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现象”和“长汀精神”
中国人几乎都知道江西的南部有个瑞金,因为在那片赣南大地上诞生了中国的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也因为那里是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
但是,在距离瑞金城仅仅80华里的闽西,也有那么一块饱经血与火洗礼的红色土地,她的光辉,却渐渐被人们淡忘。
她就是我的故乡——长汀。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她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始点之一,在革命战争时期曾有两万余儿女加入红军、游击队;中央红一军团诞生地的她也被称为红军故乡,中央苏区经济文化中心——“红色小上海”……
也许更多的人会问:这么一个不大不小、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凭什么位列中国十大革命圣地之一?(1)凭什么获得与江西瑞金一样高的地位而被称为“红色摇篮”、“红旗不倒的地方”?
那么,就让我们跟随图片和文献资料来回忆一下属于长汀曾经的峥嵘岁月:
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列主义就开始了在长汀的传播,在长汀的共产党人还在周恩来等率领下的南昌起义军前敌委员会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长汀支部。(2)
除了长汀籍共产党人早期建立的共产组织为长汀人民的解放找到了新的出路外,中共早期的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也在长汀制定了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宏伟计划,(3)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从此,“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4),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了一片,并最终形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1934年,在蒋介石的五次“围剿”及党内错误路线的影响之下,中共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我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近万名闽西地方武装在长汀城休整三天后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5)长汀,作为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见证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开始;同时,当时参军的许多长汀籍的热血青年,却永远地长眠在长征途中。
长汀不仅仅对红色革命及红色政权的建立发展有着巨大的奉献,在经济方面,长汀也同样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当时的汀州城内有大小商店378家,8个公营工厂、50余个生产合作社,商人往来频繁,各地的农副产品和商品云集于此,然后再转销各地。商品交换、经济往来异常活跃,被誉为中央苏区的“红色小上海”(6)。
我想,长汀之所以被称为“红色摇篮”,正是因为这片土地创造过如此多的“第一”,如此多的辉煌;也正是有两万多汀江儿女用鲜血去捍卫和维护这些“第一”,才使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闽西甚至在全国逐步发展成燎原之势。
这些事,这些人,还有很多很多。因为这不仅仅是几个人,几件事,这是一种现象,一种长汀现象:支持革命,奉献革命。
这是长汀这座小城曾经的回忆,曾经的辉煌,也是她曾经的伤痛。但是,她未曾后悔过。未曾后悔将自己的所有奉献给党,奉献给这份事业。
也许,有些人会问,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福建山区小城,缘何有如此多的人自愿加入革命斗争中来?又缘何可以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坚持“红旗不倒”?
有的人说,“山区穷,去参军不仅能减轻家里的各项负担,还能获得相应的军饷,当兵至少能吃饱……”
但是,有这么一组数据,却让我震撼。
“当时闽西总人口的近2%,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而这些人中的86%,永远倒在了长征路上。当时从中央苏区出发长征的红军总人数是8万人,其中超过四分之一是闽西子弟兵。闽西在长征路上牺牲的烈士总数,占了闽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烈士总数的93.5%。整个闽西在各个革命历史阶段牺牲的烈士总数中的75%,是在长征路上牺牲的。仅血战湘江一役,主要由闽西子弟兵组成的红34师5 000人的队伍,却只剩下140余人,湘江成了血河,红34师的番号从此在中央红军队伍中消失。此一战,是近五千闽西儿女的鲜血,换就了主力红军的保存和继续的长征……”(7)
我想,这种牺牲,绝不仅仅是因为贫穷,绝不是为了逃避饥荒能够解释的简单现象和问题。
我想,那是一种在长期被压迫下的人民作出的反抗,更像是一种渴望,一种对自由、对解放的渴望。
试想,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怎能看着自己辛勤劳作一年的果实,被地主、劣绅压榨殆尽?而同时饱受着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压迫下的客家女,怎能不向往平等的新世界?(www.daowen.com)
唯有站起来,唯有反抗。
“把地主权力打下去,把农民权力长上来……这个斗争不胜利,一切减租减息,要求土地及其他生产手段等等的经济斗争,决无胜利之可能。”(8)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汀江两岸儿女站起来,用他们羸弱的臂膀,扛起了党和国家赋予他们的责任,扛起了历史赋予长汀这座小城的使命。两万多名汀江子弟用他们的鲜血去捍卫和维护了党辛勤创立、用心浇灌的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他们心里知道,只有加入红军,只有参加革命,才能推翻旧的体制,告别旧的社会;只有推翻旧的体制、推翻旧的社会,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解放,才能够为自己、为他们的子孙后代争取到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这早就不再是存在于中国几千年的小农思想:逆来顺受、精神麻木,它是一种抗争精神!
从“长汀现象”到“长汀精神”,在苦难中成长的这一代农民的思想,到底经过了怎样大的斗争?
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人民中,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瑞金的井,长汀的江。谈及瑞金,很多人会想起课本里的那口红井,它那清冽甘甜的井水一直滋润着几代的中国人。而长汀,则是以她那源源不断的汀江水,哺育着汀江两岸的儿女,孕育着他们的革命斗争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仅是那踊跃参与革命斗争的源泉,应该也是长汀有如此之多的红色、如此之多的革命色彩的根源。也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长汀现象”,也造就了长汀的辉煌。
如果说,长汀的昔日荣耀见证的是“长汀现象”,是弥足珍贵的物质财产,珍贵的文献资料;那么那种奋起反抗的“长汀精神”更是不能也无法磨灭的宝贵精神财富。因为,唯有精神永存。这是“红色”,留给长汀最大的财富。
“长汀精神”是一种逆境中的锐意图强,谦逊求索中的开拓进取,开创大潮中的团结奋争。这个深深镌刻着历史之痕的古老小城,曾经的中央苏区经济中心,曾经的“红色小上海”,曾经让革命领袖们挥泪洒汗甚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土地,昔日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荣光早已刻上这座城市的红色丰碑。如今的大时代,小城多年来的蓄势奋发,已经浇铸了另一座现代经济建设的精神之碑,每个人于此都将更加贴近“长汀精神”、“长汀现象”这些鲜亮的词组。所有革命根据地都是当年红色灵魂的舞台,是一片片解剖黑暗的犀利刀锋。那些行走在刀锋上的人们,在新生的政权中,在磐石的意志上磨快了刀,在他们的呼喊和洒下的热血中磨快了刀。(9)相信,人们不仅会记住长汀昔日的辉煌,也会期待她明日的腾飞!
指导教师:张月明
【注释】
(1)中国十大革命圣地: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长汀、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
(2)《长汀县志》卷二十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2页。
(3)《长汀县志》卷二十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501页。
(4)选自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
(5)选自岩新出(2002)内书第069号,第四节“坚持斗争红旗不倒”。
(6)《长汀县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2页。
(7)何志溪:《长征—数字—闽西儿女》,见《闽西日报》,2006年12月23日。
(8)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9)《龙岩:到红土地解读“长汀精神”》,国家旅游局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