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腾讯网络对青少年犯罪影响与治理:探索与思考

腾讯网络对青少年犯罪影响与治理: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腾讯为例论网络信息传播对青少年犯罪影响邓翡斐[1]一、青少年犯罪的发展现状(一)现状简要介绍及分析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相当严峻。这足以可见,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研究已是刻不容缓。那么在了解网络对青少年犯罪影响之前,对于网络信息目前传播发展程度,其可能通过何种途径来伤害青少年的成长等情况需要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腾讯网络对青少年犯罪影响与治理:探索与思考

腾讯为例论网络信息传播对青少年犯罪影响

邓翡斐[1]

一、青少年犯罪的发展现状

(一)现状简要介绍及分析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相当严峻。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称,“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进一步增加。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2]。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十五”期间,中国青少年人口总量由低谷开始爬升进入一个稳步上升期,而目前中国整体犯罪率,包括青少年犯罪率都处于上升状态,因此未来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当前,青少年犯罪现状是: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很大。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大约有15万未成年人因有违法犯罪行为而遭到公安机关查处,其中3万余人被判为少年犯。从这些数字中不难看出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形势较为严峻,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在逐渐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不仅仅是对社会稳定的威胁,更是对整个社会文化及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的冲击。青少年是我们未来的接班人,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宋庆龄曾说过,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待,但少年儿童的教育不能等待。并且,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自制能力较差,是非观念不明确,责任意识缺乏,这些都容易导致青少年好逞英雄,用相对极端的手段破坏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这足以可见,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研究已是刻不容缓。那么在这样的现状背后,对于其中原因的探究也是必不可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挖掘不断上升的青少年犯罪率来寻找到我们可以去改善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来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遏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

(二)青少年犯罪率提高的原因

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转型期间势必会涌现许多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符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整个文化体系及价值观的构建,同时也使得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其中伴随社会一定发展路途的即是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社会边缘化,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和增多。根据国家每年所统计的数据,青少年犯罪率逐步提高的本质,有以下几点主要原因:

1.社会历史

每个社会形态的发展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磨合和过渡才能更好的适应整个发展过程,从而产生适应当时社会的文化结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等。例如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开始,社会的历史就在不断书写,社会的意识形态便在一开始就逐渐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而不同。转看我国,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在商品经济化的条件下,社会发展和文化取向更多的向利益化倾斜,换句话说人民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进行各种形式的“圈地运动”,这使得人们对资产产生某种个人化的倾向,这就导致社会人与人的矛盾冲突。同时,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化和制度发展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随之而来的是收入水平的不同、城乡区域的差距、教育保障的鸿沟,因此产生对社会的反对感和犯罪率的逐渐上升。而青少年行为是社会发展能力的生动体现。在社会的意识熏陶下,在主流价值观的背后,一些无法适应激烈环境的青少年便开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家庭教育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造成目前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一个人的成长在习惯、行为处事方面往往要受到家庭的影响。离婚、家庭暴力、虐待等家庭问题往往使孩子在平时就产生一种“非幸福感”,从而使得孩子在性格造就上容易偏激、极端,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另外,在2009年对青少年犯罪者学历的统计中,高中以下学历的青少年占了37%。因为受教育程度的有限,这些青少年往往在很早到时候就进入了社会,同时又因为没有适当的学历水平,在是非对错的认知上或多或少存在偏差,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使得心理的成熟程度远远落后生理的成熟程度,生理上的“相对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

3.媒介信息传播发展

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如今各种新兴媒体争相发展,报纸、电视、网络在媒介市场争奇斗艳,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各种了解信息的渠道,还为人们勾画了一种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同时,因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模式,让媒介们纷纷挖掘新奇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来抓住受众的眼球,或者是通过语言的渲染来寻找人的猎奇边界。正因为目前媒介信息传播发展的迅速,一些只追求效益而非注重责任的问题便不可避免。例如电视中的节目为了追求市场份额,运用暴力色情画面,采用不适宜青少年成长的思想理念,这无疑对青少年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甚至让那些原本就在社会边缘的青少年最终慢慢反抗社会,从而减低自尊标准,做出违法犯罪之事。

