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素质教育学导论:热爱自然社会的真诚探索

素质教育学导论:热爱自然社会的真诚探索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真诚热爱自然社会人总是交织在自然与社会之中。对自然与社会的根本态度将直接影响并决定人们在其间的耕耘与收获。一个人一旦失去对自然社会的基本关爱、对事物本源的起码追求,以及对历史责任的必要承担,他绝不会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自然和社会美无处不在、无时不

素质教育学导论:热爱自然社会的真诚探索

第一节 真诚热爱自然社会

人总是交织在自然与社会之中。对自然与社会的根本态度将直接影响并决定人们在其间的耕耘与收获

一、树立崇高理想

自然、社会环境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客观前提。只有真诚热爱并突破它表面的局限,才能登高望远,创造美好的人生。有些学者调查了320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后发现,他们都具有高瞻远瞩、富于幻想、兴趣浓厚、好奇心强的共同特点,有崇高的理想。

实践证明,素质越高的人,其爱心越是博大真诚。无论从事何种具体工作,他们都以世界眼光衡量工作的价值,运用自己的爱拥抱整个社会和自然界;善于把握事物的本源、规律、社会普遍价值——真理、和平、正义等;乐意承担重大的历史责任。一个人一旦失去对自然社会的基本关爱、对事物本源的起码追求,以及对历史责任的必要承担,他绝不会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人们选择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其最终素质高低紧密相关。许嘉璐副委员长指出:在我们为年轻人准备的精神食粮里,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如何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利益关系;一条是如何科学地获取知识、经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这两条都离不开人生价值取向。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人物,大都有着明确的生活目标:爱民、爱国、爱人类,从而为民、为国、为人类。[2]从心理特征来讲,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热爱自然、社会主要有以下表现:

第一,具备持续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们对见闻不解的事物、现象产生的偏好、新奇、兴趣等心理状态,是受外界刺激引发的一种内在的积极情感反映。好奇心激发人们不懈追问、探索,引领人们穿越事物表象,追踪、揭示其背后的规律。

具备持续强烈的好奇心是古今中外成功人士共有的重要特征之一。在高素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好奇心犹如强烈的催化剂,不断为他们走向成功发挥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就根本而言是受他对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性质的强烈持续好奇心的驱使。居里夫人的强烈好奇心则诱发了她对镭的发现和提取,为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

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过:好奇心是人类精神最崇高的特性之一,对它最简单的定义是求知的欲望。科学家通常都具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去寻求其间并无明显联系的大量资料背后的那些原理。这种强烈愿望是升华了的好奇心,热衷于研究的人都有超常的好奇心。所以,激发每位学生纯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去发现问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二,具备开阔的视野、胸襟。胸襟视野的开阔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成就事业的大小。

纵观古今,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几乎是高素质优秀人才的代名词。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雄浑气魄更是充分演绎了毛泽东等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与远见卓识。

虽然高素质优秀人才研究的问题具体有限,但其目光和关爱却是异常的宽广。李约瑟博士90岁高龄回首漫漫人生时强调:“以广阔的视野思考问题。”1937~1954年,他用17年时间,自觉克服语言障碍、战乱干扰和资料散乱等重重困难,完成了浩繁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编著工程。[3]当个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相冲突时,高素质优秀人才的人格魅力尤为凸显。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甘愿放弃国外美好前景,克服重重困难和阻挠,毅然选择了参加祖国的和平建设,而回国后他所从事的工作只属于人类重复性事业——“两弹一星”。这对任何一位已经具有世界眼光,占领科学前沿的科学家来讲,仅最后一点就需要无比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情怀。

美国著名科学史专家乔治·萨顿说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美丽和博爱也是如此。”他认为,只有把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精华融合起来,才能创造更灿烂的科学时代。“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真理的全部,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4]尽管美国用巨资实行登月计划想为本国带来更大的收益,但该国宇航科学家埃德温·奥尔德林在登月归来演讲中却说:“对于所有在悠悠转动地球上仰望夜空的人,月亮都匀洒银光,绝不厚此薄彼。因此,我们希望,太空探索成果也将由大家平等分享,从而给整个人类带来和谐的影响。”[5]

