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近代史纲-永不熄灭的火焰:一个爱国主义事件的调查报告

中国近代史纲-永不熄灭的火焰:一个爱国主义事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永不熄灭的火焰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08级张贝“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要求学生在寒假回家时写一篇当地在1840—1978年中发生的体现爱国主义的事件的调查报告。经人告知,在这个小城内,我需要的资料可能存放于郾城区文化局与档案馆。1939年,鲁西区党委遭日军袭击,赵伊坪不幸被捕,日寇施尽酷刑,他大义凛然,英勇不屈,最后在烈火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中国近代史纲-永不熄灭的火焰:一个爱国主义事件的调查报告

永不熄灭的火焰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08级 张 贝

“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期末考试,要求学生在寒假回家时写一篇当地在1840—1978年中发生的体现爱国主义的事件的调查报告。在去搜索资料之前,我一直在想,自己出生于河南郾城,我能在这么小的一个城内找到真正令人敬重的人或震撼人心的事么?

经人告知,在这个小城内,我需要的资料可能存放于郾城区文化局与档案馆。到文化局后,里面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由于文化局是1965年才建立的,里面的资料都是关于近几年的一些事或人,1970年之前的人事资料并没有存放。带着些许失望我来到档案管,希望找到一些可用的资料。走进档案室,翻开一沓沓档案后,心头的失落感更甚:这些资料根本不能为我所用。茫然之际,我抬头扫了一眼右面的书柜,这时,它——《世纪的追思——缅怀赵伊坪烈士》便映入眼帘。急忙拿在手中翻了一下,在看到赵伊坪于1910年出生于郾城县城内的一刹那,心中不禁又喜又惊,喜的是,我终于有一份资料可以完成论文了,惊的是,一个小城内竟会出现一位值得用一本书去缅怀的一个人!

拿到书后,我粗略地翻了一下,对赵伊坪有了大致的了解:赵伊坪原名赵廉越,于1910年出生于河南省郾城县城内一个教师家庭,1924年后到北京读书,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倡导民主与科学。1926年赵伊坪成为中共党员,从此开始了他追求一生的革命道路。赵伊坪曾在家乡成立文化促进会,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曾到坡边村万寿寺小学教书、到杞县私立大同中学任教,培育出大批优秀的革命种子,为组织发展革命力量;也曾任中共郾城城内支部书记、杞县县委书记、鲁西北特委统部站长、第六专员公署政训处秘书长、鲁西区党委委员、秘书长等职,用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党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1939年,鲁西区党委遭日军袭击,赵伊坪不幸被捕,日寇施尽酷刑,他大义凛然,英勇不屈,最后在烈火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写这篇文章前,我又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将书仔细地看了一遍。《世纪的追思》是赵伊坪的亲人、朋友写的回忆录和一些赵伊坪的信件及发表的文章。他的朋友在叙述时,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而我,就如他们的同行者,与他们一起经历那些岁月,看着赵伊坪对亲人朋友的关切友善,看着他对待自己人生坦然豁达乐观的态度,看着他为党为国为民所做的一切,对他打心底生出来的敬佩与崇敬也在潜滋暗长,直至溢满心头。再次合上书的瞬间,我已经没有喜,因为无限的崇敬与深深的自豪已占满整个心绪;我已经没有惊,因为我不仅由衷地相信这片土地的伟大,也知道每一位先烈都是伟人,都值得我们用所有的记忆来追思他们。我心中的信念只剩下一个:我要尽我所能将他再次呈现给世人,让现在的我们知道,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先烈,都需要我们的记忆为他们留下一席之地,又或者,是我们需要他们来平复、滋养我们日益浮躁与世俗的心。

会真正敬佩赵伊坪,不仅仅因为他经历过的慷慨激昂的故事,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因为当你感觉他是一个活在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故事时,便会从心里对他产生真正的崇敬之感。

