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心若在,爱就在-退伍老军人的感悟

心若在,爱就在-退伍老军人的感悟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心若在,爱就在——访谈退伍老军人有感资源与环境学院大气科学专业李婕访谈对象:何克成,71岁,退伍老兵,非党派人士。在此严峻的形势下,有的战友动摇了,想回家。如果国民对自己的国家不忠,国家就没办法凝聚力量,就没法向前发展。他依然平静地关注国家变化,他依然艰苦奋斗,依然严守军纪;即使已入老年人行列,依然勤勤恳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依然安详,依然忠诚、博爱,与世无争……

心若在,爱就在-退伍老军人的感悟

心若在,爱就在——访谈退伍老军人有感

资源与环境学院大气科学专业 李 婕

访谈对象:何克成,71岁,退伍老兵,非党派人士。1939年生于一普通贫农家庭,很好地见证了近现代中国从落后挨打到打倒帝国主义、摆脱殖民统治,再到平息内战获得国家独立、民主和平、实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访谈时间:2010年2月6日;访谈地点: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杨梅村老屋组。

我们熟知的为国捐躯、为民捐躯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数不胜数,却对普通军人的心声知晓得不多;而我以为,人活在世上不一定都能那般轰轰烈烈,另外,就我们现处的时代和社会而言,那些战火硝烟离我们似乎有点遥远。对于伟人,我们有理由仰慕、崇敬,而不应不合实际地效仿。

或许一个普通军人的生活就很值得我们去关注,学会做好一个“普通人”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何尝不是一种爱国、爱社会的表现?一个普通军人的生活与信仰离我们更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更细腻。

一、同心协力、共渡难关——一座“平静”的丰碑

少年时期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野蛮的烧杀抢掠,青年时期又亲历过内战持续数年的动荡不安,他深深体悟到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同时对为民族独立事业,为人民解放事业,为保家卫国抛洒热血、奉献青春的革命先烈怀有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于是伴着种种复杂的思绪,他选择了学习革命先烈保家卫国,于1959年12月29日参军入伍,应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福建连江县丹阳某师部直属侦察连。当我从他的退役证书上抄下这一内容时,他一直对我强调不要把这一部分内容写在我的调研报告中,说这是不能随便泄露的……虽然很多年已经过去,他所谓的那些必须保密的东西也已成为过往,但是在他身上有一种东西一直没变:对上级指令的严格遵从。我想这就是一位军人永恒不变的精神所在,也是一支军队之所以有无穷凝聚力的原因所在吧!

他们的驻防区域在福建与台湾相对的海峡边上,国共两党曾经在此处有过激烈的抗争,双方死伤众多。何老就是在这样一片不太“平静”的土地上开始了自己梦想的征程。每逢遇到刮海风,海浪拍打海岸,海水退去之后,在海边的沙滩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很多白骨。但是他并不因此而害怕,只是会不自觉地回想起当年国家动荡、百姓生活困顿不安的场面……如此,他留守部队,为国效忠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这是他第一次离开自己的故土,第一次离开仅有他一个儿子的老父母,也是仅有的一次。

在部队的生活很简单,也很辛苦,也能想象有多单调,但是对他而言,单调是什么似乎一辈子也不会知道。但是他知道什么叫富足,什么是“奢侈”,因为当我问及他对如今年轻人的生活有什么看法时,他是这样说的:“现在的年轻人很好的,可以看看电视,玩玩游戏,不用一直干活。”他这样说绝对不是对我们现有生活的羡慕,更不是觉得自己这辈子过得太苦,太不值,而是在暗示他内心的一种欣慰,一种踏实感,一种憧憬,他还说生活会变得更好的。因为,虽然已经71岁高龄,他除了协助儿子从事农业生产外,在闲暇时还会做些手工来减轻子女的负担。我去采访他的时候就看到他在用竹子编簸箕。

