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响应号召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为贯彻这一路线,泸西县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各行各业“大跃进”运动。农村在组织大批劳力兴修水利的同时,大拆老墙土作肥料,大炼钢铁;国合商业搞“大购大销”;银行搞“大存大放”;农机部门大搞“工具改良”。
10月大办农村人民公社,在高级社尚待巩固完善之际,匆忙将所有高级社合并成立七个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的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和人民公社所有制。(1)
二、天灾人祸
“1958年,春,泸西干旱,半年无雨,小春大减产,无水栽秧……”(2)在泸西县大搞“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同时,1958年的天灾也降临在这片土地上。
1958年,泸西县全年降雨936.0毫米,比泸西县全县平均年降雨量979.1毫米(3)低了43毫米。再加上自1957年起持续至1959年和1960年的干旱,全县粮食大减产。
由于1957年大春粮食减产,又征购过头,大部分农户开始断炊。1958年入夏后,缺粮户达80%,因缺粮引起的水肿病、干瘦病人遍及全县,死亡者日甚一日。据黄云仙(1949年出生,今61岁)老人回忆,1958年发生在县城牌坊街的一件事,至今她仍记忆犹新。一个8岁的女孩看到母亲手里有一小团面粑粑,便使劲追着她妈妈要,妈妈不给,女儿一直追着跑,边跑边叫“妈,我好饿……”最终狠心的妈妈也没给女儿吃,第二天一早女儿便死在了街口。黄云仙老人当时也是啃树皮才熬了过来的。一名叫保家芝(1948年出生,今62岁)的老人也说道:“我妈妈教育我从小不要拿别人的东西,但说实话,在1958年时我做过一次‘贼’,我和哥哥偷了别人家地里的小白菜和金瓜,回到家悄悄熬成粥喝了下去。那时候,家家都是白天做好人,晚上关起门来做‘小偷’。”(4)陆良县、泸西县是当时云南水肿病最为严重的两地。7月,中共云南省委及曲靖地委派人了解后(当时泸西县划入曲靖管辖),调入粮食和肉油供应,死人现象得到逐步控制。1958年9月1日在县城东寺办儿童院,先后收容了因水肿病等造成父母双亡而无所依靠的孤儿501人,直至1968年将孤儿培养成人,儿童院才停办。
“大跃进”在经济和人口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它还给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影响。1958年4月,为了农业增产,盲目推行拆“老墙土”做肥料,全县强行拆毁民房7 766间,加上同年9月16日的暴雨(一日内雨量达105毫米),县城东门外民房又被淹倒22间,民房大量减少。7月,在县城中枢区试办以生产队为单位的大食堂,农民免费到大食堂就餐,称“吃饭不要钱”,9月推广全县,共办起大食堂998个。食堂燃料不足便大量砍伐林木,造成严重毁林。(5)全县抽调农村主要劳动力及大批机关干部和学生参加“大炼钢铁”,砍伐了许多树木做燃料,毁林8.8万亩,还毁了一些金属文物,连群众家里的锅甚至门环都被强行征去炼钢铁,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仅炼出生铁数百吨。
三、曲折前进
为了增强抗旱夺丰收的能力,1958年1月17日,云南省委召开全省紧急电话会议,指示:各地必须立即动员,男女老少出勤率每天达到90%以上;每天劳动时间要达10个小时左右,完不成任务的要日夜赶工。2月4日,《云南日报》发表了《在生产大跃进中,要做彻底的革命派》的社论,其中提出:过去几千年修灌溉1 000万亩的水利,现在是一年要修灌溉1 200万亩的水利。(6)
正是在这样的劳动热情下,云南省全省掀起了男女老少齐上阵修水利的热潮,民工们夜以继日,不避风雨,奋战在水利工地上。这一方面造成许多民工的超负荷劳动及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又客观地使这一时期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时期,泸西县兴建了中型水库1座,即今天的五者水库,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12座,白水塘、板桥河、阿味三座中型水库主体工程相继完工。(7)其中,白水塘、板桥河等水库在今天依然是全县水源的主要来源地,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板桥河水库,是一个集防洪、城镇供水、灌溉、水力发电为一体的多功能、多效益水库,泸西人民亲切地称她为“母亲湖”。2004年,板桥河水库被州人民政府列为红河州唯一的饮水水源保护区,2006年省水利厅将板桥河水库国有山林列为国家公益林保护重点。2009—2010年云南遭遇四季连旱,泸西大地也出现了一场60年未遇的严重旱灾,而板桥河水库在其他水库都面临干涸的状况下,依然承担着对县城10万人畜、14.4万亩的春耕生产、5万亩的烤烟生产的供水任务。(8)
1958年,在县城东门外小营建小水电站一座,装机容量为32千瓦,县城部分机关开始用电灯照明。(9)
在交通方面,由县出民工修建了县城至路南(今石林)豆黑村,计程66公里的豆泸公路,并于1958年正式通车。(10)