感觉赵伊坪是那么真切地在我们周围是当我看到他对亲人对友人的真正关爱之时。在最后的那场战争中,他遇到同在战场上的弟弟时,抑制着激动喜悦的心情说:“这里给你煮了几个鸡蛋,还有两张饼,赶快填饱肚子,马上就要转移。”(1)几句话让苦战一天的弟弟感到一阵暖流。在那个战火连天、朝不保夕的日子里,他心里还一直记挂着自己那个同在战场的亲人,这份牵挂才是至真至纯的情吧!一次,他的朋友师陀前来探望,赵伊坪将友人安置后,晚上走时还关照说:“晚上睡觉要把板窗关起来,否则要着凉的。”(2)一句简单的嘱咐让友人在60年后仍记忆犹新,也可以看出赵伊坪对朋友的关心是那么细致入微,让人在不经意间涌起阵阵感动。关爱、牵挂、关怀都是世间最珍贵的感情,它让我们息息相关,甚至血脉相连。时刻会关怀他人的人才是最真实的,也是让人最难以忘怀的,赵伊坪就是用他细微而深切的关怀赢得了亲友的追忆,也赢得了后人的敬重。

在那个年代革命者应该没有不吃苦的吧!看过那一篇篇的回忆录就会知道,赵伊坪也经历了不少的苦难。当他选择了革命这条路,也自然选择了吃苦,当他选择了为人民谋福利这条路,也自然选择了磨难。但他却用另一种精神——乐观来与之对抗,面对苦难不仅坦然待之,还乐观相对,常以吟诵诗歌、唱点小曲来自我调节,颇有苏东坡的风范,不得不让人敬仰。赵伊坪的乐观不仅让自己看到希望,也能使他人走出困境。熊义吾曾在革命受挫时情绪怅然,虽然赵伊坪当时也处于革命受挫之期,但他仍以乐观的态度开导熊要少安毋躁,革命还需继续努力。(3)一番劝慰,使友人重拾革命信心。“每一种生活,都是你所拥有的最美好的。”我想,赵伊坪一定也认同这句话,所以他才会面对苦难时,依然达观并那么认真地度过每一段时光。

熊义吾对赵伊坪的印象是谈吐风流,意气豪迈,举止落拓,笃学深沉;(4)弟弟赵晓舟对他的印象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善于辞令;(5)师陀认为他是对己严、对人宽的人,是自己能吃苦而就绝不叫苦的人,是个工作谨慎、考虑周密的人,是个善于团结周围同志的人……(6)不同人眼中的赵伊坪会出现了不同的文字,但不可否认的是,赵伊坪渊博的学识与独特的见地,出众的人格魅力,都是不可掩盖的光芒,因此他才能培养出许多优秀的革命者与许多优秀的学者,他才能在党内做好各种工作,甚至参与一些重要报告、纲领的编写。但师陀曾说:赵伊坪是一个不喜欢表现自己的人,甚至是个竭力避免表现自己的人。(7)用现在的话说,不正是低调吗?只要自己在做利国利民的事,只要自己能做利国利民的事,即使处于最低层,也不会感到怀才不遇,因为他是要为民谋福祉,而非因民谋官职,所以赵伊坪便一直以普通人的身份在平凡的位置给予国家那些不凡的付出。因此在我看来,赵伊坪是一位有侠气的书生。满腹出众文采,满腔爱国热情,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赵伊坪在《嘱咐》中写道:“他爬过高山,涉过大川,走出无光的森林,夜宿饥饿的荒原,但他从不诉说疲劳、心酸……”(8)这不正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吗?一个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革命者,为着整个国家的解放不停奔波,从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只是用尽全力为国家作出不凡的贡献。“他是一直迈着步,迈着步,从不肯停留片刻。”(9)虽然他的一生只短短29载,但他生命的每一分一秒都弥足珍贵,因为每一刻他都在为了革命事业的前进而奋斗。在那场大火的尽头,不是死亡,不是毁灭,是继承,是永恒。这也正是他为鲁迅的死亡而写的:“这绝不是一个正常的死亡,这死亡在千千万万人的心上。”(10)

一个人不在了,而我们却记得他,是他的精神留在了我们心中。那场大火中,烧毁的是形体,不灭的是意志。这火焰,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永不熄灭并代代相传。

