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望诊是指对舌苔的色、质进行观察,以了解疾病变化情况的方法。望舌苔,包括观察舌苔的颜色和舌苔的质地。
舌苔是指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苔垢,禀胃气而生成。正常人仅有一层薄白苔,不滑不燥,是胃气充足的表现。病苔是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故观察舌苔变化,对判断病因、推测病位、确定病性乃至预测预后吉凶都有重要意义。
诊舌苔,主要通过望诊进行诊断,着重观察舌苔的颜色及舌苔的质地。有时为了进一步了解苔的再生情况及其真假、滑涩、润燥、苔下舌面及舌体情况,也辅助采用扪、擦、揩、刮等方法进行观察。
1.望苔色 是指医生通过对舌苔白、黄、灰、黑等不同颜色的观察,以辨别病位、病性的诊察方法(表6-4)。
(1)白苔:白苔最为常见,主病也最为复杂。多主表证、寒证,也主里证、热证、虚证、实证,临床主要结合苔质的观察,也要诸诊合参,方可无误。
①薄白苔:苔薄色白,颗粒细腻均匀,干湿适中,舌色淡红而清爽。此为正常人之舌苔,亦可见于六淫犯表,尚未传里之证。
②薄白干苔:苔薄色白,舌面津液较少而显干燥,一为风温袭表;二是燥邪伤肺;三是气虚气不化津之故。
③薄白滑苔:苔薄色白,舌面湿润水滑,可见于寒湿伤犯,或痰饮水湿上溢之故。
④白滑腻苔:苔色白,质地腻,多为湿浊上泛所致。
⑤白厚腻苔:苔色白,质厚腻,舌面水湿较多,如稠豆浆抹舌一般,系脾阳不振,水饮停聚,或湿饮停聚。
⑥白厚干苔:苔白而厚,苔面干燥少津,此为胃燥气伤,津液亏损,或湿浊化燥之象。
⑦白厚腐苔:苔白厚如腐渣,多为内有食积痰浊,胃腑积热之故。
⑧白糙裂苔:苔白或薄或厚,颗粒粗松,干而且硬,望之似砂石,扪之糙手,为内热暴起,津液暴伤之中暑证。
⑨雪花苔:苔色洁白,津少光亮,形如雪花,散落舌面,此乃脾阳衰竭之象。
⑩霉苔:舌面罩着一层夹有黏液的灰白色垢腻,颜色晦暗,或杂有小白点,为胃败脏绝,难治。
(2)黄苔:黄苔也是临证常见的苔色,此种苔色多主里证、热证,也可见于表证、虚证和寒证。临证时要察望黄色的深浅浓淡、厚薄润燥等,也要结合黄苔所兼见的舌色进行辨证。
①淡黄苔:指薄白苔中带淡黄色,是为淡黄苔。此苔由薄白转变而来,表明证候已由寒化热,由表入里。多主风热表证,或风寒表证化热。
②黄薄润苔:苔薄而黄,但苔面湿润不干者,是表邪初入于里,里热不甚,津液未伤。
③黄厚腻苔:苔色正黄而厚,颗粒细腻而密,湿润光滑,多见于湿温病,或湿热内结。黄苔愈厚,痰湿愈盛,积食愈多。
④黄干苔:苔色黄,干而少津。总属邪热伤津。若呈干黄,满舌厚积之黄厚干苔,为里热实证。
黄苔当有老嫩之分。若苔呈嫩黄,为里热未盛,津液未耗,若苔色黄,干枯不润者为老黄,甚至为焦黄色,为热积于内,胃液干枯。
另外,可据黄色在舌面分布部位之不同而辨其邪热所在之病位。如根黄尖白苔,为表邪逐渐入里化热之征;尖黄根白苔,为热在上焦;若见舌之两旁各有一条形黄色苔,其余为薄而色白之苔者,为表邪入里,表证未罢,而里热已成;若见舌之一边为黄色苔,一边为白色苔,为半黄半白苔,多为邪郁肝胆之候。
(3)灰苔:灰苔是指苔色呈浅黑色者,可见于里热证,亦主里寒证。当观察苔之润燥,舌质之形色,以别病之深浅和寒热虚实。
①灰润苔:苔色灰而湿润有津。多主痰饮内停、寒湿中阻,始病初见,多为中寒夹食;灰苔而兼面黑神乱者为蓄血证。
②灰干苔:苔色灰而乏津,甚或干燥者,其舌质多深红,故主热炽伤津;若为由白而黄而灰者,不拘在舌之何部,均为外感后传经邪热。
③灰中夹黄苔:要进一步观察舌面是何部位为黄苔,是何部位为灰苔,因为不同部位主病不同。如尖灰根黄,为热转厥阴;如中灰边黄,为脏腑本热,毒疫复中脾胃所致;若灰中生芒刺,多为实热又误服温燥之品;若根灰中黄舌赤者,多为胃肠燥热所致。
④灰滑苔:苔色淡灰而滑润、舌质淡者,多为太阴中寒证。
(4)黑苔:较灰苔色深者为黑苔。主里证,主热极,又主寒证。验此苔时,要结合苔之厚薄、润燥、有无芒刺及舌质颜色辨别。(www.daowen.com)
①薄黑苔:黑苔极薄,如煤烟所熏,苔黑舌质淡者为中焦阴寒所致。
②黑滑润苔:苔色黑而满布于舌,厚腻滑润,舌质色淡者多阳虚阴寒内盛;苔厚腻而黏,舌红,是痰湿挟热,伏于中焦。
③黑燥苔:苔色黑而干燥,或薄或厚,多属邪热伤津之故。若舌中焦黑,四周无苔,为津液受伤,虚火所致;苔黑燥而生芒刺,为热极津涸之实热证。