二、网络信息传播样式

在大众媒介中,凭借信息量大、快速、匿名、信息审核标准参差为特征的网络,正逐渐成为媒介领域的领军,这也使得其所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为突出明显。那么在了解网络对青少年犯罪影响之前,对于网络信息目前传播发展程度,其可能通过何种途径来伤害青少年的成长等情况需要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里的网络信息传播样式即是代表目前网络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其发展路径中可以窥析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网络传播目前发展现状

如今是网络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传播因为其特性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有着无穷的生命力。相对传统传播方式,网络传播有其特殊性,例如时效性、广泛性、互动性等,正因为如此,网络传播发展迅速,全球网络普及率持续上升,无论在工作中、学习中,网络成为办公,交流,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同时,目前网民数量不断增加,网站数量和种类与日俱增,通过网络产生的新名词日益更新,这足以说明网络传播已成为人们看待世界和社会的“第三只眼”。

1.网民年龄特征

在网络发展的初期,网民年龄集中在20—35之间。第二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9.1%,其次是25—30岁(17.2%)和18岁以下(17.1%);30岁以上的网民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占比例相应减少[3]。随着网络的普及,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在各年龄段中都是最高的,网民在年龄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的特点,青少年始终为网民队伍的主力军。因此,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足以产生较大作用。

2.网民上网目的及动机

历次的CNNIC调查结果都显示,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依次是获得各方面信息、学习交流、工作需要和休闲娱乐。而网民在上网中获得的最为主要的信息是各类新闻,国外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4]。但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大众化、平民化,用户上网目的出现了明显的娱乐化倾向。其次,网民上网的动机有求知、满足好奇、消闲娱乐等。网民利用互联网获取外部信息、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别人的见解、决定自己的行为。同时,网民通过网络媒体增加见闻、满足好奇心、打发时间、寻求刺激,而猎奇更是驱使某些人上网和访问某些类型网站的重要内在因素。正因为这些动机和目的,网站纷纷在各自的信息内容和信息传播方式上下足功夫来更多地迎合受众,吸引受众。

(二)网络信息传播(以腾讯网为例)

人们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将自己生活的世界放大,而其中构成这个世界的便是网络上纷繁的信息。一条信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在网络的世界中蔓延,往往只需要一秒钟,千万人就可以从网络平台了解到该信息,并且通过自己的社交网络将该信息再一次传递于别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网络对人们了解周围所发生的事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来传播这些信息。

1.网络信息传播本质及特征

网络信息传播便是指信息在网络媒介中进行传播来获取信息的放大化和信息的目标吸收性。这些信息通过网络的再加工和再利用,往往有其特性。

首先,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网络传播可以不限时不限量地存储和传播信息,运行各种信息数据库,受众可以对历史文件随时进行检索。这使得网络上的信息大部分都可以永久的保存下来,良莠不齐的信息也同时被保存在网络世界中。

其次,低成本全球传播。网络信息传播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物理阻碍,实现了信息传播无阻碍化,使得受众低成本在世界范围内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信息来获取,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导致不良信息大量传播,防不胜防。

再次,超文本信息传播。在网络上,信息以超媒体方式组织信息,受众可以非常简便地进行相关信息的跳转。这种无限“洞深”的信息传播就会让受众迷失自我。网络信息传播在社会信息传播方面逐渐发挥它的重要性,使信息传播更快、更多、更广。在一方面,这有利于推进网站自身的发展和盈利,但另一方面却会造成一些问题的产生。借助即时通讯业务起家的腾讯由于拥有庞大而稳定的用户群,同时以娱乐为导向,在最近几年逐渐超越以严肃新闻集成为特征的新浪网,成为中国访问量最高的门户网站。并且,因为腾讯网下属聊天工具、网游的大量存在,更使其成为目前中国市场重要网站之一。但伴随其发展的还有一些网络不良信息的问题。因此,对腾讯网信息传播的研究又助于更直观和更生动的来看待目前整个中国网络市场的发展版图,并从其信息主要发布方式上更了解当前网络信息的典型构成和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性。

