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本土爱国主义历史资料调查:有效的教改形式

本土爱国主义历史资料调查:有效的教改形式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本土爱国主义历史资料调查就是充分开发和深入挖掘学生家乡和学校所在地的爱国主义历史资源,由任课教师规定调查范围和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调查本土爱国主义历史事件或人物,从小人物和小事件中反映大历史,通过亲身调查走访后撰写调查报告,从而达到知行合一、自我教育的目的。

本土爱国主义历史资料调查:有效的教改形式

本土爱国主义历史资料调查是“纲要”课教改的有效形式

双喜

一、我校开展本土爱国主义历史资料调查方案的内容设计

云南大学一贯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纲要”教研室于2009年下学期积极探索改革思路,其中之一就是在期末考试中改革传统的闭卷考形式,大胆引入新的模式,用撰写本土爱国主义历史资料调查报告的方式代替闭卷考试,同时为了防止学生因这一改革的实行而不重视平时表现的现象发生,故而适当提高期中和平时的分数比例,平时表现、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三项成绩的比重分别为20%、30%、50%。所谓本土爱国主义历史资料调查就是充分开发和深入挖掘学生家乡和学校所在地的爱国主义历史资源,由任课教师规定调查范围和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调查本土爱国主义历史事件或人物,从小人物和小事件中反映大历史,通过亲身调查走访后撰写调查报告,从而达到知行合一、自我教育的目的。我教研室全体教师经过很多次仔细研究和磋商,制订了非常详细的具体实施方案,后又不断修改完善多次。

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每一位同学利用寒假返家期间查阅、调查、访问自己家乡(限定于学生家庭所在的县级市、市辖区、县或自治县的范围内,如果有些同学因故寒假不回家或者家乡调查条件极其困难,也允许调查昆明市5区8县1市)发生的历史事件,调查这些地区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前期所发生的或者培养的为民族独立事业、为人民解放事业、为保家卫国和新中国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发生的对当地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或者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人物等。突出“通过小事件小人物反映大历史”的特点,把这一事件或其一个侧面的全部或者其中感人至深的一个历史片段、历史人物通过学生亲自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调查访问客观地揭示和描述出来,特别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和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把发生在本地区和本民族的地方特色历史事件如民主改革、社会变迁的事件记录下来,表达方式可以多样,如文献整理、口述史、文字、图片、采访当事人或相关人、查阅档案材料等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和方式,从而使我们的大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家乡不平凡的历史,达到爱家乡、爱民族、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目的。我们将从学生的调研报告中遴选出优秀作品编辑成书,在相当级别的出版社出版,将来这些作品将作为学生个人的科研成果,届时将发给入选同学样书和入选证书等。

二、本土爱国主义历史资料调查方案的出发点、创新点和优点

这一方案设计的出发点是:

第一,通过认识家乡使学生感到爱国主义并不空泛,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人和事,通过热爱家乡而热爱祖国。我们知道,一个不爱家乡的人何谈爱国?而要爱家乡首先就要了解家乡。但当今大学生从小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往往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缺乏认识,所谓“习焉而不察”。比如有一位出生于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心塔卧的同学写道:“身为一名苏区儿女我感到自豪,原来熟悉的小镇竟埋藏着这么多不平凡的故事。小时候每天都会和小伙伴在烈士公园里跑来跑去……那时不会注意到纪念塔上大大地刻着萧克将军的亲笔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不会注意到每个亭子里都立着一块写满红军烈士名字的石碑……小时候爬上轿顶山看着一个个黄土碉堡还有枪打出来的小洞觉得很好玩,没有想过在那里会发生过那么激烈的战斗;同样没有想到小时候的幼儿园会是原红四分校所在地,现在已在里面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1)有这种感受的同学还很不少,他们惊叹:通过这次调查才知道,原来以为名不见经传的自己家乡竟然这样了不起!这比老师在课堂上讲几十遍“你们要爱国”的效果都要好得多。

