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花马池盐的行销道路
定边花马池盐长期实行官督民运民销体制,本地土商专司赴延安府令缴引张,并不出资贩运,亦不承令帮本。各州县脚户来池,报明某州县,支盐配引,驮往销售。唯盐课每引一道配盐200斤,征盐课2.56钱。另池上土商,每引一道,向脚户收钱120文,为领缴引张笔墨费之用,名曰“引价”。到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将花马池盐课摊丁入亩后,盐斤听民自行贩运销售。后户部核议“花马大池,系数官池。若听民自行捞晒,利之所在,恐致争端”,遂“招募坐商,自出工本,雇夫捞晒盐斤,或与商贩交易,或系自运出售,均听其便”。此为商产商销阶段。除花马池外,其余苟池、倭池,“因路远沙厚,车骡行走维艰乏人驮运,或蒙古人自行驮运入口,易换零星货物,向不例禁”[56]。
花马池盐这种商运商销的自由贸易体制,有利于陕、甘、宁、内蒙古四省人民自由驮运盐斤,他们牵驼驱驴,肩挑车载,以定边为起始点,踩出了四通八达的“盐马古道”,演绎了中国古代商业史上雄壮的贸易话剧。
一条为定边当地土商驮盐走的西北官道。此道从定边趋宁夏盐池县到灵武(即古灵州)再到银川。这一驮道因中经盐池县小花马池阻挡,对定边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www.daowen.com)
一条是北走周台子乡到包头的北关道。这条道或经海子梁,走草地赴托克托旗的“四马路”;或经砖井镇、安边镇,经堆子梁赴内蒙古的“老边路”;或北上经白泥井镇走草原赴鄂尔多斯的“五马路”。这三条道均为汉蒙贸易的草原之路,是联结陕西、内蒙古的贸易纽带。在这条古道上,或是定边土著贾人“每赴蒙古各旗贩驼马牛羊”,或是蒙地人民“饶牧牛马以转盐”,“蒙古人自行驮运入口,易换零星货物”,成为陕北盐马古道的主体道路之一。
一条是走砖井、安边到靖边赴榆林的“东大路”。这条道或是走彭滩,翻孙克观到新安边镇,或是赴吴起、志丹到延安的“东南大道”。这两条古道是花马池盐销延安、鄜州、清涧一十五州县的主要贸易通道,也是定边与榆林、延安联系的主官道,依据“官道即商道”的原理,仍然是主官道。
一条是经板窑,翻羊圈山、宁条梁到西峰或走莲花池,翻青山到固原;或走油房镇到华池、庆阳的“西大路”。这条古道是定边联系关中的主要贸易通道,有十分重大的经济社会意义。当年,固原州“多商旅杂处,而山西延绥尤重”,就是延绥的商民经莲花、青山“牧牛马以转盐”,才取得了固原“衣食不乏”的贸易成绩。[57]庆延路途经的宁条梁镇“夙称繁富,商客辅辏,民人数十万,为延绥边外第一大镇”。[58]而延庆路走西峰,趋平凉,经三原,到凤翔,再由凤翔走栈道达于汉中,从汉中借汉水达于安康,成为联结陕南、关中、甘肃、宁夏的主要贸易通道,我们所讲的定边历史上的“盐马古道”,以这一条古道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