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
武汉东湖学院管理学院 朱 英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教学质量的核心。本文结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指出并分析了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因素,并提出了构建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21世纪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是:加强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所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因素
1.教师方面
(1)忽略了教学方法、手段和学生学法的研究。长期以来,虽然教师都很重视知识的传授,始终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但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和信息,而不考虑学生能否消化和理解,即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法。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自然很差。
(2)课堂教学过程重点错位。教师主要通过板书传递信息,学生则是通过做笔记以追循教师传递知识信息的思路。因此,板书成了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以及教学效果等指标反而成其次了。
(3)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视不同。大多数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一般很少安排实验或者实习,甚至有些专业根本就没有实验或实践课。以物流课程教学为例,几乎所有学生都没去过港口码头、配送中心或仓库、物流公司,教师很难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明白如何理货、配货,有些学生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仓库、货架是什么样子,因此更难理解和接受配送中心内部进货、拣货、出货的流程和优化方法,所以学生完全凭想象接受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4)不能够与时俱进。现在所倡导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筹划设计、组织协调、灵活应变、实际操作的能力。许多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还停留在最低的层面上,远未发挥这些设备的先进功能。现在学生中普遍反映“多媒体教室上课就像看电影”的意见就很说明问题。
2.学生方面
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不只限于教师如何“教”,也关系到学生如何“学”。没有“学”的配合,便没有“教”的成功,学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共同实践者和体验者。
3.管理方面
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状:一是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很多院校由此形成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二是现代化教学所需要的配套设施及实习实验仪器设备跟不上;三是利益分配不合理,以往的分配平均主义、“大锅饭”在一定范围依然存在。
二、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述分析,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
1.教学方法新体系的构建
(1)改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作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因此,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仅要考虑“如何教”,更要考虑学生“如何学”问题。教育思想的转变,要服从于“教给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素质”的需要,要体现把培养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2)注重启发式教学,采取案例法、提问法、场景教学法与讨论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育的精髓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数理基础理论课宜多采用精讲多练法,教给学生推理方式和逻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及思维方法。经济类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的应用性,多讲一些浅显易懂的案例和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机会成本”的概念时可以告诉学生,当他们选择了上大学时就等于是放弃了就业,因而大学期间就失去了四年就业可能获得的最大收入,这个最大收入就是他们要学的机会成本。课堂讨论教学法主要是对所学理论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分析。例如讲完微观价格政策后,可以让学生讨论经济适用房、专家门诊费以及春运期间火车票价格不变等生活中的案例,加深理解和巩固已学知识。(www.daowen.com)
(3)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其关键问题是要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得一般的教师和学生都取得不一般的业绩。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这决不是排斥教师的指导,相反教师的指导是学生学好的关键。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学”的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精减课堂教学时间,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有人做过统计,清华大学一堂课的信息量比美国高校的少,而清华大学的课时却比美国多, 这一“ 多”一“ 少”足以说明二者的教学效率差距较大。如果拿我省高校或我校的教学效率来与美国相比,这个差距就会更大。
(5)改革传统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考风是决定学风的重要因素,考试内容和方式的选取是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重要途径。应注重课堂考查与考试的配合,把作业、课堂发言、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新体系的构建
(1)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革新教学手段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要准确把握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忽略它仅是一种辅助手段的本质。另外,建立教育信息网和资料库,并将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基本教育的一部分。
(2)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可通过两种途径增加这个比重。第一,增加实验课、习题课、见习课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一次理论课,安排1—2次见习课或实验课,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方案,通过实验验证方案是否正确,并要求学生及时写出实验报告。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减少验证性试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及创造性实验,因为验证性试验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安排大学生在企业、公司实习,实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管理工作的创新
(1)采取激励措施,激发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积极性,在全校营造出一种乐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氛围。教学管理作为教学活动的软环境与支持系统,其政策是否到位、配套实验设备是否齐全,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持久性。尤其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和实验仪器设备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师的劳动,学校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否则,教师不愿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花费心血。
(2)组织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培训,学习教育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首先,教师可通过参加本校或外校组织的相应培训活动。其次,组织教师进企业观摩学习,因为很多教师也没去过相应专业的企业单位,很学实物、场景也没见过,所以也就很难采用有效的方式把理论内容讲解清楚。
(3)建立系统评价体系,及时交流总结,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水平。通过评价指标引导广大教师正确认识和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结束语
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手段改革是硬件,易见、易做,教学方法是软件,难见、难做,需要深层次和广泛的参与面。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各有所长,有利有弊应在教学改革中有机结合。只有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惠芳.从中西对比看我国高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J].教育探索,2003(8).
[2]李玉保.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2).
[3]田艳君,胡德宁. 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J].科技信息,2009(17).
[4]张慕蓉.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中的几个关系[J].高等农业教育,2000(8).
[5]刘初生.关于高师院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思考[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