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提升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

提升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思想道德素质自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开始,就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几乎写入了历届党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和中央的重要文献。显然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良性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一定的道德规范,而思想道德素质是确保实现这种追求目标的重要条件。缺乏思想道德素质的支撑,人们不可能为社会做有益的贡献。

第一节 思想道德素质

自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开始,就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几乎写入了历届党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和中央的重要文献。显然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推动国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思想道德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的含义

思想道德素质,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与规范性精神品质。从表面看,它由思想和道德两方面构成;但就实质而言,两者同出一脉、紧密联系。因为任何思想都有相应的道德反映,同时,各种道德亦是不同的思想体现。

思想素质涵盖面很宽,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思想素质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更要注重政治思想素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等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规范的总和。[1]道德素质是指这种规范,经反复实践和思维判断,在人们头脑中内化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二)思想道德素质的地位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核心,是人们行为方式的重要准绳,它决定社会精神文明乃至物质文明建设的基本走向。

第一,思想道德素质是做好人的基础。首先,思想素质是做好人的灵魂,直接决定个体的价值取向。人的思想固然由客观存在决定,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改变。但思想素质的相对稳定性一直引导其变化沿着一定的方向。人类进入高度文明阶段,思想素质作为行动的先导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任何个体、群体,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就不可能有正确而令人信服的行动。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是政治思想。毛泽东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江泽民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国之本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因为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指导。

其次,思想道德素质是做好人的核心,决定个体其他素质的价值以及个体本身的价值。因为,丧失道德的独立人格很难与社会相和谐。精神审美更是道德的不同体现。法纪责任是道德的规范与延拓。有益的竞争合作必须建立在诚信等道德的平台上。进入新世纪,道德素质不仅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而且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深厚基础。如果离开道德品质,就难以明辨是非、真假、美丑、善恶。胡锦涛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4]从一定意义上讲,失去思想道德素质,人类就不是文明之邦。

第二,思想道德素质是成才的方向保证。社会良性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一定的道德规范,而思想道德素质是确保实现这种追求目标的重要条件。成才的第一规范性便是为社会、为人类创造价值。缺乏思想道德素质的支撑,人们不可能为社会做有益的贡献。所以德才兼备、思才统一,始终处于教育的首位。进入新世纪,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人的才能大为增强。要确保这种才能具有长远价值,就必须依靠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把关。那种埋头做事,不辨方向、利害的人,其才能很难保证有实际意义。

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德育首位”的观点,这正是强调德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导向和保证作用。德育应该渗透、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育首位,是教育经验的总结、教育规律的反映。[5]

(三)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缺陷

人们思想道德素质总体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中央提出以德治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来,这种提高呈加快趋势。但与全面振兴国家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1.思想素质的缺陷。思想往往滞后于事物的发展,思想品质更有待继续提高。具体表现为视野短浅、观念陈旧,认识偏颇、思辨不足等。

视野短浅。其严重的危害性人们仍须时刻警惕。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由兴而衰原因很多,但视野局限、闭关锁国造成整个民族落伍于迅速变迁的世界是重要原因之一。今天有些基层管理者过分看重眼前利益的形象工程,追求任内风光,普通社会成员过分看重物质利益和享受,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视野短浅的反映。

观念陈旧。也许是历史悠久的缘故,人们遇到新鲜事物,总喜欢与历史对照而很少想开世界先河。比如:我国教育改革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叫得极响,持续时间很长,影响范围很广,触及层次也很深,按说教育思想观念更新是没有问题了,其实不然。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不顺,从根本上讲,仍是教育思想观念落后所致。许多人在没有弄清究竟何为素质教育时,便盲目断言:它只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或理念,不存在素质教育方式。为什么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不能转化成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呢?当初爱因斯坦认为,光既是波又是粒子,他把偏于其一的旧观念打得粉碎。至今我国许多人仍把自己禁锢在过去没有、今天难有,别国没有、我们难有的思维定式里,不敢从教育方式的角度探讨素质教育。事实上,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更是一种全新科学的教育方式。