第三,具备丰富的思维想象。思维想象,是在自然社会的表象概念等感知的基础上,经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重新组合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人类大脑因插上了思维想象的智慧翅膀,才有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日益繁荣。高素质优秀人才在这方面尤其突出。他们不仅注意从观察出发认识自然社会的奥秘,而且善用丰富、深广的思维想象,进入各种现实条件无法触及的神奇地方。

事实上,任何探索与实验都会受到现实条件、知识经验的局限,只有活跃的思维想象没有界限。也就是说,唯有思维想象能跳出历史经验、现实环境、时空范围和自身能力的局限。爱因斯坦说,严格地讲,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求解未知、发明创造,无不需要丰富的思维想象。列宁说过: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也是愚蠢的偏见!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爱因斯坦在充分汲取前人知识营养的基础上,自觉超越一切时空界限,步入全靠假设、思维的天地,重构完全属于他自己想象的世界图像,并以此战胜经验的世界——设想光速是一个恒定值,物质以光速运动并做功,那么其能量肯定非常之大,结果E=MC2这个十分简捷而美妙的数学表达式诞生了。除了丰富异常的思维想象,他当时没有任何条件作佐证。马克思在资产阶级还处于上升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刚刚出现,私有制在世界上处于一统天下的时候,凭他丰富的思维想象和科学探索,得出了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必然规律,描画出人类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美好前景。对法拉第来讲,他的力量和多产,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丰富想象。从这个意义讲,没有丰富的思维想象,就难有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也不会成就高素质优秀人才。

第四,具备深入发现和创造美的特性。自然和社会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高素质优秀人才不仅善于发现、维护它,而且始终保持对它的不懈追求与创造。

关注自然之美,追求社会和谐,在高素质人才的生活轨迹中随处可见。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写道:“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出晶晶,别一任宇也。”此乃风景如诗如画,令人飘飘欲仙之境也。[6]达尔文更是“素描”自然道:“注视着一个纷繁的河岸,植物丛生遮覆,群鸟鸣于灌木昆虫飞舞上下,蠕虫爬过湿地。默想一下这种种构造精巧的类型,彼此这样不同,而又以如此复杂的方式相互依存,却都是由于在我们的四周发生着作用的法则所产生,岂不十分有趣。”[7]20世纪罕见的科学巨人、英国科学家罗素面对冷战形势愈加严峻和核武器不断威胁人类安全,起草并发表了“制止战争”宣言(“反核战争宣言”或“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强烈呼吁各国放弃人类狭隘的利益争端,寻回人性本该拥有的美好与安宁。(www.daowen.com)

发现与创造美是人类心灵的渴望,更是高素质的充分展现。对于优秀的科学家来讲,科学本身就是对美的无限追求。印度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引用彭加莱的话说:“科学家不是因为有用才研究自然的。他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得到快乐;他从中得到快乐是因为它美。若是自然不美,知识就不值得去求,生活就不值得去过了……我指的是根源于自然各部分的和谐秩序、纯理智能够把握的内在美。”[8]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对科学的执著我们耳熟能详,为实现降低工人繁重的劳动,加快建设步伐,面对死神袭扰,亲友相继罹难,始终坚持试验不止。为使自己的发明和取得的经济效益能更多、更久地为人类造福,1895年11月29日,在法国巴黎写下了那份世界著名的遗嘱:“愿将我920万美元遗产的利息,于我死后,每年分赠给世界上对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和和平事业有伟大贡献和成就的人们。”他要求建立“诺贝尔奖金”,并声称自己是世界公民,发奖时不要考虑候选人国籍,这样可使那些“感到无从着手的困难的科学幻想家,可以借我的资助而得贡献于人类”。就这样,伟人早已逝去,而他一生努力和给人类留下通向美好的道路,却越走越宽。[9]

追求美好、和谐是人类的共同义务和责任,而培养学生深入发现并创造美的特性是素质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善于把握关键