第二,这样的调查能够克服经费和场地等限制,让学生利用假期返乡的机会,把返乡和调查有机结合一起,返乡是调查的载体和条件,调查又提升了返乡的品味和价值。很多认真作调查的同学在调查报告中都感叹地说:这是我平生过的最有价值的一个假期。一位浙江萧山籍的同学写的是日本细菌战给家乡带来的灾难,她总结说:“经历了这样一段令人难忘的社会实践调查,笔者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这个寒假过得太有意义了,笔者可以说是第一次了解了自己家乡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沉痛的历史,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调查使更多的同龄人认识了解我们的过去,明了那段被埋在时光深处的历史,历史需要这些年轻而蓬勃的头脑来记住并好好地维护。”(2)读之令人感动!

第三,通过把优秀调查报告结集出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尽管也有一些同学不够认真,但大部分同学还是非常重视的,有的同学为了确定某个调查对象,可以说是几经辗转,费尽心力,如数统学院的一位同学为了写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的莫江白烈士,先后到县图书馆、县志办、县党史办公室等部门进行信息采集,这无疑也锻炼了他的交往能力和知难而进的意志。一旦他们的努力得到承认,他们的作品得以公开出版,无论对作者本人还是调查对象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和鼓舞。有的同学说,如果出版了我的文章,我一定会多买几本,因为我要送给我的调查对象以及我的所有亲朋好友,让他们也能分享家乡的骄傲。

第四,随着有些历史事件亲历者的相继谢世,有些地方史料有被湮没的危险,我们把它挖掘整理出来并公开出版,无疑给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些第一手的历史资料,给他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该方案的创新点和优点在于:

第一,把学生返乡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节约了调查的成本,学校和学生无须花更多的经费,学校乐见其成,学生也很愿意。

第二,把调查的时间安排在假期,相当于把学生的课外空闲时间有机地开发利用起来,既缓解了“纲要”课规定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又把学生的假期充分利用起来用于接触社会了解历史实现自我教育,从而解决了学生假期时间长而又无所事事导致的无聊,可谓一举多得。其实我们的一代领袖毛泽东同志在读书时不也曾经利用一个假期和他的一位同学未带分文钱而去调查社会磨炼自己吗?可见社会实践是任何一个大学生成才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这恰恰给温室中长大的当代大学生补上了成才的必修一课。

第三,把社会调查的时限规定在从鸦片战争至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考虑把这门课的调查时限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调查时限区分开来,体现历史资料的特点。学生们都知道,写现代的东西要比写历史的东西容易得多,因为资料容易收集,而且容易从网上和其他途径抄袭。如果是这样,我们这次教学改革探索的特色就不够鲜明,价值也就不大了。

第四,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我们不太主张学生选择很宏大的历史题材来写,而是让他们从平凡人平凡事着手,但平凡不一定平淡,小事件小人物中蕴涵着伟大的爱国精神。这样给学生的印象就是爱国意识并不抽象,爱国精神并不空洞,爱国行为就体现在这些平凡人身上,自己也很容易做到。这样就弥补了“纲要”课教材内容侧重于宏观、粗线条地勾勒历史的不足,可谓互补互助相得益彰。

第五,刚开始时有不少同学都觉得这个调查无从下手,以为自己家乡没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连爱国主义的小事也没有,造成这一感觉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就过着从家到学校这样“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对自己家乡曾经发生过什么、现在情况如何并不十分清楚,我们把这项调查提高到相当于期末考的高度,这样就“逼迫”他们必须去沉下心来挖掘家乡蕴涵的爱国主义资源,了解自己家乡的爱国主义历史,当每一个认真去作调查的同学按要求完成后,他们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原来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竟然还发生过这样令人感动的人和事。这样他们就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乡亲和祖国。

第六,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予以公开出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都想证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都想迎接这一挑战,所以绝大部分同学都非常认真、非常努力。这一方案实施下来也得到了很多同学的高度认可。其中一位同学在自己的调查报告中写到:“我真的觉得学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调研改革是极明智的举动,让学生真正回归到历史中去才会有切身的感受,不能再仅仅拘泥于课本了!走出教室,走进历史,走近烈士。让烈士的鲜血,让历史的残酷,让革命的艰辛真真正正地展现在眼前,自己去探寻,去发掘,去发现,去感受……这才是真正的红色教育,真正的精神洗礼!”(3)

