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一个月学中医诊法:望舌质,观舌体变化与动静姿态

一个月学中医诊法:望舌质,观舌体变化与动静姿态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临证望舌质时,要注意观察舌体有神无神,舌色的变化,舌形的改变及舌体的动静姿态等。枯,是指察见舌质晦暗无光,干枯死板,运动失灵。蓝舌虽主危重之证,但还要观老嫩润燥、舌苔并结合其他诊察方法予以判断。见舌生芒刺者,是热邪内结所致,须进一步辨苔质苔色,刺生于舌之何部。若舌面有大小不一、不突出舌面的青紫色或紫黑色斑点者为瘀斑。

一个月学中医诊法:望舌质,观舌体变化与动静姿态

舌质是指舌肌和舌黏膜上的小颗粒(即舌乳头)。舌质望诊法是指对舌的肌肉、脉络及舌面上小颗粒的神、色、形、态的观察,以测内脏之虚实,病位之深浅,预后之吉凶的方法。正常的舌质,其体柔软,运动自如,颜色淡红而鲜明,其胖瘦、大小适中,无异常改变。临证望舌质时,要注意观察舌体有神无神,舌色的变化,舌形的改变及舌体的动静姿态等。

1.望舌神 是指舌质荣枯、活动情况的观察方法。荣,是指察见舌质荣润而有光彩,舌色红活,有生气,此为舌有神气之象,虽病亦属善候。枯,是指察见舌质晦暗无光,干枯死板,运动失灵。此时无论苔之有无厚薄,视舌体枯瘪者,为神气全无,属凶险恶候。总之,察舌神之有无,可反映脏腑气血阴阳之盛衰,了解疾病预后之吉凶。

2.望舌色 是指医生通过对舌质颜色的观察,以了解疾病有关情况的方法。由于正常人气血充足,阳气和畅,血运正常,所以舌质的颜色是淡红、活泼、润泽。对病态舌色的望诊,应注意分辨淡白、红、绛、紫、青、蓝、黑七种不同舌色,同时要结合其润燥荣枯,舌形之胖瘦肿胀、芒刺,苔之有无及厚薄颜色等进行观察(表6-1)。

(1)淡白舌:较正常淡红舌之色浅淡,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虚。若淡白而润,兼舌体胖嫩,多为阳虚证;淡白光莹,或舌体瘦薄者,则属气血两虚。

(2)红舌:舌色深于正常,主热证,但有虚热实热之分。若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者,多属里实热证;若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则属阴虚内热证。

(3)绛舌:较红舌更深的红色。主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分。外感病之绛白,或有红点、芒刺,为温病热入营血。在内伤杂病,舌绛少苔或无苔,或裂纹,为阴虚火旺。另外,舌绛少苔而润者为瘀血证。

(4)紫舌:察见舌质色紫者为紫舌。主病有寒热之分,故当详视其润燥、兼色及紫色之深浅。苔绛紫而干枯少津,属热盛津伤,气血壅滞;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凝血瘀。

(5)青舌:察见舌色如皮肤上暴露之“青筋”,缺少红色者,称为青舌,又云“水牛舌”。主寒凝、阳郁和瘀血,寒邪直中肝肾或阳气不宣者则见全舌色青;若仅见边尖色青者为内有瘀血。

(6)蓝舌:若见舌质呈蓝色者为蓝舌。蓝舌虽主危重之证,但还要观老嫩润燥、舌苔并结合其他诊察方法予以判断。如果有苔者,虽然脏腑受损,但未至严重阶段;若光蓝无苔,是气血亏极,难治;若仅见舌中部色蓝,苔质滑腻者,为湿痰或痰饮内停。

(7)黑舌:凡舌质见黑色者为黑舌。主气血败伤,不是热极便是寒极,是属险证。望诊时应分辨嫩滑湿润还是干焦粗涩。若黑而润滑者为虚寒;黑而干焦者为火热之极。

表6-1 望舌色

(续表)

3.望舌形 是指对舌的形体特征进行观察的方法。主要观察其胖瘦、老嫩、厚薄,以及有无裂纹、齿痕、芒刺、肿胀、疔疮、出血等。还应结合舌色、润燥及舌苔的有关情况察视,才能对疾病作出更精确的判断(表6-2)。

常见的病理舌形有以下几种:

(1)老嫩:对此两种舌形,重点观察舌体纹理。老舌是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凡见此舌,不论苔色如何,都属实证。嫩舌是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肿娇嫩,一般都属虚证。红润而嫩,为心经虚热,光剥无苔而嫩为亡血失津。

(2)胖大:视其舌体较正常为大,伸舌满口者称胖大舌,多因水湿痰饮阻滞而致。若兼见舌苔水滑者,属脾肾阳虚,积水停饮;若红而胖大,伴黄腻苔者,是脾胃湿热。

(3)肿胀:视见舌体肿大,盈口满嘴,甚者不能闭口,不能缩回,称为肿胀舌。苔色鲜红而痛者,为心脾有热;若舌紫而肿胀为饮酒太过;而色紫暗者为中毒血凝所致。也有先天发育所致者,如血管瘤者即是。

