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让员工参与管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企业中,“人和”就是指拥有良好的工作氛围。管理者表现出自己的魅力,做一个优秀的领头人,让下属有一种大家庭的归属感,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发挥自己的才智,为组织内部刨造一个全新的局面。
将自己的企业建设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是很多企业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这个大家庭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和亲一致”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管理者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培养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能力。
我们很多人天生就有一种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照料的欲望,希望有人保护,使我们免受那种社会残酷竞争的侵扰。作为对这种保护的回报,我们心甘情愿地听命于别人,依赖别人,忠实于别人,心甘情愿地放弃支配权。所以,即使员工表示打算负更多的责任,愿意参与决定公司前途命运的决策工作,他们也往往不愿自始至终地履行自己的诺言,因为他们既害怕失败,又担心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们就会踌躇不前。梅尔明白这种心理。
“我们大家都是环境的产物,”梅尔说,“假如你在一种环境中工作了 30年,在这种环境中,所有的事都是以一种单一的方式做的,可突然某个人来了,并对你说,这里的一切都需改变。这时,你也会困惑。你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话:‘虽然我是主人,你却想让我一周来这里工作40个小时?你的意思是说我还得干同样的工作,拿同样的工资?那么我当主人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见过的主人没事就到酒馆去喝啤酒,想走就走。’”
所以,梅尔还必须设法让员工明白当主人应做些什么,使他们的思维轨道从“好了,那是他们的问题”转换到“我即是公司,所以,这事最好由我来处理”的轨道上来。
联合经营公司的工作人员现在有双重身份,一种身份是雇员,另一种身份是公司的主人。虽然这两种身份不同,但每一种身份都会对另一种起促进作用。
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如果管理者不能把员工看作是自己事业的合伙人,处处吝啬、苛刻,就很容易站到员工的对立面去。聪明的管理者应该把员工当作企业的合伙人对待,因为员工不仅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更是企业发展的推动者。
星巴克咖啡的历史很短,1971年星巴克创业,那时候只卖咖啡豆,而不是现在大家熟悉的咖啡店,咖啡店是1986年才开始的。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星巴克却有着快速的发展,2001年美国《商业周刊》的全球著名品牌排行榜上,麦当劳排名第9,星巴克排名第88。2003年2月,《财富》杂志评选全美最受赞赏的公司,星巴克名列第9。(www.daowen.com)
在华尔街,星巴克早已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安全港。过去十年间,它的股价在经历了四次分拆之后,攀升了22倍,收益之高超过了通用电气、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微软以及 IBM 等大公司。
星巴克现在已经发展成拥有5000多家门店的大型企业,目前在大中华包括台湾、港澳地区一共有460多家,平均每天在全世界开六家店,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零售商、咖啡加工厂。
是什么创造了星巴克奇迹?将星巴克“一手带大”的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回答:“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与合作者相互信任,成功的关键是在高速发展中,保持企业价值观和指导原则的一致性。”而在这种价值观里,员工第一,顾客第二,把员工当合作伙伴,是最重要的一点。
舒尔茨的管理理念与他的出身有关,他的父亲是货车司机,家境贫寒,所以他理解和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据说他从小就有一个抱负——如果有一天他能说了算,他将不会遗弃任何人。舒尔茨的这种平民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星巴克的股权结构和企业文化,这种股权结构和企业文化又直接导致了星巴克在商业上的成功。他坚信把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将会带来一流的顾客服务水平,自然会有良好的财务业绩。
关于员工与顾客到底谁排第一,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各有各的道理。从顾客满意理论的角度来看,员工也是顾客,只不过是内部顾客而已,所以强调顾客第一本身并无所谓对错。但有一个基本的逻辑是:满意的顾客是由员工创造出来的。你对员工好,员工才会对顾客好,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这就是星巴克的价值观,也是企业应该关注的一个普遍规律。
任何一项理念都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保证,并体现在相应的制度设计和措施中。星巴克的管理理念恰是体现在以人力资源驱动品牌资产的战略中,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良性互动,最终成为商场上的大赢家。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管理者把员工切实看作合作伙伴,处处以员工的利益为重,员工也会以主人翁的精神和态度为公司尽心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