认识偏颇。从社会的角度看,“文革”那样的严重错误,首先是思想认识偏颇所致。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无可厚非,但是否单靠政治运动来实现?改革开放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正确指引下取得的巨大进步,但认识偏颇仍时有发生。如加速开发开放,就出现到处建开发区,不惜大片毁坏耕地。从个人角度看,思想偏颇也较普遍。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国外教育好,就把那里理想化,于是不仅出现留学热,而且形成留学低龄化,由此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如果普通百姓认识偏颇尚可理解的话,那么科学界、教育界理论界、宣传界也出现行为偏颇,就不可否认是思想素质存在明显缺陷了,如学术腐败、教育腐败、理论跟风、宣传牟利等绝非仅有。

2.道德素质缺陷。有人总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良心约束无力,社会公德不足,职业道德滑坡,家庭伦理失范。改革开放之初,有些人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个人私欲无限膨胀,做人的良心抛到脑后。而良心是人类与动物之间一切差异中“最重要的差异”,“是人类所有属性中最为高尚的属性”(达尔文语)。西方一位思想家说过:最可怕的原告和见证,是每个人自己的良心。[6]

社会公德是社会成员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体系和谐运转的基础。它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包括举止文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利益,爱护公共设施;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包括珍爱动物和保护自然,防止和减少对自然的无限掠夺、破坏。梁启超在《论公德》中指出: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中国的道德可谓源远流长,但长期的小农经济、依恋故土,闭关锁国、交往局限,君臣规矩、人身依附等,使私德发展充分,公德成长不足。所以会出现见义勇为仍属少数典型事例、捐助救人常靠媒体推动的情况。(www.daowen.com)

职业道德是维持社会正常工作秩序和提高职业品质的重要保证,也是体现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具体法规、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社会诚信缺失,直接导致公民职业道德水平亟待提高。如医疗职业作为救死扶伤的行业,时常出现拜金主义、乘危谋利现象,导致医疗改革问题盘根错节。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优秀的家庭道德传统,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确立了中国家庭的道德规范。但随着社会转型,尤其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人们在努力摆脱过繁的封建家规束缚的同时,也把一些必要甚至有益的家庭美德淡忘了,以致今天不少中国家庭缺乏公认、完整的伦理规范。独生子女成为家庭普遍现象更增强了这种趋势。前些年,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以“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为题,分别对日本10所中学的1303名高中生,美国13所中学的1052名高中生,以及中国22所中学的1220名高中生,分别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日本学生最尊敬的人物:第一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第三是历史人物—坂本龙马。美国学生最尊敬的人物:第一是父亲,第二是球星迈克尔·乔丹,第三是母亲。中国学生把母亲排在第十位,父亲排在第十一位,远远落在一些影星歌星后面。另据报道,某省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档节目“我心中的爸爸妈妈”播出不到一个月,就收到500多个孩子的来信,其中90%表示了对父母的不满,甚至是严重不满。无论问题出在何方,它都说明今天中国家庭道德建设存在缺陷是不容置疑的。[7]

(四)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

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形成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首要任务之一。

首先,大力宣传和践行“八荣八耻”,广泛传播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传统,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鼓励学生增加这方面的直接经验感受,是形成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必要前提。为此,进一步坚定宣扬马克思主义,培育和确立完善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为个体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与家庭环境。通过社会舆论和国家政策、措施,确立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宣扬思想道德典型。通过惩恶扬善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崇尚真、善、美等社会风俗习惯。各级社会管理、学校教育和广大宣传工作者以及社会名人,都要自觉成为先进思想和社会道德的典范,以自己的言行展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此类知识的顺利内化,使思想道德素质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追求。

其次,引导个体自觉加强修养锻炼。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同其他素质的形成一样,不是简单的知识、经验积累。它需要在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内化形成思想道德品质。一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必须有宽广的视野和坦诚博大的胸怀。新世纪,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交往便捷化和人类生活村落化趋势的加快,虽然人们仍处于不同的国度、岗位,但社会要求人们的视野,必须拓展到整个世界。没有这样的眼界和胸怀,就很难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拓宽胸怀视野最好的办法,在于自觉关心国家、世界大事、人类命运和自然变更,并把这些作为立身做人和开始做事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能简单地与一个人职位、头衔划等号。一个人不论他占居多高职位、掌握多大权力,如果他不能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就有可能成为思想道德素质低下者。

