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素质教育学导论: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

素质教育学导论: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更有价值的知识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施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与根基,也是对以往知识传授经验的科学总结。与此相似,素质的培养提高也必须运用多维而更有价值的知识教育不同对象。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只是完成素质教育全部任务的基础与手段,不是最终目的。

素质教育学导论: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

第二节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

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知识信息传递,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掌握特出的知识体系,所以素质教育并不否定知识传授。但它与以往教育的区别是对知识传授本身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含义

所谓“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教育者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和素质形成的客观规律进行知识传授,既做到知识传授的全面性与丰富性,又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真正实现知识传授量与质的辩证统一。

(一)全面传授知识

即授知对象,授知内容,授知途径、方法、手段全面。首先,授知对象全面。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传授知识,实行普及教育,努力创造教育机会均等,使所有学生乃至社会全体成员都从教育中受益。不能只关注能够上学、升学或升大学的那一部分人的传授知识。这是社会科学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其次,授知内容全面。是指要向学生传授丰富多彩的知识,而不是狭窄、局限的知识。具体包括四层意思:第一,既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知识,又向他们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第二,既向学生传授成人、做人的知识,又向他们传授做事、做研究的知识,教育始终要着眼学生既成好人又成优才。第三,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站到学科、专业、课程等整个知识体系及其发展变化的高度,不能满足于局部知识,无视知识整体及其发展变化。第四,既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又向他们传授实际知识;既传授成功经验、经典知识,又应适当介绍失败教训和前沿未定论知识,尽可能把生动鲜活的世界作为学生的教材,而不应仅仅把他们局限于课堂、书本等方寸之间。

美籍华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就现代高能物理发展问题进行演讲。虽然只有1小时左右的报告,但他的讲解却是站在整个高能物理的至高点上,用近乎全景扫描和动态变化的视野向人们清晰、透彻地介绍高能物理的相关知识,及其对现代尖端科技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全面影响。从内容、思路、方法、手段等各个方面真正体现了全面传授最有价值的知识。

再次,授知途径、方法和手段全面。素质教育必须积极开拓和综合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可通过教师课堂教学、领导行为示范、优美校园环境、广泛社会实践、丰富的生活锻炼,以及网络媒体、社区家庭等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向学生全面传授知识,不能以任何固定学校、单一课堂、死板教材等知识传授为满足。

(二)更有价值的知识

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施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与根基,也是对以往知识传授经验的科学总结。价值的最简单理解是指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潘懋元教授早就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传递人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如何高效率地传递人类最有价值的文化科学知识永远是教育所要研究的中心课题。”[2]所谓“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对学生素质形成、发展具有更大帮助、促进和提高作用的那些准确知识。当然它是个相对概念。就人类知识总体而言,不存在更有价值或更无价值之分,对任何知识的价值判断都要根据特定的对象需求、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一般意义而定。

首先,符合特定对象需求。即传授知识尽可能满足具体培养对象及其发展的特殊需求。在同一专业(学科、课程)教学中,注意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如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智慧潜能、原有基础等分别或有侧重地进行知识传授。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有些地方推行“学业后进,职业先修”的教学思路,也较好地体现了向学生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更有价值的知识,绝不仅是通过考试、有益升学、升大学或有利于取得较高学历、学位文凭的知识。事实上,凡是有益、有效促进学生素质形成发展的各种知识(包括成人、做人、做事和做学问)都是更有价值的。

其次,着眼根本培养目标。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内容肯定不同。比如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部队指挥员就应在一般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的平台上,着重传授部队作战指挥和各种军事专业知识,这是相对更有价值的……以此类推,概莫能外。

再次,考虑知识的一般意义。素质教育传授的知识应考虑具备的一般价值。如果撇开具体学科、专业、对象、目标等细节,只从一般意义来讲,更有价值的知识起码包括五方面:一是知识在其学科门类或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应有地位和基本功用;二是知识本身的组成、架构,及与相关知识的关联等;三是知识总结创造经过、抽象定论经验、实际应用前景等;四是知识的基本理论、核心内容、关键要点和严重空白等;五是知识所包含的一般方法论思想等。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揭示事物本质,反映内在规律,符合客观实际;同时概念准确,方法科学,例题、案例分析透彻,提供的参考书是相关书籍中最有见地的等。

笛卡儿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论知识。因此,素质教育过程教会学生科学获取、加工、研究、运用知识的方法、手段,这对新世纪学生来说,可能比获得具体专业、课程知识更有价值。

二、为何要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

首先,知识泛滥。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科学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知识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并渗透充斥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角落,成为决定社会乃至每个人发展状况的第一资源。人人随时都在知识信息的海洋中面临科学选择、有效获取、正确处理丰富复杂的知识难题。伴随网络等各种现代传媒的深度开发与广泛运用,每个人接受、加工的知识信息都是以往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教师有必要从全面的角度向学生传授更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需求不一。人的特殊性和食物的多样性使人们很难确定,究竟哪种食物更有利于具体人的健康成长。同样,由于受教育者的差异性和知识的广泛性,亦给提高素质过程对知识传授的内容选择带来困难。实现健康成长,人们须尽力挑选适合不同个体的最有价值营养。与此相似,素质的培养提高也必须运用多维而更有价值的知识教育不同对象。

再次,精力时间有限。社会的丰富多彩和知识的复杂多样,使教师、学生的时间、精力异常紧张,教师必须提高知识传授的速率、功效,以确保课堂信息饱满和知识传授的价值、效益。(www.daowen.com)

