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新内幕》中有这样的论述:“你还是可以遇见这样的澳大利亚人,他们虽然已长大成人,有自己的头脑,但还是含羞忍辱地蒙受政府的保护,直到最近才能读到《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这种书;使他们怒火倍增的是,他们得等到这么长的时间才发现,原来这两本书是多么无足轻重[9]。”从各种资料中可以见到澳历史上对文学较严厉的审查。那么,对电影的管制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呢?
澳大利亚电影产业很小,绝大多数影片是从英美等国进口。电影行业主要由有影响力的放映商组成,影片主要来源于进口。这就意味着对电影的控制自动地成为联邦海关法案所规定的联邦权限。极低的电影产量和出口造成了澳大利亚电影产业规模很小,这使得电影行业缺乏抗衡政府的实力,因而容易接受政府的控制。
澳大利亚电影审查始于20世纪初,它包括联邦层面的海关审查和地方层面的控制。根据海关条例所赋予的权力,联邦政府对进口影片进行审查。各州、地区则基于对公共放映场所的管理对影片放映进行控制。此外,对州内制作的影片进行审查也属于地方的权限范围。随着联邦大力推进全国统一的审查体系,自1947年开始,各州、地区陆续将电影的审查权力交给联邦。自此,澳大利亚实现了联邦统一的电影审查制度。
(一)澳大利亚联邦对进口影片的审查
电影相较于印刷品有独特的效力,电影在澳大利亚流行之初,就吸引了来自下层社会的居民、妇女、儿童,他们都被认为是缺乏理性和自我控制的人群,而且电影又是在公共场所放映,容易造成秩序混乱。基于这样的考虑,政府害怕电影中不道德或有破坏性内容的传播会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冲击。所以在澳大利亚,电影很早就被要求广泛而严格的管制。
在一战期间,国家安全管制要求所有的电影必须通过一个联邦机构(它的权力是基于海关进出口的规章)的审查。1917年成立了联邦审查委员会(Commonwealth Censorship Board),管制影片的进口,审查所有进口电影及其广告海报,这一行为一直持续到了战后。1919年的《海关(电影)条例》(Customs(Cinematograph)Regulations 1919)确立了联邦首席电影审查员办事处(Office of Commonwealth Chief Film Censor),由其对进口的影片进行审查,若影片包含了条例中所规定的内容,则会被禁止。这些内容包括有:亵渎、猥亵或淫秽;有可能对道德产生危害,鼓励或煽动犯罪;可能冒犯友好国家的人民;任何不适合公众利益的描写[10]。
1928年,政府为了更有效地实行审查,成立了新的联邦电影审查委员会和上诉委员会(Commonwealth Film Censorship Board and Appeal Board),其基本构成是首席审查员克莱斯韦尔·欧瑞利(Creswell O'Reilly)领导的三人审查小组,此外还有三人组成上诉小组。除了机构上的变化,海关条例中对禁止影片的内容有所增加:禁止进口有可能对英联邦的人民进行攻击的影片,禁止出口对澳大利亚联邦有害或有偏见的影片。联邦电影审查委员会和上诉委员会最初设在墨尔本(当时联邦政府的所在地),之后迁至悉尼(几乎是所有电影的进口地)。该委员会仍然是依据《海关(电影)条例》进行工作[11]。联邦电影审查委员会成立以后,禁止了很多影片,从被禁的影片可以看出他们的审查标准。《女厕所的男人》(The Ladies Man)因为包含性暗示;《白色货轮》(White Cargo)是由于有关于种族混合的主题;《五年计划》(The Five Year Plan)在影片中因为讨论了共产主义;《团伙子弹》(Gang Bullets)和《每个黎明我死去》(Each Dawn I Die)则由于是美国黑帮团伙电影;《国王和舞女》(The King and the Chorus Girl)根据《1919年海关(电影)条例》的规定,被认为包含有不符合公众利益的描写;《苏珊和上帝》(Susan and God)因亵渎上帝被禁[12]。除了对影片的直接禁止,审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对影片内容进行删减,剪去电影中使人不悦的片段。
1956年,随着电视节目进口的增多,新的审查委员会(The Censorship Board)在《海关(电影)条例》下成立,取代了原有的联邦电影审查委员会,但上诉委员会仍然保留。新的委员会由一个首席审查员、一名副首席审查员和其他成员组成,基于海关进出口规章对进口电影和电视节目进行审查。到1980年左右开始包括对录像带的审查。但是,由于在法律上电影审查只有在以公映为目的的基础上才有法律效力,所以录像带审查成了管制的异类,当时委员会所能做的只有根据海关条例所授予的权力拒绝有淫秽、猥亵内容的物品入关。
