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铭记泸州起义-感悟法学专业的田夏见证四川军事形势

铭记泸州起义-感悟法学专业的田夏见证四川军事形势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铭记泸州起义法学院法学专业2008级田夏一、四川军事形势1926年夏秋,北伐战争迅速向长江流域推进。军委会决定泸州起义以袁部为基本队伍,联合陈部消灭李章甫。遂决定刘伯承到泸指挥起义军。与此同时,朱德在万县策动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杨森牵制刘湘,造成与泸州起义军东西夹击重庆之势。联军随即进驻泸州城。

铭记泸州起义

法学院法学专业2008级 田 夏

一、四川军事形势

1926年夏秋,北伐战争迅速向长江流域推进。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军阀势力比较强大。刘湘、赖心辉、刘存厚等,是当时都打着北洋政府的旗号,拥有数十万军队的军阀。这样,四川军阀的向背,就成为北伐战争能否沿长江流域胜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策动四川军阀倒戈易帜,配合北伐战争,同时为创造由我党掌握的武装力量,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重庆地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发展工农力量,组织群众运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军事运动。(1)

二、泸州起义简述(2)

(一)起义准备

重庆地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密定在适当时机组织驻顺庆(今南充市)、泸州、合川的部分川军起义,以配合北伐战争。随即派吴玉章、刘伯承、童庸生、邓作楷数人在顺庆、泸州、合川等地进行“军事调查”,做兵运工作。11月中旬,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成立。军委会决定:顺泸起义于12月5日举行;顺庆、合川方面先发动,泸州随即响应;起义后,泸、合两地军队开赴顺庆,集中整编为一个军,挥师入豫,配合北伐军主力歼灭北洋军。军委会随即派员到泸、顺进行起义准备工作。

(二)起义爆发

1926年,泸州驻军为四川省长、四川边防军总司令赖心辉的3个混成旅。其中第2旅,旅长李章甫,为赖亲信;第10旅,旅长陈兰亭出身绿林,虽对国民革命缺乏认识,但与李积怨颇深;第4旅,旅长袁品文,为人正派,倾向进步,在护国讨袁时曾任刘伯承部连长,部下军官亦多为刘旧部。军委会决定泸州起义以袁部为基本队伍,联合陈部消灭李章甫。赖心辉素知李与袁、陈不睦,复悉袁日益“左倾”,陈亦离心。遂于11月下旬电令袁部移防江津,欲分而治之,除去袁、陈。袁深畏之,急与陈密定提前于12月1日起义,并派邓作楷赴渝向刘伯承报告。邓未及面刘,起义已爆发。

12月1日,袁品文部军士训练学校举行毕业典礼。袁遍邀泸城军政长官“莅临训话”,且入城亲迎李章甫。袁趁李在客厅小坐饮茶之机,伏兵突起,将李及其随行人员分别扣留。16时许,袁、陈两部宣布起义,次日晨,占领泸州全城。12月2日,陈、袁通电全国,宣布分别就任国民革命军川军第4部和第5部司令,成立国民革命军第4路、第5路联合办事处,执掌泸州军政财文大权。各地纷纷发来贺电。一些川军将领纷纷通电易帜,宣布脱离北洋军阀,接受武汉国民政府颁发的国民革命军番号。

(三)刘伯承指挥泸州起义军

1927年1月中旬,杨闇公、刘伯承、朱德在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开会,认为北伐形势很好,泸州起义军拥有6 000之众,如能坚持下去,可望推动部分川军起而响应;还可联合川东杨森,伺机夹击顽固派军阀刘湘老巢重庆。遂决定刘伯承到泸指挥起义军。下旬,刘伯承抵泸,于24日发布国民革命军川军各部总指挥部布告。布告一出,民心大定,将士振奋。刘趁势着手整顿。经过整顿,起义军面目一新,泸城秩序井然,经济渐次复苏,市场逐步好转。