三、实施效果评价(www.daowen.com)

1.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在体验中加深了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延伸、拓展、深化了“纲要”理论课教学内容。因为这门课主要介绍的是过去发生的人物和事件,很大一部分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前的战争年代,当代大学生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成长于和平时期,时间和空间差距实在太大了,当代大学生不是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是没有年轻人的热血和激情,而是我们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使得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和了解历史发生过的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活剧”,我们通过安排这样的调查实践,能够为他们创设特定的历史或现实情景,或者通过亲耳听到尚且健在的当事人声情并茂的讲述,如采访一些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英雄等,或者亲眼目睹历史人物和革命英雄留传下来的遗物和遗迹,如林则徐的林公渠等,或者由已经去世的英雄的后人讲述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见闻,总之,这些都毋庸置疑地展示了英雄人物过人的胆略智慧以及超越常人的事迹,使大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有一种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因而也就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实际感知。

2.通过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对“纲要”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真情实感。在德育过程中,“以德化人”、“以才服人”固然重要,但如果离开了“以情感人”,依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是不可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健全国民的。爱国要从培养学生热爱自己所生长的家乡开始。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对家乡总是怀有深厚的感情,而要热爱家乡,首先必须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家乡。学生只有了解到自己家乡的历史沿革、风俗人情、名胜古迹、文化遗址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今后建设蓝图,才能感到家乡究竟可爱在哪里,爱才有内容,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操。进行本土爱国主义历史资源的实地调查,可以把爱国主义学近了,把爱国人物学活了,把爱国事件学亲了,使学生增加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与祖国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我们设计本土爱国主义历史资源调查的最重要的初衷就在于此,这次实践教学实施下来也的确达到了这一目的,很多学生在对自己家乡爱国主义历史资源进行深入了解后激动不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潜滋暗长,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感培养,是空洞说教所无法替代的。

3.通过实践课教学,达到了锻炼学生动眼、动脑、动心、动情、动口及动手等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学生从理论素养向实际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探究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众多素材中甄选出有典型意义的调查对象需要动脑,事先要查阅大量历史资料;了解被调查人物、事件的背景需要动眼;实地调查访问当事人需要动口;记录、拍照、录音等环节需要动手;倾听讲述和撰写报告需要动情;这项工作做完必然有所感受、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这就需要动心。可见这项任务是最能全方位锻炼我们大学生的。有个女同学为了调查一位烈士的资料,先是到烈士的出生地打探,但邻居说烈士的家人死的死搬的搬,家里已经没人了;后来有个邻居说他有烈士孙子的电话,但是联系上后,烈士后人说由于时代太久远他也不清楚。接着到邻居家查他们的家谱,家谱上只有寥寥几句话,仍然未得到她想要的资料,然后又查县志,查当地党史资料,费尽各种周折,最后她也很是无奈地感叹“牟英雄,你在哪里?”并以此作为文章的题目,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感动。(5)尽管这位同学最终收获到的有关这位牟英雄的资料不算多,但我们相信她一个女同学在经历了这种艰难的调查过程后必然有了许多额外的收获,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

4.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史、国情、党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提高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增强了对各种错误思想和言论的鉴别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我国目前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态势。西方的各种思潮不断涌入,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泛滥,这些错误思潮将不可避免地给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冲击,甚至造成不良影响。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其存在的诸多困惑,通过实践教学,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自己作出深入浅出的探索和解答,澄清其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其分辨是非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使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

5.通过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由于历史事件当事人年事已高并相继去世,很多有价值的革命文物史料失散在民间并面临消失,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革命文物史料的征集、保护和抢救工作。我们组织大学生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广泛征集革命文物史料,努力丰富爱国主义历史材料的内容,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做到有史可讲、有事可说,把它所蕴涵的精神内涵挖掘出来,赋予其鲜活的时代内涵,从而更好地教育后代、激励后人,这对当前教育培养下一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和反思