澳大利亚的电影审查制度,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严格的,这与澳大利亚的国家政策、社会发展息息相关。1910年澳大利亚工党执政,工党在道德上要求严格,致力于保护现有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习俗,而不会试图创造一种社会环境和文化习俗,以致毁坏另一种社会环境和文化习俗[13]。到了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斯坦利·布鲁斯奉行安全的、孤立主义的保守主义,强调的是澳大利亚的纯洁和健康。要保护英国文明的利益,抵御对澳大利亚纯洁性和英澳情感的威胁,以及其他任何对社会秩序的威胁,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这些威胁拒之门外。于是审查制度不断加强,凡是对现任政府具有“煽动性意图”的、对社会道德有腐化倾向的物品都遭禁止。这从海关条例中可见一斑,在原有的禁止内容中增加了“禁止进口有可能对英联邦人民进行攻击”的影片。
除了政府行为之外,澳大利亚社会也普遍要求对进口影片进行严格审查。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影片在澳大利亚进口影片中占了绝大多数。而好莱坞因为越来越粗俗而受到指责,被认为是道德败坏的祸根,会把澳大利亚儿童引入歧途。作家和艺术家们也在强化澳大利亚正在受到外来邪恶围攻的观念。许多人都同意剧作家路易斯·埃的看法:“艺术是一个种族和国家之人格的表现。”他们认为,澳大利亚文化应该是欢乐而健康的,而来自海外,尤其是美国的电台节目和电影,则表现了“就其社会效果来说,与霍乱一样严重的精神瘟疫对澳大利亚头脑的侵染”。人们开始寻求关税保护,以便阻止“外国的精神垃圾倾倒进迄今为止很干净而且心理健康的联邦里”。海关大臣不想看到来自美国的“令人作呕的影片对民众的糟蹋”。人们支持“完全放映表现澳大利亚生活最光明和最好的一面的澳大利亚影片”[14]。澳大利亚艺术家们组成了“文化防御委员会”,并开始谴责报纸、电台和电影宣传“一系列完完全全、不折不扣地与澳大利亚感情以及英澳传统格格不入的文化观念”。
澳政府几经更迭,但防御性的政策却一直延续。“白澳政策”的实行(“白澳政策”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1901年建国后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确定下来的种族歧视性移民政策,其含义是保证澳大利亚为白种人所有,排斥有色人种移民澳大利亚)对澳大利亚社会单一文化和纯洁性的保护,这些都决定了政府奉行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此外,澳社会对社会道德腐化的担忧、对好莱坞电影的指责也都促使海关严格控制进口影片。
(二)澳大利亚各州、地区的审查
由于澳大利亚属于联邦复合制法域国家,这决定其电影传播管制的特殊性。在联邦宪法下,除了某些领域之外(包括海关和贸易、海军和军事力量、造币和法定货币),每个州都保留完全的立法权。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有权制定关于电信(包括广播)和进口物品的法律,但不包括地方上制作的物品。后者属于州政府的权限范围[15]。所以联邦不能在州内扮演审查者的角色,但可以通过海关对进口电影进行审查,而对于澳大利亚制造品的审查权在州而不在联邦。
各州、地区对于电影的管制在无声电影出现之后就开始了。对电影的生产、发行、放映大部分都延续了对印刷媒体的管制模式。对影片的禁止和对内容的删减是最初对电影进行管制的主要形式。
在20世纪初,电影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并且能为人们提供信息。之后,长篇的电影开始讲述叙述性的故事,而且影院用渲染的手法为影片做广告,人们日渐意识到电影对观众可能带来重大影响。电影内容的转变是公众态度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澳大利亚公众组织开始要求地方政府实行审查,以控制州内电影放映[16]。在1908年,人们认为青少年犯罪的上升是因为观看电影引起的,为此新南威尔士政府根据州《剧院及公共场所法案》(Theatre and Public Halls Act 1908)在州内实行了对电影的审查。这在澳大利亚是第一次。1914年,南澳大利亚政府也实行了电影审查。
