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发展趋势是从没有选择,到有选择,到更多的选择。就拿我们最常见的用品——手机来说,现在,手机的种类日趋繁多,五花八门。不过,从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心理学家就曾在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附近的一个超市里,做过一个关于“选择”的实验。
工作人员在超市里摆了两个吃摊,一个有6种口味,另一个有24种口味。结果,24种口味的摊位吸引的消费者较多——242位经过的客人中有60%停下试吃;而6种口味的吃摊前260个经过的客人中只有40%的人停下试吃。
但是,购买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在有6种口味的摊位前停下的消费者,其中30%都至少买了一瓶果酱;而有24种口味的摊位前,试吃者中只有3%的人买了果酱。
选择方案过多,会搅得人们心神不宁,使人无所适从,最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多方案”变成了“无方案”,什么方案也确定不下来,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挑花眼了”。因此,销售人员在推销自己的商品时,不要给消费者提供太多的选择,否则,消费者“挑花了眼”,反而会觉得无从下手,更加难以做出购买决策。(www.daowen.com)
还以手机为例,销售人员如果为每款手机提供过多的选择,不仅不能增加低端手机用户的快乐,还降低了他们购买价格较高款式的满意度。事实上,当消费者面对一个复杂昂贵的产品时,他对于能否做出正确决定变得越发紧张。最终,研究结果表明,每种型号的产品提供3种选择已完全足够了,而任何产品提供7种以上的选择,都会产生反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在《选择的悖论》一书中也有类似的结论:过多的选择会给消费者带来焦虑,他们并没有因为丰富的选择而感觉“手握大权”,反而会产生无力感——在下决定之前,他们得费心费力地研究所有的选择。针对这一心理,销售人员在为消费者介绍产品时,一定要避免人为地给消费者制造“选择障碍”,而这就需要销售人员根据每个消费者的需求,主动为其推荐合适的产品。例如,在购买手机时,有些人看重手机的通话质量,有些人看重手机的上网功能,有些人看重手机的外观和款式,有些人看重手机电池的待机时间等,销售人员就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侧重点为其介绍。
其实,每一个销售员也都知道,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对于销售的成败很重要。但是,有时候消费者的需求不容易把握。这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医生给病人看病,都讲究一个望闻问切,医生总是要询问病人一些问题,然后听病人说自己的身体状况,之后才能下定论开药方,这一切同样适用于销售人员。销售人员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也要把询问与倾听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发现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多提问题,你会发现答案就在他的回答中。需求都是问出来的,你要有意识地去问消费者一些问题,而不是在消费者面前滔滔不绝,完全不在乎消费者的反应,结果白白失去了成交的机会;认真倾听,分析出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渴望。许多销售人员常常忘记,倾听是相互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而且倾听消费者的问答,还可以使其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