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盐马古道:四马路与陕北马帮的发展

盐马古道:四马路与陕北马帮的发展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马路主要是“输盐易马”的道路,由于水草丰富,成为陕北马帮常走的一条道路。头骡、二骡构成了马帮的一道风景线。马锅头骑在马上,手持一面锣,每逢进村庄、集市或马道转弯处,马锅头就有节奏地敲锣,提醒人们注意让路。头骡、二骡的价钱,比普通马贵得多。

盐马古道:四马路与陕北马帮的发展

四、四马路

定边县城东北出发,有这样一条道路经白泥井、海子梁出境,过内蒙古古召皇、哈拉滩、花滩入耳林去榆林,计程260公里。三边地区自明清以来把长城以内的东西大道叫“塘路”,把长城以外的道路叫“草路”,因此四马路又被称为“草路”。由于这条路一路水草丰足,因此多为商贾驮道。

四马路主要是“输盐易马”的道路,由于水草丰富,成为陕北马帮常走的一条道路。古代马帮都是有组织的。马帮的组织形式与马帮的大小有关。马帮的大小是以骡子的多少来决定的,陕北的马帮大致可以分为大马帮和小马帮两类。

草原上的运盐路

大马帮又分“旗帮”和“镖帮”。两帮各树旗帜,各走各的路,井水不犯河水。大马帮一般都拥有数十头骡子,组织比较严密。一般是五匹马称为一把,配一赶马人,五把为一小帮,设一小马锅头,十二个小帮设一大马锅头。马帮成员由管事、马锅头、伙夫、钉马掌人、兽医、赶马人组成,有的甚至还有武装押运。过去大马帮的组织者,多数是有钱有势的官商。

小马帮又称“搭伙帮”或“驮脚”,是由职业赶马人或季节性赶马人自愿组织而成的。少者只是二三十头骡子,多者六七十头骡子。小的马帮一般只设马锅头和管事各一人,有的不设管事,由马锅头兼任。马锅头是马帮的首领,也称“帮主”。马锅头意为掌管马帮吃饭的人,马帮都用锣锅煮饭,故谓之锅头。赶马人赶马、运输挣到的钱,由马锅头分给大家。

马帮的领头骡叫“头骡”,挂大铃,额上系一面小圆镜;二骡挂串铃。头、二骡都头戴花笼套口,身披彩带,十分漂亮。山间铃响马帮来,叮当之声可传三里之外。头骡、二骡构成了马帮的一道风景线。头骡、二骡是马帮的门脸,所以一般都要选有灵性、机警、识途、勇敢、温驯的马做头骡、二骡。(www.daowen.com)

各地各族马帮都有各自旗号。头骡鞍心插有一面红底白边、中间绣有字的锦旗,那就是马帮的旗号。如马字代表马家帮,杨字代表杨家帮,木字代表木家帮等。旌旗猎猎,招摇过市,一看旗帜,就知道是谁家的马帮来了。

马锅头骑在马上,手持一面锣,每逢进村庄、集市或马道转弯处,马锅头就有节奏地敲锣,提醒人们注意让路。有的马帮还设专人敲锣,用锣联络马群,以免骡子失散或发生意外。没有马就没有马帮,如同种田人离不开土地一样,赶马人也离不开马。马帮使用的马都叫骡子。赶马人说:“马里头挑马数骡子好,人里头挑人数赶马人好。”他们还说:“骡子最通人性,勤劳,不背主,你善待它,它就会千百倍地回报你。”因此他们对马特别关爱、特别呵护。

买马的关键是相马,相马主要是看牲口的好坏,什么样的牲口值什么价钱。看马先看个头,再看体形。看牙口是测试相马人水平高低的标尺,牙代表牲畜的年龄,而年龄又是直接关系到对马的役使年限。马的毛色很重要,俗话说:“先看一张皮,再看四个蹄。”一般毛色为枣红色,油光发亮,个头大,腰身好,四蹄柱,臀沟深,眼明嘴小,即为良马。

马帮对头骡、二骡要求就更为严格。除体形、毛色、年岁外,还要求有灵性、会识途。因此买头骡、二骡常常百里挑一。《赶马调》唱道:“头骡要买四蹄白,二骡要买菊花青。”买马不易,买好马就更不易。头骡、二骡的价钱,比普通马贵得多。

因为有了运盐的需要以及盐马间的交易,所以才有了马帮,盐对于马帮与古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许可以这样说,没有盐和马的贸易,马帮也许就不会出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