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内痈多发性肠间隔脓肿的丁锷骨科临证精华

内痈多发性肠间隔脓肿的丁锷骨科临证精华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十九)内痈患者王某,男,45岁,安徽舒城人。疑为术中遗留异物感染,进行剖腹探查,发现回盲部肠间隔脓肿,经引流抗炎治疗10余天后好转,但不久又复发如上。如此反复发作,历时4个多月,应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未愈。B超示腹腔内多个小液平波。二诊:腹痛显著减轻,体温37.8℃,大便一日2~3次。内痈尚未完全吸收。

内痈多发性肠间隔脓肿的丁锷骨科临证精华

(二十九)内痈(多发性肠间隔脓肿)

患者王某,男,45岁,安徽舒城人。

初诊(1978年10月7日):患者因胃溃疡穿孔手术后20余日,腹痛发热,经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但停药不久,又出现腹痛发热。疑为术中遗留异物感染,进行剖腹探查,发现回盲部肠间隔脓肿,经引流抗炎治疗10余天后好转,但不久又复发如上。如此反复发作,历时4个多月,应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未愈。全身十分虚弱,动则汗出,纳谷不馨,夜寐不佳。来诊时,家人搀扶行走,踉踉跄跄,形体消瘦,面色白,表情痛苦,语声低微。体温38.5℃,脉细数,舌质红赤,苔薄黄,腹壁尚软,但腹内压痛明显。B超示腹腔内多个小液平波。化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均显著增高。中医诊断:内痈;西医诊断:多发性肠间隔脓肿。病由瘀浊留滞,化热成痈,热毒内聚,气血亏虚而致。治宜祛邪扶正,攻补兼施。

处方:

(1)西洋参5g,黄芪20g,当归10g,炮山甲10g,皂刺15g,蒲公英30g,二花30g,生大黄5g,赤芍15g,制乳、没各6g,薏苡仁30g。水煎服,每日1剂,共7剂。

(2)骨疽拔毒散(见验方验技)。100g加大蒜泥1g蜜醋搅匀,外敷腹壁(以压痛点为主)。

(3)停用所有抗生素。

二诊(1978年10月14日):腹痛显著减轻,体温37.8℃,大便一日2~3次。食欲不振,舌脉同上。上方加陈皮15g,炒谷、麦芽各30g,焦白术15g。水煎服,每日1剂,共10剂。(www.daowen.com)

外敷原方去蒜泥。

三诊(1978年10月24日):身热已退,胃纳渐开,神情转佳。但腹内压痛存在。内痈尚未完全吸收。原方再进10剂,外敷同上。

四诊(1978年11月4日):纳谷日增,二便通调,腹内压痛轻微,但仍感神疲肢软。B超检查(-),复查血常规正常。脉沉细而弱,舌质淡红,苔薄。热毒将尽,正气未复,治拟健脾胃补气血,扶正气祛余邪。

处方:黄芪20g,白干参10g,当归15g,生、熟地各15g,焦白术15g,陈皮10g,炒二芽各30g,生大黄4g,蒲公英30g,皂刺20g,制乳、没各6g。水煎服,每日1剂,共10剂。

五诊(1978年11月15日):腹内压痛完全消失,纳香眠熟,神怡气爽,唯形体消瘦未复,有疲劳乏力之感。嘱其饮食调养,多做户外活动。

按:本例内痈反复发生,乃久病体虚,正不御邪所致。抗生素可以抗菌消炎,但不能提高正气,故迭治不愈。也应当承认,本例采用纯中药治疗能够获效,与此前长期使用抗生素抑制热毒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上述治疗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祛邪扶正。当时病机虽是正虚邪实,但实邪不除,正不能复,故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第二步,扶正祛邪。四诊时热毒将尽,正气未复。经曰:“因其衰而彰之”,故以扶正为主,佐以清热解毒,使气血充沛、清除余邪。幸如所料,克期而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