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素质教育学导论:精神审美素质的重要性与挑战

素质教育学导论:精神审美素质的重要性与挑战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精神审美素质的地位作用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坚。审美素质是人类的本质特点之一。一个人、一个民族对美的态度,足以反映其文明程度和整体素质。上述之人往往并非因生活困难或生理障碍所致,往往是精神素质出了问题。审美素质缺陷,还有对美的自觉创造不够。

素质教育学导论:精神审美素质的重要性与挑战

第四节 精神审美素质

精神审美素质,是指具有崇高昂扬、深远自由、坚定扎实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独特、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品质。具体包括: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坚定昂扬的精神境界,求真自由的胸怀情感,以及独立准确地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良好品质。精神审美,是一种比科学文化、道德法纪等更远离具体事物和经济基础的社会现象。因而,这种素质在客观上起着比科学文化、道德法纪等素质更深远、更崇高的影响,更能体现受教育个体的独立性和深刻性。

(一)精神审美素质的地位作用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坚。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开发智力,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精神素质,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灵魂和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不懈的目标追求和积极进取的深厚动力,是主体生存发展的根本支柱和重要源泉。人们探讨每一种素质,实质都是对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追求。如果撇开了精神内核,何来素质可言。所以,个人、民族或国家无论在什么状态下,都必须具有崇高昂扬、坚不可摧的精神。新世纪,人们不再信仰或强调精神万能,但没有精神却是万万不能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振兴之基、发展之源,是最可宝贵的财富

上海一家合资企业,曾请一位美国专家给培训班讲课。这位专家一上讲台,就在投影仪上画了弯弯曲曲的四条线,问这是什么?有回答生产流程工艺线、质量标准线……都被他一一否定了。他说:这四条曲线是当年红军的长征路线,这是世界奇迹!接着,他又画了一个小红圈,圈外画了大白圈,旁边又画了一蓝圈,并解释说:红圈是中国共产党,白圈是国民党,蓝圈是美国。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薄弱,被国民党包围,又有美国的支持,但还是胜利了。当时红军生活异常艰苦,却无人要求发津贴,终于打败了强大的对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信仰、精神![47]那位美国专家懂得,红军长征的胜利,从根本上讲不是靠物质力量,而是靠远大崇高的革命理想与坚如磐石的意志信念等精神力量。有人说过:人类最大的失败和最终的垮台莫过于精神崩溃——灵魂失散、意志毁灭、信仰沦丧。应当说美国人更重视物质作用,但他们却能自如地运用长征精神教育我们,这不能不唤起我们的警醒。

审美素质是人类的本质特点之一。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类的生产之所以是“真正的生产”,而不同于一般动物生产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是按照需要的法则,而且是按照“美的法则”进行的。“按照美的法则造成东西”,既是人类生产之所以为人类生产之本质特点所在,亦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本质特点所在。只要是人,总是在一定层次、一定程度上热爱美、向往美、追求美乃至创造美,并以此为工作或生活的重要目标。人是理性和感性动物的复合体,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感受和理想之中。美,是感受的最终目的,也是理想的最高境界。人们往往一生都在渴望和追求真、善、美。而美又是真和善的终极体现,因为美包含着真和善——真乃科学之美,善乃道德之美。美是真和善的统一与升华,它超越了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则的约束,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自我内心的高度和谐统一。美的人生,才是真正完善的人生。一个人、一个民族对美的态度,足以反映其文明程度和整体素质。

(二)精神审美素质中的缺陷

1.精神素质缺陷。新中国成立后,国人在精神上获得三次大的解放。一是从“三座大山”的长期压迫下翻身,获得精神上的第一次解放。二是改革开放,人们从束缚手脚的计划经济桎梏中获得精神的第二次解放。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带给国人第三次精神解放。应该说,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际大环境的发展变化,国民的精神素质总体在不断提高。但无庸讳言,就目前来看,国人在精神上仍然存在诸多缺陷,比如一是崇高昂扬不足,低级庸俗不少。有人描述存在信仰危机、精神疲软;二是过分看重直接的物质利益,拜金主义抬头,轻视精神的崇高价值;三是急功近利,追求肤浅,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滋长;四是受传统习俗、收敛思维等限制较多;五是科学信仰不足,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具体表现不胜枚举,常见的有精神空虚、信仰摇摆,追求困惑、人生迷惘,于是寻求庸俗刺激、沉湎酒色、吸毒成瘾者有之;不择手段跑官要官者有之;权钱交易、腐化堕落、走私贩毒、制假敛财者有之;求神拜佛、迷信邪教者有之……上述之人往往并非因生活困难或生理障碍所致,往往是精神素质出了问题。所以,国家一再强调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和整个国民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是非常英明的,这也是关系21世纪中华民族顺利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问题之一。

2.审美素质缺陷。对国人审美素质缺陷,有人总结主要是两条:即感受力弱,鉴赏力差。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自然本来充满美妙,但人们常常不是从欣赏而是从主观愿望去苛求它,因此对美妙视而不见。社会审美情况也类似。任何社会存在与社会现象,由何而生、缘何而展、为何而终,都有其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但人们往往是用主观想象去评判或强求它,不合己意,便唇齿相加乃至兵戎相见。如此还有什么社会之美呢?不可否认,人在社会面前从来就不是被动的,但任何主观意志都不能凌驾于美妙的客观规律之上。(www.daowen.com)

审美素质缺陷,还有对美的自觉创造不够。美,往往是独特的。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给人美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人们用独特的感受去领悟它。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充分感受和鉴赏美,既不能浮于表面,限于狭隘偏见,更不能人云亦云,缺乏独立主见。对待自然、社会事物,应在一般审美的基础上,运用个人智慧、选择独特视角,尽情领略各种美的存在与风采。不仅注意艺术美、景物美、生活美、人体美等外显形式的美,更要善于发现人格美、精神美、科学美、道德美、心灵美等内在本质的美。同时,以一种良好的心态,自觉努力创造美,唤醒心灵美的情感。同样的事件或语言,在文学家、语言学家笔下流淌、延伸的是美;经相声大师、优秀播音员传播又是一种美。同样的建筑材料,经不同的设计师、装饰专家规划、加工出来的也是不同的美。

美,无处不在;美,因人而异;美,由我而生。

(三)提高精神审美素质方法

首先,充分认识精神审美素质的极端重要性。精神审美素质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生活的世界,从来也许永远都不会十全十美,它总是存在某些缺憾。我们拥有的人生,本来就充满缺陷。正是世界不完美,人生有缺陷,才激发人们树立理想,满怀希望,不断追求更加美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认识观,自觉提高自身的精神审美素质,必须以充分认识精神审美的重要价值为前提。

其次,全面掌握知识,多维开拓视野,丰富精神世界。这是提高该方面素质的必要条件。尽快尽力改变学校美育薄弱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小学加强音乐美术教学,高校要求学生选修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课程,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鼓励引导文化艺术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使学生在充满知识的园野里,汲取精神财富,获得美的启迪,形成和提高精神审美素质。

再次,不断内化精神审美方面的知识。这是提高精神审美素质的关键环节。学以致用,学为我用,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为此,应积极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摸索总结有关精神审美经验,陶冶自己的精神审美情趣,并进行深入独特的思维加工,从而在该领域形成独立准确的内在价值判断。

第四,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教育所有学生充分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确立的我国实行三步走的伟大构想、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崇高追求。这些不仅是党和国家的宏观战略规划,而且是全国人民的崇高美好的精神追求,更是每个人提高精神审美素质的宏大舞台。只有在这个舞台上勇于探索、不懈操练,才能实现精神审美素质的极大顺利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