第一,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实践教学的方式,一定要把这种形式坚持下去并发扬光大。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都是极其欠缺的,这其中固然主要是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造成的,也跟学校、家长和社会长期忽视学生素质教育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很多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淡薄,对祖国、对家乡缺乏了解和感情,只是看到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富足,只是看到我国当前存在许许多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是看到那些富人们有了金钱如何气派风光,对祖国、对社会、对家乡很少有人能沉下心去体悟去调查、去思考。这次实践教学的确对很多同学都起到了震撼作用,使他们从心底感到要奋发图强,要继承先烈们的遗志,特别是一定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要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有意义。正如那位写《牟英雄,你在哪里?》的同学在文中所写:“我们与那些在炮火连天年代的人相比是何等的幸福和幸运,而他们在那样的年代都能胸怀报国之志,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奋斗呢?然而,我们身边却有好多同学每天不睡到日到中天绝不起床,有好多同学为了不去上课绞尽脑汁编造各种各样的谎言,有好多同学拿着父母的钱在学校肆意挥霍,消磨时间,荒废青春……想到这儿,我不禁惭愧。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带动他人。”(6)这些都是学生实实在在的心声,是他们的真情实感的流露,所以这样的一次调查比听十场励志的讲座都要管用。

第二,确实有不少学生的调查报告是从网上下载资料后拼凑而成,他们完全是为了应付。教师们在对调查报告进行甄选的同时,的确也发现了不少同学并没有真正去作亲身的调查,基本上是在网上下载资料七拼八凑组装起来的,这个比例据我们估计大约占30%,比如我从其中4个班共500余份调查报告中预选出了25份感觉比较好的,然后逐一上网核查,竟有9篇是涉嫌引用过多或拼凑而成,可见抄袭之风在大学生中之盛行!我们必须事先预防、事后大力扼制这股风气。所以有的老师为了少惹麻烦,基本都是挑选那些写平凡人物无名英雄的文章入选调查报告集,但这又带来一个新问题,那就是这些人物的影响力太小,读者会不会因为这个原因不予重视?总之,这也是使我们感到左右为难的一个问题。

第三,安全放在首位,最好买人身保险。任课教师在安排布置调查任务时,应该事先考虑到学生出外调查时万一遇到各种意外情形该如何应对,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安全教育,我们在设计方案时也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一是因为有些同学也许家处大山深处,离县城非常远,搜集材料很是不便;二是山高路险,出行危险性很大,所以我们就规定,如果确实在家乡调查不便,也可假期期间在学校所在地进行调查,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此外,我们还试图替学生买一个月的短期团体意外保险,为此我们联系了学校相关部门,但没有成功,因为一届学生有三千余人,加起来需要两三万元,这么一笔开支学校不好解决,所以我们建议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每人大约十元钱,应该能承受。

第四,这次实践教学也反映出当前大学生中文写作功底严重欠缺的事实。我们在审阅学生的报告时还有一种隐忧,虽然我们云南大学作为“211”工程的重点大学,生源素质应该还是不错的,但是在2008级的三千多名学生中普遍存在中文写作基础不扎实的情况。80%以上的学生连中文中最常用的“的、地、得”这三个虚词都分不清,80%以上的学生标点符号用得不规范,注释方面的问题就更多了。也许是现在的学生从小开始学英语,占用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了,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都丢了。真是担心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下去,其后果不堪设想,迫切希望这一情况能够引起有关教育部门的严重关切。

【注释】

(1)摘自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2008级曾园园同学的调查报告《红色小镇 江南延安——追忆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心塔卧》。

(2)摘自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系统与管理专业2008级何筱璐同学的调查报告《历史告诉我们的真相——记录日军在萧山的细菌战史实》。

(3)摘自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08级董秀莲同学的调查报告《踏寻历史的脚步——“寻找”烈士于方舟》。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页。

(5)摘自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数学应用专业2008级周彩凤同学的调查报告《牟英雄,你在哪里?》。

(6)摘自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数学应用专业2008级周彩凤同学的调查报告《牟英雄,你在哪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