2.网络信息内容表现形式

目前,网络中的信息在内容表现上往往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大部分网站都具有综合性的特性,当然一些专业性网站通过例如只有视频播放等来传播信息也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但是这些网站在信息渠道方面一部分也会通过综合性网站来吸收采纳。腾讯网最为典型的门户网站,是传统意义上的综合性网站,但也有其独特性。

(1)热点文字新闻

热点文字新闻是网络信息最主要传播方式。我们说,信息最重要的是时效性,热点文字新闻包含时新性,内容焦点集中。网络传播的热点往往有时间段,在某一新闻时间,热点、专题、话题新闻常常围绕同一关键词,信息量大,观点丰富,是非扑朔迷离,网络信息传播在这一时候会给人变相施压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人强制接受某种观念,来影响传统的思维模式。例如,在前几年“艳照门”事件中,腾讯用大量的版面,专题做了关于这一新闻的报道,热点往往集中于相关明星的私生活话题,鲜有对于隐私权的关注。

(2)猎奇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从最早到目前已逐渐成为各大信息传播方式的主力军。在“读图时代”,人们在图片中相比纯文字更乐意花费时间来了解信息内容。因此,为了迎合市场,网站在图片处理上具有量大、猎奇的倾向。人们通过大量图片的链接,原本想了解的信息,却在一分钟之后变成了截然不同的信息内容的图片。

(3)视频

视频是目前网络信息传播发展最为迅速,同时点击率最高的方式。人们在适应了电视这种信息传播方式,而视频是电视的网络变异,它具有信息量大,生动直观的特点。以各种主题为背景的视频中,受众可以对信息有直接的了解,同时也更容易被视频中传达的信息所影响。例如前段时间虐猫事件的视频纷纷出现,有的暴力画面和当事人甚至并未打上马赛克,一些人认为这是自我出名的另一方式,这对之后虐兔等事件的出现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4)论坛

互动交流是网络的优势,而论坛是这一优势的具体化。在论坛中,受众无限制、匿名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方面是交流思想的绝佳途径,另一方面也是不良信息的高发处,偏激、不负责任、恶意诽谤等言论信息往往会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

(5)网络游戏

腾讯网在创始之初,就是以多种网游为特色来进行主打,如QQ仙侠传、QQ西游、幻想世界、寻仙、三国等。网游因其娱乐性、互动性、竞技性越来越成为年轻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和动机,目前逐渐成为娱乐化网络的主要产品,而网游中所传达的信息业越来越被年轻人所接受。据腾讯一项调查显示,一条热点新闻在网游公告处的点击率比在首页新闻版块的点击率高,这足以说明网游信息传递的潜在市场。

三、网络信息传播与青少年犯罪关系

而当前在网络各种信息发布方式下,青少年在网络中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以及通过网络浏览色情文献、图片和视频的现象十分严重。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在2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万,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其中高中生互联网渗透率已达半数以上。而《第21次统计报告》更显示其中18岁以下网民正呈现上升趋势。互联网络中的暴力、色情、反动等垃圾信息时刻威胁着我国上千万青少年网民的精神健康,潜移默化地影响、腐蚀与控制青少年的心理世界,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诱发青少年实施自杀、卖淫、不正当性行为等社会病态行为和越轨行为,甚至促使未成年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刑事犯罪

