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张清福老人的一生:感悟生命

张清福老人的一生:感悟生命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清福老人的一生——平淡却不平凡软件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08级张利华这篇文章的材料来源于张清福老人的亲侄子张现琦的描述。张现琦是我的老爷爷,根据我老爷爷的描述,我把他所说的内容记录下来,以介绍张清福老人,也就是我曾叔公一生的事迹。曾叔公张清福,男,汉族,1880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县第三区第八囤乡,卒于1948年。他一直担任区长,直至逝世。曾叔公的一生,可谓平淡却不平凡。由于老化严重,现已拆除。

张清福老人的一生:感悟生命

张清福老人的一生——平淡却不平凡

软件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08级 张利华

这篇文章的材料来源于张清福老人的亲侄子张现琦(1)的描述。张现琦是我的老爷爷,根据我老爷爷的描述,我把他所说的内容记录下来,以介绍张清福老人,也就是我曾叔公一生的事迹。

曾叔公张清福,男,汉族,1880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县第三区第八囤乡(2),卒于1948年。曾叔公的有生之年经历了晚清民国,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动荡岁月,国内政权的更迭、日本的侵华战争都加强了这期间人们的艰难困苦,但就是在这样的岁月中,我曾叔公作为一名普通的村官热爱并尽己所能地建设自己的家乡,保卫自己的家园。

他9岁就读完四书五经,1896年,16岁的曾叔公读完书后在家乡教书,由于有文化,1898年被村民推举担任周围16个村的乡长,一干就是20余年。其间,京杭运河济宁段堵塞,曾叔公带领河畔村民疏通河道,保证了运河商运的流通。1920年,由于业绩突出,曾叔公被提升为区长,其时正值民国初年,国家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他又积极兴办学校、实业,促进家乡经济文化的发展。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全面抗战开始。他又毅然决然地带领村民修筑了济宁通向嘉祥的路,对抵御外敌立下汗马功劳。他一直担任区长,直至逝世。曾叔公的一生,可谓平淡却不平凡。

首先,他重视教育,积极促进家乡乡村教育的发展。

曾叔公16岁时读完私塾(3),本来是有机会考学的,但是由于家庭太贫困,而且还有兄弟姐妹需要照顾,他顾全大局,毅然放弃了考学,在村里当起教师。目光长远的曾叔公当时就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在村里教书的几年中,重视文化,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虽然当时农村生活学习条件普遍很差,但是有句话说得好,人穷志不穷,这句话刚好适合来形容他。他不仅自己胸怀大志,还将他的想法讲给学生听,教育他们报效祖国。在现在看来,曾叔公当时的举动也许不足为道,但在当时,他的举动,带动了村里一批知识青年的出现,推动了当地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乡村培养了宝贵的人才。很多学生因接受了他的教育,成为有志青年,肩负起了建设家乡的使命。其中,曾叔公的学生陆大舟,读完书后,便在自己的家乡教书,继续从事教育事业,直至新中国成立。当时,曾叔公的名声在周围村庄家喻户晓。

其次,他从不以权谋私,尽力促进家乡建设。

曾叔公凭借自己有文化,又忠实可靠,被周围16个村庄一致推举为乡长,可谓众望所归。说起他的职位,当时的乡长相当于现在的镇长,用现在的标准看,可以说是个不小的官职了。但曾叔公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利益。在他担任乡长20年期间,从来没有拿过公家的工资不说,他还用自己种田获得的那点微薄收入来为村民们做实事。

他带领群众挖沟来解决每年的洪涝之灾,还修筑堤坝,用于防御汛期的到来。足见他有多高的觉悟和远见!并且,济宁县又称运河之都,可以说,京杭运河从门前流过,京杭运河济宁段是整条运河最高的地段,此段河流的疏通状况至关重要,在其当乡长期间,由于社会动荡,京杭大运河长期得不到治理,航道淤塞。他所管辖的几个村庄都是京杭运河济宁段河畔的码头,河道淤塞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不便,严重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于是,他带领当地群众治理村庄旁的运河,疏通航道,给当地人的出行带来方便,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至今,京杭运河济宁段对北煤南运以及南水北调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有他的付出。

被上级提拔为济宁县第三区的区长后,他去过济南等地考察学习,在外地接受了许多先进的文化思想。其间,他兴办学校(4),自发组织人员维护当地治安(5)

曾叔公不仅把国家的事放在心里,也把他人的安危饱暖挂在心上,他平时见到路边的乞丐,会拿出食物、衣物给他,村里的穷人他都会接济帮助。担任区长后,村民有什么难处都找他,他也都在所不辞。虽然他身为区长,但是,他不贪图私利,不耍官僚威风,平易近人,一心为村民服务,受到村民的热爱、认同。

最后,外辱当前,修路报国。

曾叔公在职期间,正值日本鬼子进关,身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干部,曾叔公也用自己的方法为国效力。大敌当前,为了抵御外辱,曾叔公带领村民修路保土。虽然当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在曾叔公的带领下,几条路修成了。先是西运河路(6),该条路位于山东省济宁市的运河西河畔,在当时,算是交通要道;之后又修了老运河的路(7)以及运河上的桥(8),还有叠路(9),这些普通的路都在抵御外辱时起到了重大作用,至今仍然有几条路还沿用当时的名称。(www.daowen.com)

纵观曾叔公的一生,他虽然是普通一员,生活在中国近现代最动荡的晚清和民国时期,但他在其职,谋其事,无论对于国家还是村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个区长该做的事,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

指导教师:钟金雁

【注释】

(1)张现琦:男,现年88岁,农民,现住址为山东省济宁县第三区第八囤乡。

(2)现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现安居镇白咀村。而当时的济宁县第三区所在位置就在京杭济宁段运河河畔。

(3)该私塾当时位于现在的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疃里镇。

(4)当时学校名称为王集培英小学。

(5)王集学校自卫团。

(6)现山东省济宁市安居镇白咀村东界处。

(7)现山东省济宁市安居镇火头湾村的小清河路。

(8)由于老化严重,现已拆除。

(9)现山东省济宁市安居镇白咀村通向嘉祥县店子庙村的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