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康熙帝赋予碧螺春尊贵御名,品茶风尚标志

康熙帝赋予碧螺春尊贵御名,品茶风尚标志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康熙帝对“碧螺春”的题名,可以说是品味叶茶和芽茶成为世风时尚的一个标志。“碧螺春”从此成为贡茶,当地官吏每年必采办朝贡进京。碧螺春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称为“雀舌”。制作一斤碧螺春,需要细嫩雀舌六七万个,名列国内高级名茶之首。

康熙帝赋予碧螺春尊贵御名,品茶风尚标志

  明清时期是我国茶文化步入鼎盛的阶段。这期间,由于清代几位皇帝对茶文化的推崇,使得团茶、饼茶逐渐被散形叶茶所代替,末茶几近衰落,而叶茶和芽茶开始成为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导方向。

  清代康熙帝对“碧螺春”的题名,可以说是品味叶茶和芽茶成为世风时尚的一个标志。

  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陈康祺《郎潜纪闻》和《清朝野史大观》等书的有关记载说,“碧螺春”原是一种野生茶,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东山的碧螺峰石壁缝隙间,此茶清香幽幽,飘忽不散,时浓时淡,若有若无。某年春天,茶叶长得特别茂盛,一群姑娘到这儿采茶,大家一个劲地采,采多了筐装不下,只好把茶放在怀里。没想到茶受到体内热气蒸熏,突然爆发出浓烈的异香。姑娘们不约而同地惊叫:“吓煞人香!”这是吴地方言,意思是香到极点了。于是,这茶便叫做“吓煞人香”。 (www.daowen.com)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春,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南巡到洞庭东山,江苏巡抚宋荦派人购置了当地制茶名手朱正元精制的品质最好的“吓煞人香”进奉皇上。此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显露,银绿隐翠,煞是可爱;冲泡出来,恰似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品饮下来,更觉鲜爽生津滋味殊佳。康熙龙颜大悦,便问此茶何名,宋荦奏曰:“此乃当地土产,产于洞庭东山碧螺峰,百姓称之为‘吓煞人香’。”康熙有点闹不明白,宋荦解释说,就是香极了的意思。康熙皇帝非常熟悉古代文人的一些咏茶诗词,“武林春”,“一瓯春”,都是用来指代茶叶的。再看此茶色泽澄绿如碧,外形卷曲如螺,恰好又在春天采制于碧螺峰上,就道:“茶是佳品,但名称却不登大雅之堂。朕以为,此茶既出自碧螺峰,茶又卷曲似螺,就名为‘碧螺春’吧!”这一改,确实富有诗意,文雅得多,也贴切得多。“碧螺春”从此成为贡茶,当地官吏每年必采办朝贡进京。

  洞庭东山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每到春天,碧螺春采摘必须十分及时,高级碧螺春在春分前后便开始采制,清明时正是采制的黄金时节,谷雨后只能加工成一般绿茶了。碧螺春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称为“雀舌”。这样的嫩度,心灵手巧的姑娘每天也只能采一至二斤鲜叶。采来的嫩叶,还得去粗取精,剔除大叶、杂质以及变色芽叶,使芽叶长短均匀,大小一致。制作一斤碧螺春,需要细嫩雀舌六七万个,名列国内高级名茶之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