(一)网络信息传播负效应——信息污染

1.含义

信息污染,从字面上看指所传递的信息受到污染,如同我们平时所说的空气污染等,信息受到污染之后就会对健康的传播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对受众的价值观和认知产生阻碍作用,对传播生态、信息资源以及人类身心健康造成破坏、损害或其他不良影响。而网络信息污染问题与生俱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超越了传统的媒介地理,也超越了人类的心理鸿沟,带来了十分严峻的信息污染难题。广义的信息污染包括信息超载或信息过剩、信息垃圾和计算机病毒;狭义的信息污染仅指信息垃圾,根据资料分析,在全球信息系统中,文献中信息垃圾(包括冗余信息、盗版信息、虚假信息、过时老化信息、污秽信息等)所占的比例不少于50%,在个别学科领域甚至高达80%,严重污染了互联网中的信息源和信息环境,干扰了对有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2.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中最激进的思想家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认为,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对某种社会制度所形成的理论观点和价值观念,决不仅仅是通过所谓高深的理论获得的,更多的是通过通俗易懂的大众传播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获取的。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四川、重庆等地未成年犯管教所调查,93%以上的未成年犯阅读、浏览过宣扬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等方面内容的书报刊、录像带、碟片、网页等不良出版物。而这些出版物中,实属网络信息污染在目前,甚至不久的将来对青少年犯罪产生较大及深远的影响。信息污染因为冗余信息、盗版信息、虚假信息、过时老化信息、污秽信息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受众文化意识水平,阻碍受众接受有用信息。同时,因为信息污染有时具有隐蔽性,因此辨别意识不强的青少年往往会被看似健康的信息所蒙蔽;抑或是因为好奇,被带有暴力、色情字眼的信息吸引,而逐步被信息所污染。

首先,不良的网络信息造成青少年人格缺陷。网络世界具有虚拟性,人们可以在网络的世界里扮演各种角色与对方交流,可以畅所欲言,甚至可以为所欲为,不必承担任何的责任和后果,这样极易导致青少年对人际交往的道德标准的模糊,易产生对现实中的人的不信任,从而淡漠现实生活中与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关系。青少年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还会造成性格孤僻、或压抑,或敏感,喜欢独处,抽象思维丰富,不服从现实空间中的社会规范,往往具有某些严重的情感和精神问题,从而可能做出越轨行为。

其次,信息污染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和身心健康青少年长时间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占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导致青少年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下降,同时长时间上网会使青少年的视力下降,身体机能下降,长此以往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除此之外,过多的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会危害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长此以往会使青少年滑入犯罪的边缘[5]。(www.daowen.com)

最后,信息污染会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比率日益增高。青少年处在一个心理、生理成长都不够成熟的阶段,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是非对错面前还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再加上青少年自制力较差,平时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这就导致了在网络的世界中容易被黄色流毒、暴力文化、金钱至上等一系列错误的价值观所误导,于是在自我行为上逐渐以这类价值观所左右,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二)网络青少年犯罪的表现形式

据有关机构统计,2010年中国的网民数达4亿,其中25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超过1亿,而青少年网络成瘾数量庞大,约为2 400万。可以说,网络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甚至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均来自网络。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显示,80%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或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而犯罪。大量的案例证明,疯狂上网已经导致青少年亲情淡漠,他们往往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事物,从而形成暴力、乖戾的人格以致酿成悲剧。

1.含义

目前,因为网络信息污染而受到影响的青少年人数不断增加,其中实行犯罪行为的人数也每年都有所上升。受到信息污染影响而实行犯罪主要集中在暴力犯罪、性犯罪、财产性犯罪等方面。根据统计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财产性犯罪、暴力犯罪的数量占了大多数,这些犯罪已成为司法机关加大关注的主要方面。

2.表现形式

(1)暴力犯罪

前不久,CCTV《共同关注》节目报道了四川省什坊市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因网络游戏而引发的血案。被告人唐亮是当地一所中学的学生,自从迷上网络游戏以后,他就想尽办法逃学,后来干脆退学全天候地玩游戏,最终成为了当地一名网络游戏高手。除了唐亮之外,在当地还有一位网络游戏高手,这个人就是本案中的死者古世龙。唐亮的朋友田里说:“因为唐亮在网中杀了古世龙的朋友,古世龙就帮他的朋友在网中把唐亮给杀了。并且,在网络游戏中唐亮还娶了一个虚拟的老婆,然而这样的好事却遭到了古世龙的干涉。”在网络游戏中,唐亮被古世龙杀死过20多次,古世龙还在网上警告他,让他退出游戏世界,这让唐亮决定叫上几个平时一起玩网络游戏的兄弟,去找到现实当中的古世龙,最终像游戏中一样用刀将古世龙杀害,一场虚拟世界里的厮杀终于演变成了一场现实当中的厮杀。

