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症状与诊断分析

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症状与诊断分析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的化脓性感染称为化脓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腔内感染化脓性细菌所致。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病多是急性过程。化脓性关节炎属中医关节流注和骨痈疽范畴。西医学认为化脓性关节炎的感染途径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疖、痈、疔、疮或其他人体破损处,细菌经血液循环流注感染至关节腔,即血源性播散,但亦有找不到原发病灶者。化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穿刺关节液多为淡黄色液体。

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症状与诊断分析

(十)化脓性关节炎

关节的化脓性感染称为化脓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腔内感染化脓性细菌所致。其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小儿和青少年,男多于女。髋、膝关节最多见,其次是肩、肘、踝和骶髂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病多是急性过程。化脓性关节炎属中医关节流注和骨痈疽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人体在正气不足的情况下,热毒余邪流注关节,或感染六淫邪毒,客于营卫,阻于经脉肌肉之间与气血搏结流注于关节,或为创伤染毒,如穿刺感染等,导致毒蓄关节,经络气血瘀涩,津液不得输布,乃至水湿内聚,蕴热化脓,腐筋蚀骨,成为本病。在其发生发展演变中,始终存在着“正邪相搏”和“邪正消长”的过程。正盛邪弱,病情逐步趋向痊愈;正虚邪盛,病情进一步加剧。临床表现主要是全身发热,单关节肿胀疼痛,成脓穿溃后形成窦道,破坏关节,遗留功能障碍

西医学认为化脓性关节炎的感染途径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疖、痈、疔、疮或其他人体破损处,细菌经血液循环流注感染至关节腔,即血源性播散,但亦有找不到原发病灶者。也可因关节附近原发于干骺端的骨髓炎,炎性细胞直接蔓延而致病。或由关节破损,细菌直接由创口而入者。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0%~85%甚至以上,其次为链球菌、大肠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等。

细菌进入关节腔,发生关节感染后,将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首先引起关节滑膜的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产生清晰的浆液性渗出液,内含大量的白细胞;病情发展,炎症加剧,渗出液增多且变得黏稠混浊,内有脓细胞,纤维蛋白沉积粘糊着软骨面,不仅妨碍了软骨营养物质的摄取,阻碍了其代谢物质的排出,同时又会因其产生的大量溶酶物质,破坏了软骨的基质,使胶原纤维失去支持,在负重和活动时使其断裂、破坏;当病情失控,关节腔内脓液形成,其释放出的蛋白分解酶溶解和破坏关节软骨,炎症侵及软骨下骨质和关节囊周围,甚至软组织内形成脓肿,穿破皮肤形成窦道。此种病情的发展即为浆液渗出期、纤维蛋白渗出期和成脓期三个阶段,此三个阶段逐渐发展演变,并无明确界线,但有时某个阶段又可单独存在。

【辨病辨证】

1.辨病

(1)病史:化脓性关节炎起病前大多数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或有外伤史。

(2)全身表现:起病急,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3)局部表现:关节红肿胀、压痛,拒按,皮温增高,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僵直、畸形。

(4)辅助检查:化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多,血沉增快明显;关节穿刺液混浊或呈脓性,细菌培养阳性。X线检查早中期关节周围软组织阴影,关节间隙增宽,附近骨质疏松,晚期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

2.鉴别诊断

临床上引起关节肿痛的原因很多,应注意与风湿热、关节结核和关节滑膜炎等疾病鉴别。

3.辨证分型

(1)湿热积聚期: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压痛、皮温高、全身发热。脉紧数,苔薄黄。化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穿刺关节液多为淡黄色液体。

(2)湿热酿脓期: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患者寒战高热,大汗出,小儿往往会出现惊厥疼痛而日夜喊叫,彻夜难眠,体温高达40℃以上,关节局部红肿热胀,跳痛、剧痛,拒按,关节穿刺为混浊黄色液体,脉数或洪数,苔黄腻。因炎症刺激,肌肉痉挛,患者不敢活动关节,而关节处在屈曲畸形位置。此乃湿热炽甚,化毒生脓。(www.daowen.com)

(3)溃脓期:上述全身发热中毒症状不减,关节肿胀剧痛,若脓液穿破关节囊,则局部皮肤可出现潮红,水肿,疼痛减轻;若脓液穿破皮肤外溃,窦道形成,全身症状很快减退,而虚弱体征显现突出,神情疲惫,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数等,此时关节破坏,筋骨受损,关节畸形造成。穿刺或窦道口内可流出脓性液体。

(4)康复期:经过治疗,肿痛大体消失,炎症消除,病灶愈合,全身情况恢复尚好,唯关节僵直或畸形,活动障碍,有因关节囊挛缩粘连者,有因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部分骨性连接者,而成为残留遗症。

【治疗方法】

化脓性关节炎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敷,关节制动,关节穿刺、冲洗引流和全身使用抗生素等。临床分三期辨证施治。

1.湿热积聚期

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瘀利湿为原则。内服清热利湿消肿汤,严重者每日2剂。外敷骨疽拔毒散(见验方验技),每日2次。此期间治疗极为重要,如果治疗恰当绝大多数均可治愈。

方药:黄柏、大黄、二花、野菊花、蒲公英、三棱、莪术、土茯苓、茯苓皮、大腹皮、车前子、川牛膝。

2.湿热酿脓期

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

(1)内服清热利湿消肿汤去三棱、莪术加中川蚣、全蝎。

(2)关节腔穿刺抽液,并注入冰黄液(见验方验技)冲洗,2天1次。

(3)抽液后保护针孔,外敷骨疽拔毒散。

(4)患肢可作持续牵引,以防关节屈曲挛缩。此期治疗若及时恰当,约90%病例仍可不至脓成腐骨。

3.溃脓期

治疗以清热解毒托里排脓为原则。内服银黄托毒排脓汤(金银花、生大黄、黄芪、川芎、炮山甲、皂角刺、薏苡仁、太子参、当归)。关节穿刺抽脓后,冰黄液冲洗。或行手术切开排脓。脓腐不尽者可用冰黄液持续灌注冲洗。

本病经治疗后,病灶炎症消失,全身情况良好,唯遗留关节粘连,周围软组织挛缩,或关节僵直在非功能位者,应积极采用中药熏洗加功能锻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