出于对赵伊坪的敬意,我来到了他的故居。当我靠近时,只看到一座岌岌可危的土房和其前面的一座瓦房伫立在四周的高楼之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进入院内,便看到破旧的堂屋,当初那“抗日殉国,一门忠烈”的牌匾便是挂在堂屋正门之上,而今牌匾已无,屋内凌乱地放了一些杂物,并没有其他旧物可看。本想睹旧物会生伤情,没想到无旧物时更让人神伤,连一个缅怀的小物件都没有,只能对着空房一阵嗟叹。为什么会这样呢?只因赵伊坪是一个普通的革命者吗?可是他作出的贡献普通吗?不管答案如何,也许我们还应该庆幸这座房子还在,即使它已残破不堪,即使它在高楼中间有些不入眼,但它却让我们有了一份怀念、一种寄托,似乎这座房子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在文明如此发达的时代中所需要的精神,一种能在嘈杂声音中慰藉我们的精神。

之后,我去了郾城区的烈士陵园,我不知道赵伊坪是未留下遗体还是遗骨已移葬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我只知道烈士陵园有赵伊坪的纪念碑,可以让我对这位烈士鞠一个躬,聊表我的敬意。站在园内,看到了赵伊坪的纪念碑,也看到院内一排排的墓碑,这些都只是革命路上的“无名小辈”,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青史留名的荣耀,最终只在异乡留下一块碑。的确,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普通者,但他们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人民为国家做着不普通的贡献,他们一样是应被我们铭记于心的中华英雄。赵伊坪也是一样,他的一生没有非凡功绩,只是千万烈士中的普通一员,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物对国家、人民来说一样不可或缺,因为革命成功的保障中有他的参与。漯河市档案局的有关人员告诉我,在那个战乱年代,档案或一些本人资料根本没办法保存。如果他们没被亲人朋友记下,就会永远被遗留在了历史的某个角落里,也被后代所遗忘。可是,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奋不顾身,虽然力量薄弱,却付出全部来挽救于万一,即使只是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却默默无闻地作为革命坚实的后盾,因此他们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功臣!他们不该被后世子民所遗忘!也许赵伊坪是幸运的,因为有那么多亲人朋友为他感动,可以记下他那一个个朴实而动人的故事,而我们是更幸运的,因为我们可以在这样动人的故事中感悟人生,感悟生命。(www.daowen.com)

当我们为某一件小事而介怀不已时,当我们因一些伤心之事而郁闷踌躇时,可曾想过,今天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而这些被自己不屑一顾的幸福是多少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生命也与民族存亡息息相关,我们是否也能毫不犹豫地放下一切,投入为祖国而奋斗的事业中呢?我们是否也能以这样普通的力量为国家做出不凡的事迹呢?也许没有如果,可至少我们要谨记,我们的幸福是有代价的,千千万万的先烈为此付出了生命,不管他们的名字你是否熟悉,都该对他们有深深的敬意与感激。而现在,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做的就是记住历史,记住你能记得的所有英雄,怀着一颗感恩与珍惜之心乐观地走下去,为我们的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指导教师:张月明

【注释】

(1)赵晓舟:《在烽火中永生的共产主义战士》,载《世纪的追思》编写组编《世纪的追思——缅怀赵伊坪烈士》,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2)师陀:《怀念赵伊坪同志》,载《世纪的追思》编写组编《世纪的追思——缅怀赵伊坪烈士》,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3)熊义吾:《忆赵伊坪》,载《世纪的追思》编写组编《世纪的追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9页。

(4)熊义吾:《忆赵伊坪》,载《世纪的追思》编写组编《世纪的追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7页。

(5)赵晓舟:《在烽火中永生的共产主义战士》,载《世纪的追思》编写组编《世纪的追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

(6)师陀:《怀念赵伊坪同志》,载《世纪的追思》编写组编《世纪的追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

(7)师陀:《怀念赵伊坪同志》,载《世纪的追思》编写组编《世纪的追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8)赵伊坪:《嘱咐》,载《世纪的追思》编写组编《世纪的追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67页。

(9)赵伊坪:《这死亡紧贴在我们身上》,载《世纪的追思》编写组编《世纪的追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64页。

(10)赵伊坪:《这死亡紧贴在我们身上》,载《世纪的追思》编写组编《世纪的追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6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