首次引进草鱼、鲤鱼鱼苗210万尾放养于3个中型水库,实行人工养殖。
县城技术人员昂炳忠在沙马首次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改良杂交细毛羊获得成功。
1960年首次从四川江津引进柑橘种子200千克,育苗30余万株,于南盘江及小江流域试种成功。
1961年,精简了部分职工和压缩城市城镇人口,到农村支援农业生产。
……
四、初见曙光(www.daowen.com)
1960年底,毛泽东察觉到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所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带来的严重困难局面,决心纠正错误,停止“大跃进”。1961年1月在北京举行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研究进行国民经济调整问题。会议正式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纠正“大跃进”中犯的错误。“八字方针”的贯彻执行,使经济局面开始改观并逐步好转。1962年1月召开了“七千人大会”。同年,为了贯彻中央“七千人大会”的精神,泸西县对“反右倾”、“改造落后”运动中错处的党员干部作了甄别平反。
1962年4月18日,成立“精简领导小组”,针对1958年盲目办企业,大批农业劳动力进入厂矿,造成厂矿人员过剩的情况,各单位开展精简下放工作,先后精简了762人,其中安排回农村的208人。(11)
在中央对“大跃进”问题的逐步深入了解和一系列政策措施下,泸西县的国民经济也有所好转,1965年粮食总产量达4 695万公斤(12),人民生活也逐步走向正轨。
五、调查尾声
1958,在我的心中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数字。陌生之处,在于离我似乎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了;说它熟悉,则是因为长辈们天天把它挂在嘴边。还记得儿时的我,时常对饭挑三拣四,这时外婆总会说:“要是你经历了五八年那会儿,就不敢这样浪费了,唉……”好奇的我就开始追问,像是听遥远的故事一样听着外婆讲那段灰色的岁月。
这也许就是我选择1958—1960年“大跃进”运动作为调查对象的原因。
随着调查的深入,那段历史在脑海中逐渐明晰,感受也越发深刻。以前只知道那是饿肚子的年代,后来才知道原来我县那个时候还因为饿肚子而成为全省水肿病的重灾区;以前以为这只是一个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后来才体会到那个时候全国上下的热情与盲目;以前认为这只是对农业有影响,后来才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影响;以前对这段历史持完全否定态度,后来认识到要用唯物辩证法去看待它以及它产生的客观历史必然性。
指导教师:张巨成
【注释】
(1)云南省泸西县志编纂委员会:《泸西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32页。
(2)云南省泸西县志编纂委员会:《泸西县志·大事记195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2、23页。
(3)云南省泸西县志编纂委员会:《泸西县志·1958~1984年各月降雨量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9页。
(4)访谈时间为2010年2月20日,地点为泸西县牌坊街60号。
(5)云南省泸西县志编纂委员会:《泸西县志·大事记195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2、23页。
(6)《云南省肿病死人情况》,中共云南党史研究网站,http://www.xinfang.yn.gov.cn/ynds/。
(7)云南省泸西县志编纂委员会:《泸西县志·水利电力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81页。
(8)泸西之窗,http://www.lxyn.com\Artical\zdxx\201002\33837.html,泸西县委宣传部门门户网站。
(9)云南省泸西县志编纂委员会:《泸西县志·大事记195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2、23页。
(10)云南省泸西县志编纂委员会:《泸西县志·交通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43页。
(11)云南省泸西县志编纂委员会:《泸西县志·劳动人事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90页。
(12)《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泸西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泸西县农业信息网,http://www.hhlxagri.gov.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