(四)起义军反击军阀围攻

3月22日,蒋密令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刘湘“限两周内消灭川境之(革命)力量”。4月5日,刘湘开始拼凑“川黔联合军”,调动军队围攻泸州。7日,起义军总指挥部发布命令,暂时宣布泸州全境为严禁区域,进行反围攻准备。9日,刘伯承鉴于实际情况,决定集中兵力防守。与此同时,朱德在万县策动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杨森牵制刘湘,造成与泸州起义军东西夹击重庆之势。4月12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事变,公开叛变革命,刘湘等一些四川军阀通电拥蒋。13日,起义军总指挥部在澄西口河坝召开万人大会,声讨蒋介石、刘湘,动员军民反击军阀围攻。此时,“联军”号称10万人,从四面包围了泸州。但由于武汉国民政府和全国舆论同声谴责,加之杨森在川东虎视眈眈、威胁重庆,刘文辉(国民革命军第24军军长)在川西按兵不动,联军未敢发动攻击。

4月下旬,刘湘、赖心辉、杨森、刘文辉联名通电“拥蒋清共”。5月12日,刘湘通电“讨伐”起义军,并加派王陵基、张华封等师、旅赶赴泸州。黔军周西成亦加派一个旅至泸。在“三三一”惨案中大打出手的江(津)、巴(县)民团也赴泸助战。一场大规模的攻击即将展开,泸州可谓“黑云压城”。(www.daowen.com)

起义军在刘伯承指挥下,得到各界人民的支持,英勇战斗,连战皆捷,但长期被困,几至弹尽粮绝。经袁和刘文辉部旅长张仲铭暗中交涉,5月12日拂晓,刘伯承等数人通过张旅防区秘密撤走,辗转赴武汉。陈兰亭、袁品文、皮霍于5月23日深夜率部队撤泸入黔,后被周西成、杨森分别迫降、收编。联军随即进驻泸州城。

泸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打击了新旧军阀,鼓舞了人民群众,为中国共产党独立掌握武装力量,领导武装斗争,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成为其后南昌起义的铺垫和预演。

三、我的感想

在这次调研的整个过程中,我学习着,感动着,敬畏着,尊崇着……

泸州,作为这次光荣起义的发生地;泸州军民,作为这次光荣起义的参加者,为这次起义,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如今已成年的我,身为一名泸州人,有义务,也愿意为正义、为人民、为中国而尽自己的一分力。

由于刘伯承将军为泸州人民、为中国人民所作的贡献,我想到了宋代名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留下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革命的年代里,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实现“天下之乐”,革命先烈们不惜为国捐躯,血染中华大地。刘伯承将军认为,“为人民立功,光荣得很”;杨闇公同志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泸州起义;鲁迅先生的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奔走疾呼,为唤醒麻木的国民,为自由、为正义耗尽了毕生精力;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年轻的时候就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呐喊,心忧天下,点燃了星星之火,燃遍了整个中华;叶挺将军在囚所里愤怒地吼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他宁愿地下的烈火,将他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仁人志士的为国而“忧”,并从“忧”中猛然奋起,给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那无数的觉醒者追随他们南征北战:死了,“处处青山埋忠骨”;活着,“敢教日月换新天”!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先忧者”并不因自己先忧而先乐。他们不求高官与厚禄,却处处体恤国难和民艰……历史的车轮,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奋力推动,才向前迈进,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

为什么这些人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从他们的事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有着炽热的中华情、爱国心。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是他们的共同理想,这一理想使全国各族儿女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奋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他们精神世界的主旋律,它使各个阶层支持着党的事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做的,是要认真学习和实践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它们成为我们的基本道德规范。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最“知我”的莫过于自己的心,而心中最重要的情感,便是我们的中华情、爱国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凡华夏子孙怎可无爱国之心?是中华儿女安能无报国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每一个仁人志士都怀揣的高尚情愫,它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动着民族的脉搏!先忧后乐,一片丹心。让我们牢记范仲淹的这一名言,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让我们的人生,因为洋溢着爱国情怀,因为铭记着报国志向而与众不同。别让心灵带着愧疚死去。

最后,真诚感谢这次教学改革。因为如果没有它的要求,没有它的督促,我就不会这么投入地去了解家乡的过去,也就不会发现,家乡泸州原来比我看到的、想象中的还要美、还要动人。更重要的是,它陶冶了我的爱国情操,也锻炼了我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些,无疑对我今后的成长有帮助。感谢老师给我们这样一个任务、一个机会,让我们通过自己去了解社会,更好地促进自身成长,做一个有爱、有乡情的人。

指导教师:张巨成

【注释】

(1)参见陈石平《泸州顺庆起义》,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6页。

(2)参见《泸州市军事志》编纂委员会《泸州市军事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24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