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及症状
本文只介绍腰肌肉筋膜炎、腰椎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3种慢性疾患。
(1)腰肌肉筋膜炎(又称腰肌劳损)。可因长期保持一种姿势如久坐、久站或长期用力过度或急性扭伤未彻底治疗而引起,也可因局部长期受寒冷潮湿或因其他腰部疾患引起,也可因内脏器官病变反射所致。脊柱畸形、肌肉长期受力不平衡也会引起劳损,或因腰椎椎板骨折引发。长期可致肌肉僵硬萎缩。病理表现可有肌肉筋膜粘连、脂肪疝、血管周围炎、静脉怒张、神经绞窄、血管增生充血。由于疼痛,长久不敢活动,致使腰椎关节柔韧性减低,运动痛、腰背酸痛、不能持续劳动。
(2)腰椎骨关节病。与过劳或与骨关节老化退行性变有关。骨质增生骨刺形成小关节增生退变,可继发腰肌筋膜炎,腰活动受限疼痛。
(3)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是常见的腰痛原因。是因腰椎间盘退行性变,髋核向后突出,压迫刺激神经根引起腰痛,且向下肢放射痛、麻窜,严重者可致下肢无力瘫痪,压迫马尾神经可引起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
(二)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的作用。腰肌肉筋膜炎和腰椎骨关节病的运动疗法目的是加强腰部肌力、稳固脊柱关节,解除粘连,改善血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纠正脊柱功能缺陷,增加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弹性和柔韧度,增加腰部的活动范围,改善腰椎小关节软骨的营养,防止关节软骨进一步退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运动疗法除以上作用外,还有改善受压神经的营养,改变突出的髓核与受压神经的位置,解除或减轻神经的受压,从而缓解神经压迫。
1.腰肌肌力练习
(1)俯卧位:双手放于背部,以腹部为支点做挺胸抬头,双下肢伸直向上抬起(即头胸和下肢两端翘起),每次坚持5~10s,10~20个为一组,做3组,每日2~3次。老年人动作要慢一些。有椎板骨折的病人不应抬起太高,只抬平即可。
(2)仰卧位:头胸及足作为支点,使腰臀部离开床面,坚持10s,10个为一组,做2~3组,每日2~3次。
(3)腰臀悬空法:仰卧,头胸着于凳上,小腿放于另一凳上,身体中部(腰臀)悬空仰卧。保持臀及腰不着地、不弯曲。此时腰肌必须用力,从而锻炼腰背肌。此法对腰椎椎板骨折及有前滑椎的病人更为有效。
(4)牵拉腰肌:床上双髋双膝极度屈曲,双手抱小腿,然后做前后滚动,20~30个,每日2次,尤其每天睡前更有必要。目的是牵拉腰背肌肉及关节囊韧带,使肌肉放松,改善循环,解除痉挛。
另一种方法是坐于床上,上体前屈,双手向下尽量触足,也能起到上述作用。
2.晃腰
站立,双足分开与肩等宽,双手抱头。头部不动做腰的回环动作。左20个,右20个,反复3次,每日2~3次。作用是增加腰部关节的活动及柔韧性,同时增加腰肌力量及缓解腰肌痉挛僵硬。要点:不是髋关节扭动,而是髋保持不动、脊柱做回转动作。(www.daowen.com)
3.腰柔韧性体操
(1)站立,尽最大努力做腰前弯、后弯动作,10~20个,每日2~3次。
(2)单手叉腰,向同侧弯腰10~20个。相反方向做10~20个,每日2~3次。
(3)双手叉腰,上体向左、右转体各10~20个,每日2~3次。
4.行走练习
站立,挺胸拔背、收腹,目视前方,向前走数十步(双臂自然放松摆动),再向后退行数十步,反复3~5组,每日2~3次。逐渐增加距离,每次可达到数百步。向前走时重心在后。向后退时重心偏前,可使腰肌放松,用以调整脊柱的结构功能。
5.牵引
可以双手悬吊,足离地。坚持30s到1分钟。可连续3组,每日2~3次。也可以卧位小重量10~15kg牵引30分钟。目的是牵拉放松肌肉。
6.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练习
(1)急性期不宜运动,应卧床休息1~2个月,多数病人症状可以缓解。
(2)牵引治疗适应于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15~20kg,半小时至一小时,每日1~2次。如果平卧牵引疼痛,可以将膝关节垫起来使膝关节屈曲下牵引。
7.推拿理疗
慢性腰痛病人都适合此疗法,但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不宜大力扳动推拿,只宜用消除肌肉痉挛疼痛的手法;多数慢性腰痛的病人适合理疗,减轻局部炎症水肿,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腰肌痉挛,镇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经治疗症状消除后,3~6个月内不宜负重,但应开始做腰的柔韧性练习。慢性腰腿痛通过运动疗法配合其他保守治疗(如药物注射等),大部分患者可以缓解症状或治愈。但有少数患者疗效不佳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下肢肌力急剧进行性无力,或出现马尾神经症状,大小便失控,肛门周围(马鞍区)麻木,说明出现了急性的严重压迫神经现象,应即刻急诊手术,否则效果不佳,将有严重的后遗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