最后,有益知识内化。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只是完成素质教育全部任务的基础与手段,不是最终目的。促使知识内化,使学生形成素质,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追求。知识内化有很多要求,但知识准确和知识丰富是两个基本条件。知识准确能使学生少走弯路,知识丰富有益学生比较鉴别。这显然都是内化知识不可或缺的。同时,在知识稀缺、匮乏的年代,知识传授本身就有很高的价值——能独立完成教育任务。而当知识异常丰富的时代到来时,教育仅仅满足于知识传授则会大大降低其价值与意义。所以,素质教育客观需要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

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方法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没有任何统一固定的模式。一般而言,教育者可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

首先,把握社会需要及其变化。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背景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比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已经更全面深刻地融入世界体系,对外经贸交流和文化传播明显增多,具有国际视野、多元文化和对外交往能力的人才,已成为社会更广泛的需求。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就意味着在原有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需要相应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任何无视社会需求及其变化的人才培养,不仅易使“英雄无用武之地”,而且会浪费教育资源。

其次,结合学生特点。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全面走向和熟悉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他们各方面情况,针对其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优势潜能、发展前景等进行知识传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如果不了解学生,如他们的抱负志向、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全凭主观或习惯进行知识传授,必然无法向他们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所以,要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全面、深入、透彻地了解学生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立足系统的知识考察进行知识传授

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教育者必须对学科、专业、课程等知识体系进行综合动态的考察研究,掌握它的整体性、科学性,切实把握它的最新发展变化,从而实现向学生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近年来教育部提出并组织实施的“系列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计划”,无疑为向学生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该“计划”明确指出:必须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教材体系,剔除教材中过时陈旧的内容,加入现代先进、前沿知识;减少重复交叉内容,合理组织内容体系;删除过于繁琐模糊的知识,增添简捷明了而又科学准确的内容;减少抽象知识,贴近生活实际;增大信息量,赋予启发性。另一方面,我国近年高等教育改革普遍实行宽口径人才培养,在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又逐步扩大通识教育范围,各类高校普遍开设了选修课、实践课、自修课等,并把课堂教学与社会调查、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等紧密结合起来,增加知识传授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促进了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落实。

(三)采取多种途径、方法、手段进行知识传授

全面传授知识绝不是简单增加课堂灌注,更有价值的知识也绝不是老师欣赏或高考需要的内容。首先,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不能局限于固定老师的口耳传授,而要极大地拓宽教育领域,开辟新的教育途径,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向学生传授有益于他们的素质形成提高的各种知识。其次,再有价值的知识,如果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育活动就会徒劳无功。因此,教育者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再次,知识传授过程要力避单向、俗套、固定,应充分运用启发诱导、民主交流、互动研究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并根据知识内容和受教育对象的特点,在传统讲授、解析、讨论、实验等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条件,如多媒体手段、网上在线和远程教育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接受和全面理解。真正贯彻教学相长,鼓励探索精神,拓展思维空间,实行协作攻关,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自己主动多维地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四、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要求

(一)树立整体教育观

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育者都不能满足或局限于各自为政的阶段教育思想,要切实为学生素质的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共同努力。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往往过分强调阶段性小目标,缺乏应有的整体协调。基础教育(义务普及教育)与中、高等教育(专业教育)泾渭分明甚至脱节,结果不仅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形成提高,而且浪费了很多教育资源,甚至引起学生认识混乱。实施素质教育,各阶段教育目标必须紧密衔接共同服从和服务于总体目标,尽力与总体目标保持高度相关。否则,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就会流于形式。

(二)全面提高教育者素质

教师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如果他们自身素质不高、知识浅薄、视野局限、思想观念落后、授知方法单一,缺乏独特的经验积累,不懂或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那么,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同样无法实现。所以,教育者应该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尽可能把握最新理论、科技前沿和生活动态,具备较强的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传授的知识不仅具有全面性,而且具有更高的价值。

(三)需要兼顾个别学生情况

素质教育确实主张所有学生都应公平享受教育权利,不歧视或遗漏任何一位教育对象。但同时它还主张学生应各得其所、各展优长,使各具个性特点和优势潜能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必须兼顾所有学生。所谓“个别情况”,是指对那些具有特殊天赋或发展快慢非常明显的学生应给予个性化培养。对各类特殊对象,素质教育应有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如对知识接受、理解能力特强,具有特殊天赋的学生,要允许他们跳级、超越,鼓励他们学习更高深的知识,甚至建立特别教学班为他们提供适宜其全面发展的特殊营养。对那些不宜用一般过程培养的学生如像当初的爱迪生等,也应有鼓励和满足他们成长的相应环境、措施。素质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但绝不是让他们无差异地齐步前进,更不是单一地接受学校课堂教育。目前,随着素质教育探索的深入,高等教育对特殊学生的关注越来越普遍,像清华大学等学校,课堂知识传授在保证多数学生学好的同时,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出更宽泛、尖深的知识菜单,让他们学得更多、走得更远。基础教育也有类似情况,但对特殊学生的培养不敢提倡,甚至有些担心顾虑,这同样是片面和不必要的。只要不是揠苗助长,对特殊学生实行特殊教育因材施教的表现。虽然“个别情况”影响面小,但素质教育作为科学的教育方式亦不应忽视它。有人对日美两国中学生比较后指出:“一般说来,美国注重特长教育,非常奖励学生跳级,科目选择的自由度更是超过了想象。”[3]杨振宁教授根据美国教育的成功做法,一再提醒要关注“超常儿童”。[4]日本的学校管理则较少给学生提供这方面外部条件,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共同进步。我们开展的素质教育应汲取他们的优长。

为了保证传授知识具有更高的价值,教育者必须努力做到用实际言行证明自己传授的知识的正确性、有效性,绝不应在学生面前用自己的言行直接或间接否定传授知识的价值与效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