自然、社会丰富多彩、异常复杂,并非随意都能发现和创造美。美的创造,需要在错综复杂的表象背后发现其必然联系,抓住事物关键。因此,高素质优秀人才特别需要良好的直感。

关于直感,人们的具体表达各不相同。爱因斯坦称为“直觉”;钱学森强调的是“直感”;杨振宁谓之“品味”;还有人称为洞察力、预见性或悟性等等。

虽然人们对直感的看法、表述有所差异,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认为这是一种基于个人知识储备、内在修养和智慧判断的集中体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不善于抓住关键,即使付出超人的努力,最终也很难在任何一个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内在价值判断。如:在整个元素序列中,大约到铁的位置以后,每个原子核都有裂变的趋势,只是由于闸门紧闭而难以开启。这里的关键,不是规律正误本身,而是如何找得最薄弱的闸门。1936年哈恩和斯特拉斯曼两位科学家,利用自然界发现的最后一个元素——铀存在最薄弱的闸门,从而掌握了促使原子核裂变实验的关键。

具体抓关键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排列抓关键、细心抓关键、联想抓关键、变角抓关键等方法。如: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发现基本粒子体系运动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是对物理学界公认的基本粒子在“强相互作用下宇称守衡”进行角度变换取得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外国权威早就断定我国贫油的地方,通过转变思路,深入对地质构造进行考察,特别是重构地质理论,从而找到多处含有工业油气流的宝藏,甩掉了长期扣在中国人头上的贫油帽子。近年我国青海锡铁山矿经多年开采,普遍认为矿源枯竭。而北京矿业大学的邓吉牛同志却通过改变探矿方法,挖掘新的成矿原因,掌握了该矿深层仍有巨大矿源的关键之处,使行将撤离的矿区又充满了生机。因此他被誉为矿业神探。

能否善于把握问题的关键是衡量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决定高素质能否顺利形成的核心因素。

三、自觉担当历史重任

人类文明进步并非自然恩赐,而是一代代人努力奉献的结果。

人生在世需要依靠必要的环境条件,获得生理与智慧输入,否则无以成长。但人们不能简单依靠它,忘记自己还是物质与智慧输出的主体,忘记给环境以新的补充。高素质优秀人才从环境获得的输入与普通人大体相当,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对环境的输出不同。世界上的人大致留下三本账:一本亏损,一本持平,一本盈余。人生价值主要看其社会作用。这个作用不是看他取得什么,而是看他贡献什么及其多少。亏损,就是负于或危害社会;持平,就是白来一遭;只有盈余,才益于社会,能给社会留下优质积淀。

任何时代,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总是那些高度自觉承担重大历史责任的人,他们以主人身份努力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前进,或为扩大人们的认知视野、提高认知水平而努力;或为创造精神、物质财富恩泽社会,改善人们的精神物质条件提供优质服务;或为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愉悦、生存方便等提供帮助。

首先,智慧献给受苦难的人。高素质人才始终坚持将自己的智慧奉献给人类最需要的地方。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面对反动政府的迫害、极端贫困和颠沛流离的生活困扰,以及艰巨繁重的理论和实际工作,毅然无私地将自己超人的才能及所有的精力全部献给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全世界无产者。恩格斯指出:“马克思是‘科学巨匠’,但‘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10]

其次,粉身亦为科学兴。高素质优秀人才,愿为维护真理、正义的历史责任而献身。人们非常熟悉的意大利哲学家、天文学家、无神论者布鲁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捍卫真理为天职。在中世纪最黑暗的岁月,在阴气森森、神权至上的宗教裁判所,他以充满智慧、勇敢和理性的力量,宣称世界无限多,宇宙无穷大,把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长期身陷囹圄、受尽折磨和面临烈火焚身的危险时刻,仍然实践在真理面前不后退半步的诺言,与教会统治者展开了殊死斗争,为科学昌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再次,不惜毁誉为和平。前苏联年轻时就已著名的物理学家萨哈罗夫先生,把个人名誉地位抛掷一边,为防止核试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威胁、污染,一再提议和反对继续核试验,直至公开发表要求停止核竞赛的呼吁书。因此,被前苏联当局视为不同政见者。1975年他获得诺贝尔奖,国家却未准其前往领奖。1980年国家又将原先授予他的所有勋章、奖金全部剥夺,并将其流放。但他对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始终不改,得到了世界科学界的高度颂扬,世界许多大学先后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