因为电影是在公共场所的放映,所以最初的审查是对放映地的控制。通过给放映地点颁发许可证的方式来控制影片的放映。这反映了长期以来的一个传统,即通过颁发许可证对剧院和其他公开演出场所进行控制。对此,澳大利亚各州都有自行的法案,如南澳大利亚的《公众娱乐场所法案》(Places of Public Entertainment Act 1882)。这些法案的实施一般是由当地的警察局来执行的。当时各州和地区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某地被批准的电影可能在另一州被禁止。而且决定也都是暂时的,如果当局受到公众的压力随时会改变审查的决定。
除了对放映地的控制之外,各州还对影片的内容进行管制。各州对州内放映的电影进行审查是基于州内成文法中关于淫秽、猥亵的条款(如《新南威尔士的淫秽和猥亵出版物法案1901》(NSW Obscene &Indecent Publications Act 1901)和《西澳大利亚猥亵出版物和物品法案1902》(Western Australia Indecent Publications &Articles Act 1902))以及《刑法》(Criminal Acts)中的有关规定。这些法律对出版物的出版、出售、持有都作了规定。当然,各州的具体规定都有所不同。对法律的执行都是地方警察的职责,各州、地区政府都任命警察厅执行对州物品的控制。(www.daowen.com)
(三)澳大利亚联邦统一审查制度的建立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澳联邦政府一直努力希望有一个针对澳大利亚制作的物品的全联邦统一立法。联邦政府要求各州上交地方上制作的物品给联邦机构进行审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联邦建议州政府建立针对电影审查的州立法,然后任命联邦审查员作为州审查员。但是,各州为了有权推翻联邦审查员的决定而拒绝将权力转交给联邦。
1927年,电影行业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成立,这给对电影审查感兴趣的人提供了表达观点的机会。放映商、发行商、制造商、妇女组织、教育者等通过听证会给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证据。1928年,该委员会的报告总结了听证会上的证据,提出了多条建议,包括实行联邦层面的强制,没有必要设立州审查员。
如果实行统一的联邦管制,就意味着不实行州立法,但是州必须通过立法同意赋予联邦相关立法的权限。因为澳大利亚宪法规定,联邦建立之后,除非特定的权力已被赋予联邦议会作为其专有权限,或者州议会已经放弃这些权力,各州继续享有联邦成立之前所拥有的权力[17]。最终,各州决定通过统一立法授权联邦审查员代理各州进行审查,但是各州有权在任何时候退出这一审查体系。
真正的立法到1947年才开始(如《1947西澳大利亚电影审查法案》、《1947昆士兰剧场与电影法案》、《1949塔斯马尼亚电影审查法案》)。但是,自1927年之后,各州实际上就开始将州内制作的电影上交给联邦审查委员会,因此统一的审查事实上已经存在,1947年各州开始的立法只是对1928年的决定的正式批准。
自此,当时的联邦电影审查委员会及随后的审查委员会对进口影片及地方提交的影片进行审查,按照各州的电影审查法律所规定的审查标准做出审查决定。但各州审查立法在将州内电影的审查权交给联邦的同时,保留了否定联邦审查决定的权力。
(四)澳大利亚电影审查向分级过渡
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末期直到二战,维多利亚的传统利益强烈影响着澳大利亚。除了对赌博和饮酒有越来越多的限制外,对性自由、避孕、离婚也有更多的道德和政治上的监督和限制,这些都得到了教会的强力支持。这种情况到了20世纪60年代有所改变。在现在更为崇尚享乐和物质的年代,澳大利亚社会不再有那么多清规戒律,也不再那么泛道德化了,自我表现的机会越来越多[18]。