二、法纪责任素质

法纪责任素质,是指人们通过对法规、纪律的遵照执行和对社会历史责任的深刻理解逐步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随着信息科学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要求人们不仅要对本国法律和职业岗位纪律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对国际社会法律法规尤其是西方的经济法、劳动法、合同法等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自觉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明确承担自己的社会角色责任、社会历史责任,自觉向自己、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主动负责。

(一)法纪责任素质的地位作用

法纪责任素质,不仅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足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社会走向文明,人类总是处在各种法规、纪律的规范中。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趋势愈发明显,人类社会总体在走向高度文明。高度文明社会,其复杂性与有序性同时极大提升。在高度复杂中保持高度有序是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有序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法纪体系和组织制度;同时要求个人具有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不仅向自己负责,更要向家庭、社会和国家负责。

法规、纪律,主要是用强制手段,针对人们的显性行为,规范其“必须如何”。它的基本作用是他律。但一经上升到素质层面,其作用会转化为自律。而责任是自律的指挥棒。事实上,一个人最终素质的高低往往与其自觉承担的社会历史责任正相关。因此,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与清华学生座谈时说过:你们无论今后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努力工作。[8]江泽民同志早在上海工作时就发表了《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文献。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与青年专家国情考察团成员座谈时提出:永远牢记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刻增强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努力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9]

(二)法纪责任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从现实看,无论是法纪素质还是责任素质,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我国长期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确立和走向依法治国的时间尚短,致使履行法纪的行动仍不够自觉,措施也不够完善,“民不告,官不究”的思想根深蒂固。有些官、民在法纪面前往往存有侥幸心理,缺乏法纪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基层执法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现象尚未根绝。公民违反法纪,有时行政或经济处罚成了最终手段和最后防线。此外,执法执纪中“掺假”现象时有发生,法纪天平往往失衡。少数执法者执法犯法,执法讲条件、讲价钱也时常出现,严重破坏了法纪的严肃性,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加大了执法执纪的难度。

再看责任素质。我国大多数国民的责任意识,尤其是勇于承担重大历史责任的意识相对淡薄。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和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我国多数人习惯于听命和接受安排,想问题、学知识、做研究,轻易不越雷池半步,往往较少积极思考或致力研究解决社会乃至人类发展的需要,较少敢于承担重大的社会历史责任勇气。

法纪责任素质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民法纪责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乃至国际竞争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的社会责任刻不容缓。

(三)提高法纪责任素质的方法

1﹒充分认识法纪责任的极端重要性。任何时代都需要以一定的社会规范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尤其在人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够、法纪监督尚待完善的时候,法纪责任素质对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的顺利发展尤为重要。法纪健全完善、责任合理分担是人类走向高度文明的重要途径。普遍公平、整体有序、充分自由,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重要体现。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提高全民的自觉性,形成法纪责任素质。对个人而言,具备法纪意识是保证其顺利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条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小则决定个体价值的实现程度。广泛宣传法纪责任的极端重要性,促使广大学生和人们充分认识法纪责任,培养法纪责任素质,这是确保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2﹒自觉按提高素质的一般要求行事。自觉清醒是形成素质的前提。法纪责任素质的形成必须依靠学生自觉遵守法纪、勇于承担责任,确保法纪在社会的神圣地位。像原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呼吁的那样,全社会共同努力,树立对法纪的信仰与忠诚。这是对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提高法纪责任素质,首先必须广泛汲取最有价值的法纪责任知识。法盲、责任瞎,是无法形成法纪责任素质的。其次要深入比较研究法纪责任知识在现实社会中的复杂变化情形,全面内化法纪责任知识,以期获得独立准确的内在价值判断,积淀形成基本稳定的法纪责任品质。这一过程,不仅要靠外在强制,更要靠自觉努力。

3﹒创造有利于提高法纪责任素质的社会环境。首先,加强宣传。对社会所有成员,不管其从事任何工作,都应明确法纪责任,使这种意识广泛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法纪责任的无知现象。其次,搞好示范。公检法、教育、理论、宣传等部门和社会各级管理者,都要努力提高行业和自身法纪责任素质,自觉带头维护法纪权威和认真严格履行责任,为社会起好的示范作用,绝不充当法纪责任的反面教员。再次,树立典型。广泛宣扬自觉维护法纪、主动承担责任特别是重大历史责任的先进典型,使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给那些违反法纪责任者以应有的制裁。第四,结合社会发展,不断完善法纪责任要求,让人们自觉提高法纪责任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