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即口头文学,它是人们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像神话、传说、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它也同样具有传授知识和道德教化的功能。
“花儿”是一种山歌,是东乡族民歌的主要形式,是在“回汉花儿”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蒙古族、藏族民歌的艺术特点,高亢嘹亮,并带有颤音,由低转高,婉转动听,独具特色。 “花儿”多在田野山间演唱,歌声高亢嘹亮、自由奔放、婉转动听。多用汉语演唱,人们也常常用花儿这种形式抒发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其内容和形式也十分丰富。花儿的歌词多为6句式,也有4句、8句、12句,甚至48句的。内容主要包括:反抗旧社会统治阶级压迫剥削;表现民族社会生活;表达民族青年男女真挚和坚贞不渝的爱情,追求新生活等。其中爱情“花儿”内容丰富、数量多、艺术性比较高,在东乡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语言生动活泼,比喻贴切风趣。除“花儿”外,民间小调也颇受欢迎,十分流行。小调一般多在新年或喜庆吉日时演唱。其内容也十分丰富,有控诉封建礼教的,也有歌颂新社会和爱情生活的。如《四季青》:
春季里什么花儿香?
牡丹花开园中香,
花红柳绿天晴日又暖,
小妹妹同哥去散心,
年龄才十八,
我的大眼睛,
哥哥把妹妹领上了行。
夏季里什么水儿清山泉的流水四季青,
花红柳绿油菜花儿俊,
小妹妹同哥去散心,
年龄才十八,
我的牡丹花,
哥哥把妹妹不忘下。
过去,东乡族虽都无正规的文字,但民间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叙事诗、神话故事、民歌、笑话、传说、格言、谚语等在民间流行都很广。东乡族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叙事长诗《米拉尕黑》《葡萄娥儿》《略略调》等,寓意深刻,影响久远,反映了人民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心理。(www.daowen.com)
《米拉尕黑》:东乡族最著名的叙事长诗。又名“月光宝镜”,是叙说一位叫米拉尕黑的英俊出色的青年猎手,用箭射下一片月亮,得到一面月光宝镜,而镜中留有一位叫海迪亚的美女的身影。米拉尕黑得到智者的指引,找到了海迪亚,以宝镜作媒证和聘礼,约定第二年完婚。但就在他们准备举行婚礼时,战争发生了。为了保卫国家不被侵犯,米拉尕黑在与心爱的未婚妻玛芝璐结婚前夕毅然出征奔赴前线,一去就是18年。临行时,二人肝肠寸断、难舍难分。米拉尕黑送半面镜儿给玛芝璐,玛芝璐也赠物给心上人。诗中道:
草木树棵根儿盘着根儿,
相爱的人心儿连着心儿,
玛芝璐姑娘哭出了声儿,
白手手捧出了两样物儿。
我送你一把白白的豆子,
开花的时节你的眼睛便会发亮,
我送你一双竹制的筷子,
端碗的时候你的手儿便会发颤。
战后回到家乡见未婚妻正遭一伙强盗抢掠。米拉尕黑由于神法的保护和指导,战胜强盗,与冯芝璐找到一处乐土,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故事具有传奇性,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生动感人。这部长诗共五六百行,可说可唱,深得东乡族人民的喜爱,是东乡族民间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反映了东乡族人民不畏强暴,追求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而《璐妇人斩蟒》的故事则反映了东乡族的婚礼风俗,表现东乡族女性的勇敢、智慧和自我牺牲精神。
《新媳妇打鬼》的故事则反应了女性的智慧。它讲述的是一个聪明的新媳妇巧治一个克扣工匠口粮的老土豪的故事,她把汤瓶放在土豪家的屋顶上,风吹汤瓶发出怪声,新媳妇假说是鬼在惩治不仁不义的土豪,最后终于让他付清了工钱和口粮。在这则故事中,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农村女性身上寄托着老百姓集体的智慧,表达着除暴安良、杀富济贫的民间立场。还有《哈利的传说》中智除蟒精的聪慧女子璐夫人,因为她的智慧和才干,得到了土司之位。
2.舞蹈艺术
东乡族民间舞蹈中明显地带有中亚一些民族舞蹈刚健、豪放、挺拔的特点。
“宴席曲”是在宴席场地演唱的一种民间传统乐曲,曲调优美,欢快明朗,节奏性强,有时还伴有简单的舞蹈动作。在婚礼之日唱的歌,一般通称家曲。由民间传统仪式曲发展而成,有散曲、说唱曲、叙事曲三种。散曲,一般指恭贺、赞美之类的内容,曲调很多,大多一词一曲,固定不变;说唱曲,兼说兼唱,由起头、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叙事曲,一般吟唱爱情悲剧故事和生活故事,多为二句式和四句式,可换调演唱。歌词俏皮幽默,曲调欢快明朗、优美动听。多在新婚之夜,由村里的男青年集体演唱,宴席曲多为2—8人的男子对舞,相互换位后,有屈膝半蹲、双手伏膝的行礼姿态。其基本步法一般是脚尖或脚掌先落地、膝部屈伸,使身体如波浪起伏,与头部的摆动、颤动相协调。手势有单晃手、双晃手、掏手、望月等,舞姿洒脱昂扬,表现了高原民族豪放、开朗和诙谐的性格。全村人都可同闻歌声,共享新郎新娘新婚的欢乐与喜悦。
“哈利舞”在东乡族传统的婚礼仪式上都要跳,通过歌舞尽情表达人们对新人的祝福,其曲调优美动听,载歌载舞,情趣盎然。关于哈利舞的由来,在民间故事“绿寡妇斩蟒”中略有描绘。据传在东乡的康持黑山中,有一蟒怪吞食人畜,扰得村寨不安。土司为此张榜招贤为民除害。一个被人称作“绿寡妇”的东乡族少妇,因丈夫被蟒所害,悲愤交集,便毅然应招前往。她提着一壶药酒,走至蟒洞,对跟随她的人们说:“我若喊‘哈利啊宏纳’,你们就往前行;我若喊‘折回啊宏纳’,你们就隐藏。 ”说罢她就进入洞口,将药酒放置蟒前。蟒闻到酒香,一饮而尽,便沉醉。绿寡妇就呼唤大家进了洞,不料蟒又睁开双眼,绿寡妇忙呼退众人。如此反复三次,蟒始醉倒,遂被众人剁成肉酱,为地方除一大害。此后,每逢喜庆日子,或当新娘被接到新郎家后,本村村邻、亲友要前来呼喊“哈利”表示庆贺。首先由邀来的“拿杜池”(民间演唱艺人)领头呼喊“哈利”,众人(一般是男人)相和,同时按节拍击掌,拍手背或双手拍腿,双腿弯曲如骑马状,左右横走转圈,并随呼声前进、后退等。且歌且舞的场面非常热闹,直至深夜。该舞蹈人数不限,成双对舞,其特点是刚健、豪放、节奏明快。这种古老的舞蹈形式,今天虽不常见,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对此仍记忆犹新。
“哲兹白”是东乡族穆夫提门宦中流传着的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宗教仪式中表演,舞者均为男子,动作以诵经的节奏为准。主要动作为:双手前后甩动两下,同时脚下动两步,然后双手在胸前交替拍胸,这时一腿稍弯曲,另一腿向前伸出。舞蹈特点诙谐、幽默、洒脱。 1964年在“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文艺会演”中,甘肃省演出的东乡族舞蹈《赶略略》(赶着毛驴去集市之意),就是以“哲兹白”为基础创作的,它所具备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曾获得群众的好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