战后,由于本土化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白澳政策”受到抨击,以致逐渐消亡。这意味着英国的社会价值观念愈来愈被民族平等和国家独立的价值取向所取代。大量移民的涌入,特别是非英籍欧洲移民比例的不断扩大,促成了多种文化的交流和融会,使多元文化逐步形成,这是澳大利亚本土化发展的结果和表现。澳大利亚文化因此逐渐发生转变,由以英国文化为主体的单一殖民地同源文化发展成为英国文化传统之上加以多种文化融合的多元文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转变,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电影审查面临变化的客观要求。公众对电影审查的反对逐步增加,而电影文化运动(电影社会、电影节、电影课程)加强了这进程。澳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对电影行业进行资助,使得澳大利亚本国电影业有较大发展,电影制造者要求有更明晰的分级标准[19]。此外,移民高峰带来的民族多样性,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标准,加之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等因素,都造就了一种有利于社会变革的氛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电影审查和分级制度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这些变化大体上反映了社会变化,以及人们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看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州的电影管制法案开始冠以电影分级的名称。像《1971年澳大利亚首都地区电影分级法案》、《1984年新南威尔士电影与录影带分级法案》,联邦电影审查委员会开始依据各州所宣布的类别进行分级。
实际上,早在1935年,电影审查制度下的分类形式就已经存在。当时的影片在经过审查之后被分为普通级(General)和成人级(Adult)。成年人电影(Adult Film)最初被指定为NRC(Not Recommended for Children),即不建议儿童观看,之后又有PGR(Parental Guidance Recommended)的形式,即建议父母指导观看,这就是现行的PG级(Parental Guidance)的前身。而NRC中的一部分影片被定为SOA(Suitable Only for Adults),只适合成年人观看的影片,被认为对未成年人的冲击太过强烈。此分级发展成为M15+级。
虽然审查委员会在工作过程中采取了一定的分级形式,但是到1971年为止,所有的分级都只是建议性的,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法律强制性。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儿童,避免他们看到不该看的内容,审查委员会可以对很多电影进行删减或者禁止。
1971年是澳大利亚电影审查史上的重要时刻。在当时联邦海关和税务大臣堂·齐普(Don Chipp)的努力下,《1971年澳大利亚首都地区电影分级法案》(ACT Film Classification Act 1971)中引入“限制级”——R级,这样一来,很多极端的内容就可以被定为R级而不再被禁止,想看到这些内容的成年人就可以合法地得到。当然,法案也规定该类影片不准向未成年人放映。在这之后,《1984维多利亚电影法案》引入X级。1993年,MA(Mature/Accompanied)被引入《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分级修正案》(Film Classification(Amendment)Act 1993)。当时的两部包含有一定程度暴力描写的影片《鳄鱼邓迪》(Crocodile Dundee)和《恐怖海峡》(Cape Fear)被审查委员会定为M(Mature)级。此定级引发了争论,人们认为该片虽未到达R级的标准,但绝对不能是M级,在M之上应该还有一个分类。在当时的总理保罗·基廷(Paul Keating)的推动下,MA成为新的电影分类等级。这些分类等级在州分级法案的规定下,都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在保证成年人利益的前提下,起到了保护儿童的目的。
虽然有各种形式的分类存在,澳大利亚的电影管制仍然是审查制度。审查员仍然有权根据《1919年海关(电影)条例》对影片进行删改或禁止。但在1971年之后对电影的删减已经很少,1995年12月31日该法案被废除,这种删减彻底停止,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审查也告终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