天都重复着训练、种菜,训练、种菜。每人每天发两毛钱作为生活补助(1),按月发放;每个月提供45斤米作为口粮,1959年全国粮食紧缺(2),他们的口粮减至每月40斤,1962年再度降至每两个月40斤。(3)而事实上那时他们食用的并非纯米饭,由于粮食紧缺,又遇严重自然灾害,部队用粮供不应求,他们除了种蔬菜,还得挖大量的葛藤和鸡土树(4)的根,适当处理后磨成粉末,和着面粉做成面食,亦有将其与吃剩的米饭混合制成冷饭团……这些在当时被称为“代食品”,顾名思义就是用原本不是粮食的东西作为粮食,也正是这些“代食品”在一定程度上为部队减轻了因粮食紧缺带来的压力。在此严峻的形势下,有的战友动摇了,想回家。这一方面是因为担心家中老父母,另一方面也怕自己再这样下去会熬不住,怕再没有机会孝敬父母。但是想到过往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又觉得自己现在所做的太微不足道了。而且当时蒋介石欲借机反攻大陆,我军加紧备战,部队正是用兵之际。他们侦察连在此种情况下,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鉴于以上种种原因,他们最终打消了回家的念头。谈到这里时,我问他,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最应具备的品质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了一个字:“忠”,他还说无论是谁都应该对自己的国家忠诚,尤其是军人,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应忽视。如果国民对自己的国家不忠,国家就没办法凝聚力量,就没法向前发展。

1962年,他和他的战友大部分都退役了,回到了各自的故乡,偶尔会与战友有书信来往,会以此来告诉对方一些家中的情况和在部队的往事。从满怀激情参军入伍,度过数年单调的军旅生活,触发了复杂的心理变化,到低调地离开部队,离开战友……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异常的平静,不是冷漠,是坦然……

没有入党,没有轰轰烈烈的战功,甚至在军籍上没有留下名字,大家几乎都已忘了他也曾是一名军人;也没有享有过如今普通军人拥有的待遇,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但是他自己记得,并且永远记得自己曾经是一名战士,虽然有些细节早已磨灭殆尽。他依然平静地关注国家变化,他依然艰苦奋斗,依然严守军纪;即使已入老年人行列,依然勤勤恳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依然安详,依然忠诚、博爱,与世无争……从不是子女的负担,却是一座亲近且永恒的丰碑,永远指引着他的子女走在正确的道路上。(www.daowen.com)

二、爱国其实离我们不远——无形,却无处不在

从来就以为爱国离自己很远,似感觉这些仅是那些兢兢业业、为国务繁忙的国家领导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牺牲生命的热血战士的事。长这么大确实很少去思考这方面的事,虽然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爱国教育,但除了听到那些具体感人的英雄事迹时会心生悲痛与敬意,回顾屈辱历史时会滋生对列强的强烈痛恨和对历史的无奈之外,只有太过空洞的感叹。

是自己不爱国?不是,一点也不是。

以前的我只想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好好对待身边的人,不做亏心事,多做善事,觉得这样就不枉此生了。至于爱国,离我太远了。我只想平平静静地生活就足够了。现在才知道,爱国其实也就是用心做好自己的事,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等工作了好好工作,没有惊心动魄,也不给社会制造麻烦;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孝敬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师长,在一定程度上树立同龄人学习的榜样。

爱国其实很简单,不一定要去刻意地追求轰轰烈烈,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一颗永远相伴的爱心,我们就是一名爱国者了。相信遇到落水的儿童,如果我能游泳,我定会毫不犹豫地下水相救;如果听说国家利益遭到侵犯,我也会紧张,也会追踪关注……如果可能,我也很想成为一名军人。记起小时候会幻想自己生在战乱年代,是一个热血青年,甚至是一名很顽强的地下党……呵呵!就像何老提到的,身处那样的环境就不会有什么顾虑了。

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在生活中做到何老强调的忠、爱,就自然会爱国,对国忠诚;忠、爱永远是被弘扬的美德,因为,是它在指引着人类社会和谐稳定地向前发展。

指导老师:盛美真

【注释】

(1)当时一个热水瓶的价格是2到3元,也就是十多天的补贴才够买一件生活必需品。

(2)1958年我党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严重阻碍;另外,在1959年至1961年间我国自然灾害严重,苏联政府又背信弃义地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使在此时间段的中国陷入严重困境,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困苦。

(3)保守估计我们身边的男生平均每餐吃3两米饭,折算累计每天8两,即每月24斤。而且他们除少量的体育锻炼外,几乎不从事其他体力劳动。

(4)学名不清楚,他用方言发音是这样,他说是生长在福建大山里的,含有较多的淀粉,食用后不会有明显不良反应,大概和葛藤差不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