(4)瘦薄:视见舌体较正常瘦小而薄者为瘦薄舌,主虚证。若兼见淡白者气血两虚;若兼见色红干燥者,多是阴虚火旺。

(5)点刺:点指视见舌面有红色、白色或黑色星点,也叫“红星舌”,多系温毒入血,或热毒乘心,白点多为脾胃气虚挟热毒攻冲,为将糜烂之兆,黑点为血中热盛。刺是指芒刺,指视见舌面上生软刺及颗粒增大,渐成尖峰,高起如刺,摸之棘手者。见舌生芒刺者,是热邪内结所致,须进一步辨苔质苔色,刺生于舌之何部。若兼焦黄苔者为气分热盛;绛色无苔而生芒刺者,是热入营血,阴分已伤,舌尖生刺为心火亢盛;舌中生刺为胃肠积热等。若舌面有大小不一、不突出舌面的青紫色或紫黑色斑点者为瘀斑。舌见瘀斑者在外感热病为热入营血,将要发斑;在内伤杂病则为瘀血。

(6)裂纹:指视见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态明显的裂沟,称裂纹舌。凡见此舌,统属阴血亏损。再据舌色分辨,苔红绛而有裂纹,多是热盛伤津,或阴虚液涸,若见淡白色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若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有裂纹者,是脾虚湿渍。

(7)光滑:视见舌面光洁如镜,光滑无苔,称光滑舌,也叫“镜面舌”“光莹舌”。见此舌者,再视舌色予以详辨。若淡白而光莹,是脾胃大伤,气血亏极;若红绛光莹,是水涸火炎,胃肾阴竭。总之,凡见此舌,无论何种舌色,皆是胃气将绝的危候。

(8)齿痕:视见舌边缘有牙齿痕迹者,称齿痕舌或齿印舌,主脾虚和湿盛。若兼见其色淡白而湿润,属寒湿盛;淡红而有齿痕者,为脾虚或气虚。(www.daowen.com)

(9)重舌:舌下血络肿起,如同又生一小舌者,称为重舌。若见二三处血脉肿起,连贯而生者称“莲花舌”,主心经火热上冲。

(10)舌衄:指视见舌上出血者,多见于心火、胃火、肝火炽盛,其舌色多红;也可见于脾虚,脾不统血,此时舌色偏淡。

(11)舌痈:舌上生痈,红肿突起,延及下颏者。生于舌面者为心经火盛,生于舌下者为脾胃积热。

(12)舌疔:舌上生出豆核大的紫色血疱,根脚坚硬,伴有剧痛者称为舌疔,多由心脾火毒引起。

(13)舌疮:舌生疮疡,如粟粒大,散在舌的上下四周,疼痛,称为舌疮。再察疮面高突或洼陷,若疮面高突而痛者为心经热毒上壅;若疮面洼陷,不甚痛者,为下焦阴虚、虚火上浮而致。

(14)舌菌:所谓舌菌是舌生恶肉,初如豆大,形如“泛莲”“菜花”或“鸡冠”,表皮红烂,流涎极臭,剧痛,多由心脾郁火,气结火灼而成,溃烂者,多属恶候,若生长极慢,不溃不痛者,预后较好。

表6-2 望舌形

(续表)

4.望舌态 是指对舌体的动静姿态进行观察的方法。着重观察舌体运动时灵活情况及有无异常活动(表6-3)。

(1)强硬:强硬是指舌体极硬强直,运动不灵,以致语言謇涩者称为“舌强”。可见于外感热入心包,或内伤之风痰阻络等。此舌主病为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痰浊内阻;中风或中风先兆。因此,要进一步据舌色、舌形或舌苔加以辨别。因热者,舌色多深红;因痰者,舌体多胖而苔厚腻;中风者,舌淡红或青紫。

(2)痿软:痿软是指舌体软弱,无力屈伸,萎废不灵,称“痿软舌”。若久病色淡而痿者,多是气血俱虚;新病舌干红而痿者,是热灼津伤;久病舌绛而痿者,是阴亏已极。

(3)颤动:颤动是指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称“颤动舌”,亦称“颤抖”或“舌战”。若伴色淡者为气血两虚,若干红无苔者为热极津伤动风,色淡红或青紫者可见于酒毒病人。

(4)歪斜:歪斜是指舌体偏向一侧者,称为“歪斜舌”。多因风邪中络或风痰阻络所致。若色紫势急者为肝风发痉,色淡红势缓者,为中风偏枯。

(5)吐弄:吐弄是指舌体常伸出口外者为“吐舌”,若见舌体伸出口外,立即收回,或上下左右舐唇,抖动不停者,叫“弄舌”。两者皆因心脾有热所致。吐舌多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将绝,往往见全舌色紫,弄舌多见于动风先兆,或小儿发育不良。

(6)短缩:短缩是指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称为“短缩舌”。临床结合舌色、舌形、润燥辨之有四:若伴舌色淡白或青紫湿润者为寒凝筋脉,若伴见舌胖苔黏腻者为痰浊内阻,若见舌色红绛而干是热盛伤津动风,若见舌色淡白胖嫩者为气血俱虚。总之,凡见此舌,无论虚实,皆属危候。

(7)舌纵:舌纵是指舌伸于口外,内收困难,或不能回缩者为“舌纵”。临床结合舌色、舌形、润燥的观察进行详辨。若见舌色深红,舌体胀满,舌形坚干者为实热内炽,痰火扰心,若见舌体舒宽、麻木不仁是气虚,若见干枯无苔,伸出不缩者为危候;伸出能缩,舌体津润者病轻。

(8)舌麻痹:舌麻痹是指舌体运动不灵,自觉麻木者称“舌麻痹”,多为血虚肝风内动或风气挟痰。

表6-3 望舌态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