④黑刺白苔:白苔之中满布黑色芒刺者。若黑刺均润,扪之不碍手,拭之即脱落,为真寒假热证;反之,舌上无津,苔刺粗糙碍手,多为寒邪化热之象。
⑤中黑边白滑苔:可见舌中部苔色黑滑,边尖均为白滑苔,舌淡嫩者,乃虚寒夹湿,多为脾阳不振,水饮内停之候。
⑥黑腻边黄苔:舌的边尖部位都着黄苔,舌中心部呈黑腻苔,为湿热内蕴中焦,嗜酒之人亦可见之。
表6-4 望舌苔
(续表)
2.望苔质 是指对舌苔质地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脱、有根无根变化的观察方法(表6-5)。
(1)厚薄:望诊时对舌苔厚薄的分辨,以“见底”“不见底”为标准,也就是透过舌苔能隐约见到舌质者为薄苔,不能见到舌体者为厚苔。观察舌苔的厚薄,能帮助了解病邪的轻重和病情的进退。
薄苔主病初起在表,邪气尚轻尚浅。苔薄而色白主表寒证,苔薄而黄主表热证。若舌苔厚者,主病邪在里,病情较重,或内有痰湿积滞。苔薄而黄燥主里热盛;苔厚而黄腻主湿热或痰热,或食积化热。再注意观察舌苔厚薄的转化情况。若舌苔由薄增厚者,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到重;若舌苔由厚变薄,则表示邪气消减,病情变轻。
(2)润燥:舌面滋润有津,润燥适中,不滑不湿者为润苔。若水液过多,湿润而滑,甚而流涎欲滴,是谓滑苔。苔面干燥少津,望之枯涸,称为燥苔。若舌干粗糙,扪之涩手,则为糙苔。可见,望舌苔润燥的关键为舌面津液之多少。
润苔多为寒湿内蕴,或阳虚不能化津而致水湿内停,或内有痰饮。燥苔主热盛伤津,阴液亏损,或阳不化津,津液不能上承,或燥气伤肺等。若见舌苔由燥转润,是热退津复之象;舌苔由润变燥,则表明津液渐伤,热势加重,或邪从热化。临证中,苔之润燥主要反映津液变化,所反映的具体证型,则要结合苔色、苔形、舌色、舌形的望诊及诸诊合参,予以判断。
(3)腐腻:若见舌面覆盖有一层浊而滑腻的苔垢,颗粒细密,刮之难去,是为腻苔,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若见苔质颗粒粗大,松软,形如豆渣,刮之易去是为腐苔。多主阳热有余、食积、痰浊。临证时还要结合苔色及舌质的望诊乃至其他兼症进行辨证。
(4)偏全:若望见舌苔满布于舌者为“全”,若见舌苔半布,或偏于某一局部者称为“偏”。察舌苔之偏全,可诊病变部位之所在。全苔主邪气弥漫。若见苔偏于舌尖者是邪气入里未深,而胃气先伤,若偏于舌根者是表邪虽减,胃滞依然。若见于舌之中、根部少苔,是胃阳不能上蒸,胃阴不能上濡,阴精气血皆伤。若中根部有苔,见于素有痰饮或胃肠积滞。若见舌苔偏于左右某一侧者,为邪在半表半里,或肝胆有病。
(5)剥落苔:舌苔在病程中全部或部分剥脱者称剥落苔,简称剥苔。剥落苔的形成是因胃气匮乏不得上蒸于舌,或胃阴枯涸不能上潮于舌所致。根据苔剥落的部位和大小而形成不同类型。
舌前部苔剥落者,称前剥苔;舌中部苔剥落者,称中剥苔;舌苔多处剥落,舌面仅存少量斑驳片舌苔者,称花剥苔;若舌苔骤然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即为光剥舌,又称镜面舌,是胃阴枯竭,胃气大伤,毫无生机的危重征象。
观察舌苔剥脱变化,既可测知胃气、胃阴的存亡,也可反映邪正的盛衰,判断疾病的预后。
如舌苔从有到剥苔,是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薄白苔者,乃邪去正胜,胃气渐复之佳兆;痰热湿浊内阻出现剥苔,则是邪气渐退,而胃阴耗伤之象。
辨舌苔之剥落应注意与先天性剥苔加以区别,先天性剥苔部位常在人字沟前呈菱形状,是先天发育不良所致。
(6)真假苔:辨舌苔真假,以有根、无根为标准。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不脱者,为有根苔,称真苔。真苔多为实证,是胃气尚存,夹食积浊气上蒸所致。若苔不着实,似涂浮舌上,刮之即去,为无根苔,称假苔。假苔多见于虚证,为胃气大伤,不能上蒸,难以续生新苔,而原有之苔逐渐脱离舌体之故,所以刮之即脱。
察舌苔真假,可辨邪正盛衰,病情轻重顺逆。病在初、中期出现假苔,表明邪浊聚积,病尚轻浅;若见真苔且厚,为胃气壅实,病较深重;久病出现假苔,是胃气匮乏之逆证;若见真苔,则是胃气来复的顺证。
表6-5 望苔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