的Smith v.Oldham案中,法官判定,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不能越过公共利益。尽管管制会限制言论自由,但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影响,管制又是必须的[75]

(四)政府的决定力量

妇女机构、宗教组织、政党等的声音,是澳大利亚多元社会中不同利益集团对各自需要的诉求。究其根本,这是电影业表达自由、个人自由与社会道德之间利益的冲突,这些利益集团的竞争最终需要有力量对其进行调和。与美国的行业“自律”制度不同,澳大利亚通过政府决策来调和冲突。在公共辩论的社会语境中,政府必定会受到来自利益集团所施加的影响,进而制定出协调利益集团的利益或要求的决策。

1.政府的职责

洛克认为政治的组织是由资源联合的个人组成的。这是一个社会契约,通过它人们相互立约,但所有人都受制于某些为了普遍福祉而存在的法律。在一个民主政体中,为了普遍的利益和公众的福祉,当选的政府被授予权力来制定法律,强加义务[76]。个人自由可能相互冲突,当冲突存在时,必须限制个人自由以保存个人间自由的共存。自由社会政府的基本作用在于,它提供人们能够改变规则的手段,调节他们对于规则的分歧,迫使某些人遵守这些规则[77]

但是,政府对人民生活的控制或管制的程度是什么呢?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当人们在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中生活,拥有相互保护、进步和福祉的原始需要。同时他们也是个体,寻求个人自由、财产和需求,这被他们称作天生的权利或公民权利。因此,每个民主社会都面临着连续不断的关于个人、组织、压力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电影管制问题上,保护儿童和维护社会道德,这是普遍的公众利益,而电影业的表达自由、个人的自由是人们所追求的权利。澳大利亚多元社会必然会在此问题上出现意见和利益的多元性。多元社会的主体是利益集团。所谓利益集团,就是由某种特定利益、政治主张、价值目标所维系的人们所组成的集团,它集中代表、表达某种特殊群体人们的利益,对议会和政府施加影响,使其制定出符合自己集团利益和要求的决策[78]。政府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决策来调和这些冲突。

那么在电影审查、分级历史上,澳大利亚政府是否受到了来自某些利益集团的影响?在整个电影制度的发展态势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2.历史上政府的作用

在澳大利亚电影审查、分级史上,在各个利益集团互相博弈中,政府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电影审查实行初期,在后殖民主义的影响下,澳大利亚政府奉行安全的、孤立主义的保守主义。实行防御性的政策,强调对澳大利亚纯洁性和英澳情感的保护。在这样的政策影响下,电影审查制度一直都较为严格。

在审查与分级的过渡时期,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都对新的电影管制方式提出了要求。然而,最终促成这一变化的仍然是政府。自1971年开始,各州、地区通过议会立法,将强制性的分类引入地方分级法案。这在澳大利亚电影审查、分级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加快了真正意义上分级制的到来。

在澳大利亚联邦统一分级制的实现过程中,政府的推动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995年之前,澳大利亚各州、地区的电影分级比较混乱。在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下,法律改革委员会根据联邦司法部长的要求对审查、分级的法律进行检查。联邦议会在法律改革委员会报告的基础上,制定了联邦分级法案。

在现行的分级制度中,政府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这一过程中,它对分级制的影响又将会呈现怎样的趋势呢?

3.当前政府的倾向

在澳大利亚,政府的立法和行政机构对电影分级有着直接影响。澳大利亚整个电影管制系统与美国相比是完全不同的类型。美国是非官方的行业自治组织,分级复查或上诉有上诉法庭,司法在电影分级的形成和运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澳大利亚则是依靠政府财政和税收来运作的政府机构,复查或上诉是提交给分级复查委员会。政府的立法、执法机构是整个电影分级制度的保障。

在澳大利亚电影分级制中,政府既是“竞赛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解释和强制执行这些已被决定的规则的裁判者[79]。各个利益集团对权力竞争的结果最终都是通过政府的行为、政策来起作用。而澳政府也拥有自己的立场,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某一方的目标。因为分级决定是官方正式的,这一地位使得其他的因素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澳大利亚长期处于保守派联合政府的管理之下。霍华德政府自1996年3月执政以来已连任四次。在霍华德政府首次获胜之后,劳动党的总理保罗·基廷(Paul Keating)说:“如果你改变了政府,你就改变了这个国家[80]。”基廷的预言似乎也被证实了。霍华德政府的议程就像一张保守派热点问题的清单:家庭价值、小的政府、基督教的行为准则,以及自由事业和自力更生的优点[81]。霍华德自己也承认是自由党历史上最保守的领袖。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使他几次连任,但道德上的保守主义也使政府遭到质疑[82]。这样的政府议程势必会对传播管制产生影响。人们认为,在霍华德执政之后,澳大利亚的审查法律是在西方民主政治中最具限制性的[83]。在马修·克莱菲尔德(Matthew Clayfield)所作的调查中,政界官员及OFLC的成员都不愿谈及此问题,这从侧面支持了此观点[84]

从对电影《浪漫史》(Romance)的分级所引发的公众评论来看,人们普遍认为霍华德政府不断加强了分级制度,该片的被禁也在许多人的意料之中。该片在澳的发行商Potential Films提出了上诉,要求进行复查。复查委员会认为影片没有冒犯有理性的成年人普遍接受的标准,推翻了分级委员会的RC级,而重新定为R18+级。但是复查委员会的裁决被认为是颠覆了澳大利亚严格的审查法律,是政治上严重的判断错误。而分级委员会最初的决定是对高层政府官员中主流态度的正确反映[85]。霍华德政府认为复查委员会的决定是个倒退,他们将更加努力地建立严格的分级制度。前劳动党参议员表示,在一个支持对电视暴力进行大力控制的总理的支配下,当下的政治气候对任何一个想要争取自由的审查制度的政客来说都不太容易[86]。《浪漫史》解禁之后,有人相信这是澳大利亚新自由主义化的标志[87]。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吗?暂不考虑政府对此做出的反应,就电影本身而言,这本是一部严肃的电影,在众多的国际电影节上展映,而且在多个国家公开放映,可以说这样一部电影本身就不应该被禁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