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彭述之党内地位感悟,不逊陈独秀

彭述之党内地位感悟,不逊陈独秀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虽然彭述之在中共四大后当选为中共中央局委员,名列五名中共中央局委员的最后一名,但彭述之当年在中共党内的地位并不是“曾仅次于陈独秀”,在陈独秀之下彭述之之上,还有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除了排名顺序,在当时的实际工作中,彭述之当年在中共党内的地位也并不是“曾仅次于陈独秀”。

彭述之党内地位感悟,不逊陈独秀

彭述之在中共党内的地位并未“曾仅次于陈独秀”

张巨成

读书》2010年第10期上王尧先生的文章说,彭述之“当年在中共党内的地位曾仅次于陈独秀”。仅凭对中共党史的记忆,觉得此说与史实不符。进而查阅有关文献,此说果然有误。

彭述之,1894年生(也有说彭是1895年生的),湖南隆回人。1919年入北京大学学习,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1年8月入苏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曾任中共旅莫支部书记部书记。1924年6、7月间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8月回国到上海,主编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和党的理论杂志《新青年》,同时任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党员994人。彭述之参加了中共四大。四大选出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彭述之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1)彭述之当选为中共中央局委员。这是彭述之在中共党内的最高位置。根据这个排名顺序,彭述之上面,有陈独秀和张国焘。中央局委员的分工是:陈独秀任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共中央宣传部主任兼《向导》周报主编,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兼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1926年11月正式成立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1925年底成立中央军事部,张国焘兼部长。周恩来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此时的中共中央局委员共五人,还有一个排名顺序如下: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彭述之。(2)由此可见,虽然彭述之在中共四大后当选为中共中央局委员,名列五名中共中央局委员的最后一名,但彭述之当年在中共党内的地位并不是“曾仅次于陈独秀”,在陈独秀之下彭述之之上,还有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除了排名顺序,在当时的实际工作中,彭述之当年在中共党内的地位也并不是“曾仅次于陈独秀”。中共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而参加。”“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因此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关于工农联盟,《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强调了农民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强调指出,中国革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其中农民是“重要成分”,“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中共四大特别重视农民问题,指出,农民问题在无产阶级领导的世界革命,尤其是在东方的民族革命运动中,占着重要地位。“农民问题在中国尤其是在民族革命时代的中国,是特别的重要。中国共产党与工人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至于成功,必须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逐渐从事经济的和政治的斗争。没有这种努力,我们希望中国革命成功以及在民族运动中取得领导地位,都是不可能的。”中共四大提出了联合中农、佃农、贫农、雇农以反对大地主,反对土豪劣绅,取消苛捐杂税等主张;提出了普遍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以保护农民利益的方针和政策。此外,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较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表明,此时党已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对反封建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中共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为大革命形成高潮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说明中共四大后工农运动在党的工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彭述之参加并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5月,彭述之任中共顺直省委书记,8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1928年4月彭述之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开除出中央委员会。1929年彭述之同陈独秀等人结成“左派反对派”,进行反党的小组织活动。同年11月经中央政治局批准被开除出党。1931年5月被托派组织中国共产主义同盟推为中央委员、临时常委,负责宣传工作。1932年10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1937年8月获释。1938年任托派国际组织第四国际中国支部书记。1948年底随托派组织领导机构迁往香港。不久移居欧洲。1951年参加第四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委及书记处成员。1953年第四国际分裂,离开其领导机关。1968年到日本。1973年赴美国定居。1983年11月28日在美国去世。(3)(www.daowen.com)

【注释】

(1)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谷安林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27页;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红旗出版社1983年版,第31页。其他排名相同的文献这里从略。

(2)王健英著:《中共中央机关历史演变考实(1921—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72页。

(3)参考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会大辞典(1921—2003)》,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56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