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湖北咸宁城市品牌政府策略研究报告:打造香城泉都

湖北咸宁城市品牌政府策略研究报告:打造香城泉都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树立湖北咸宁“香城泉都”城市品牌的政府策略研究报告武汉东湖学院管理学院唐铁山杨燕妮湖北省咸宁市享有湖北南大门之称的美誉,近年来正充分利用政策和地理的优势,打造“香城泉都”城市品牌,加速经济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咸宁市发展现状,然后说明了打造“香城泉都”的指导思想及预期目标,最后分析了打造“香城泉都”的具体规划,为咸宁市城市品牌的树立建言献策。实施“香城创业计划”,全面推进国家级创业城市创建工作。

湖北咸宁城市品牌政府策略研究报告:打造香城泉都

树立湖北咸宁“香城泉都”城市品牌的政府策略研究报告

武汉东湖学院管理学院 唐铁山 杨燕妮

湖北省咸宁市享有湖北南大门之称的美誉,近年来正充分利用政策和地理的优势,打造“香城泉都”城市品牌,加速经济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咸宁市发展现状,然后说明了打造“香城泉都”的指导思想及预期目标,最后分析了打造“香城泉都”的具体规划,为咸宁市城市品牌的树立建言献策。

一、咸宁市发展现状

咸宁市隶属湖北省,东邻赣北,南接潇湘,西望荆楚,北靠武汉,位居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大改革试验区的中轴线上,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土面积9861平方公里。现辖赤壁市、咸安区、崇阳县、嘉鱼县、通城县和通山县。

咸宁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在全国享有“温泉之乡”、“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之美誉。全市有大小泉眼18244处,地热井约60口,平均日开采量约30000立方米。从2009年开始,咸宁市连续举办了三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咸宁“香城泉都”的名号也越叫越响,极大地提升了咸宁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咸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753亿元,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8亿元,增长28.9%。全市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8.1、47.8、3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4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以上企业310家。绿色农产品基地面积355万亩,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4家。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2012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亿元。

二、打造“香城泉都” 的指导思想及预期目标

促进咸宁发展,必须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以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快咸宁振兴为目标,着力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十二五”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8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0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亿元;外贸出口总额2.6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4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8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十二五”结束时,力争全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不低于30%;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提速,非农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城镇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完成“十二五”建设后,全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力争继续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非农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三、打造“香城泉都”的具体规划

围绕以上的目标任务,未来一段时间内,咸宁市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

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增强咸宁产业市场的竞争力。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家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超过500亿元。

支持骨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形式做大做强,培育形成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优先扶持厚福医疗、能一郎电池、瀛通电子等具备条件的企业做好上市工作。加大名牌产品创建力度,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0个以上。

大力实施“三个百亿”产业工程,实现“保姆式”的服务。扎实推进咸宁南玻玻璃产业园、湖北(咸宁)广东工业园、咸宁生物医药产业园、华帝燃具、华科创新基地和咸安模具产业园、嘉鱼金盛兰特种钢和扬子江汽车、赤壁宇顺电子和德力西林浆纸一体化、通城亚细亚陶瓷、崇阳兴民钢圈、通山武钢新辅料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百亿元大产业、百亿元大企业和百亿元大园区。继续推进电力能源冶金建材、森工造纸、纺织服装机电制造、食品饮料六大支柱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建设咸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进一步做好咸宁核电、大湖山风力发电等项目的前期工作。(www.daowen.com)

将开发区和工业园作为发展产业的主要载体、城市空间拓展的主阵地。围绕打造100平方公里武咸工业走廊,调整建设一期、全面建设二期、启动建设三期,力争实现每月开工项目4个、投产项目4个、签约项目4个的“三个四”目标,继续做好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工作。支持县(市、区)抓好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以武深高速咸宁段、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咸宁东段和西段、咸通高速、通界高速、嘉鱼长江大桥、赤壁长江大桥、咸潘一级公路、潘家湾码头、咸宁南外环高速等项目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

2.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完善招商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落实稳定出口政策,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网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推动出口主体和出口市场多元化。创新“走出去”和“引进来”方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支持企业引进战略投资、高新技术、关键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继续做好海关、商检咸宁分支机构设立工作。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联系,深化岳九咸“小三角”区域合作。

进一步推进创业创新。实施“香城创业计划”,全面推进国家级创业城市创建工作。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创业,实现新增个体工商户1万家以上。

3.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构建生产性服务业水平高、生活性服务业丰富繁荣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十二五”结束,文化旅游营业收入过百亿,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的40%。

首先,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

科学布局旅游景点和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国内知名旅游景区。推进百盟欢乐大世界、温泉谷二期、太乙地质公园、桂花源、桂香源、咸宁自驾游基地、浪口温泉二期、通城生态旅游、幕阜山旅游公路等项目的建设,力争接待游客突破2800万人次。继续办好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加快发展旅游关联产业,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链。

积极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之路,依托旅游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同进共荣。到“十二五”结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

其次,重视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

创新金融业务产品,培育多元化金融市场,吸引境外、埠外金融机构入驻,努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优先在咸宁设立分支机构,搞活县域金融,积极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健全乡镇金融和农村信用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三农”金融支持力度。

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票据,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融资结构。

4.加快新城区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以咸宁经济开发区为重点,高昂市区发展龙头,推动梓山湖生态新城、职教新城超常规发展。以咸嘉新城为重点,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大力推进“一城两园六港”建设。以“一主三化”为重点,支持咸安打造“香城泉都”中心城、构建低碳经济示范区、争当鄂南强市排头兵,支持嘉鱼建设湖北经济强县、打造长江临港新城,支持赤壁建设强而优中等城市,支持通城建设幕阜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打造“中三角”节点城市先行区。围绕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四年翻番”的目标,支持赤壁冲刺全省县域经济10强,支持咸安、嘉鱼冲刺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支持“南三县”争先进位。

大力推进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抓好交通、农田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等产业。建立市级领导联县包村扶贫、“北三县”与“南三县”结对共谋发展、部门与乡镇对口帮扶等机制,把幕阜山片区打造成为脱贫致富的先行区、生态保护与开发的示范区、绿色发展的试验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