暴力犯罪主要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方面,因为其暴力手段、暴力情节,往往会对犯罪对象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对社会的稳定和青少年成长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因为网络信息中包含暴力的内容,同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会对这些暴力信息进行美化、英雄化,这无疑对还在心理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是一种诱导,使他们以这些暴力实施者为榜样,从而将虚拟带入现实,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从而走向犯罪。

(2)性犯罪

性犯罪主要指强奸、猥亵、性骚扰等方面。如今,因为受到网络色情信息而性犯罪的青少年人数与日俱增。一些青少年因为自控能力不强,受到色情、淫秽内容的“熏陶”,往往利用互联网交友平台,约一些女网友见面,而后对其进行强奸等犯罪。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青少年运用各种方法,偷窥、尾随等性侵犯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我国刑法将强奸罪的主体年龄界定在14周岁以上,列入14周岁未成年人承担完全刑事责任年龄的8项犯罪中,在目前也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3)财产性犯罪

因为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一方面,青少年为了上网需要大量的钱财而实施盗窃、抢劫、抢夺的行为时有发生,同时又因为网络上信息污染,部分信息传播中包含实施犯罪的方法和手段,这便导致青少年互相学习其中的犯罪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2008年9月2日下午,普陀电信局发现该区勾山街道舟渔223号楼1单元、156号楼3单元及218号楼2单元的电话线被剪断,造成20多户居民通讯中断,并发现被盗电话费7 000余元。经过大量细致的侦查工作,发现住普陀区舟渔一住宅楼的傅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经查,傅某今年刚考上杭城某高校,因缺钱,利用互联网上某论坛里介绍的办法,于9月2日凌晨将舟渔住宅楼其他住户的电话线剪断后,接上自己的电话机拨打声讯电话,盗得账号和密码,涉案金额达7 000余元[6]。而类似这样的案例在如今早已屡见不鲜。

(4)侮辱、诽谤型犯罪

这类犯罪往往是因为一些言论的诱导。在类似腾讯的QQ空间、QQ论坛中,青少年经常可以看到关于一个话题的讨论,之后演变成两种观点的对抗,而后变成人身恶意攻击的言论,包含诽谤等。这使得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养成这类思维习惯,认为随意侮辱、诽谤他人不算犯罪。当遇到问题时,不是试着理性地解决问题,而是去攻击他人、侮辱他们,对校园、社会文明带来极大恶劣的影响,而自己也为之付出相应法律的代价。

(三)诱发原因(以腾讯网的信息内容为例)

那么造成上述这些犯罪的发生,网络信息污染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在传播方式上存在以下问题,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信息暴力化、色情化

这是目前青少年犯罪网络诱因最为主要的方面。网络信息制造商为了市场更多的效益,在信息处理上时常加入一些暴力化、色情化的语言描写或是网站粘贴出越来越多露骨、暴力的图片视频来博得眼球。腾讯网在新闻排版上,越位于下方的标题越暴力化、色情化。同时因为网络超文本链接,一条普通信息之后,往往紧跟着一些内容不良的信息。例如2011年3月25日腾讯首页上关于“女子2号线淞虹路站ATM机偷取他人钱款后被拘”的新闻下,在醒目位置就赫然有“川十万人‘踩桥’场面骇人”、“中国乳娘村”等新闻的链接。而在首页上网游位于显要位置,打开相应的页面,枪击声、嘶吼声,持枪的人物跃然纸上,吸引青少年的瞩目。同时,关于女性的专栏上,露骨、性感图片就有几万张,同时在每条新闻的页面旁边还会增加一些性感图片的链接。在快餐时代,网络信息传播认为只有那些暴力化、色情化的信息才会有点击率、才会让受众接受,但这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2.信息泛滥

互联网使信息获得共享和交互,但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的发布、传播失去控制,产生了大量无用信息,造成信息的环境的污染和信息垃圾的产生。因为在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以任何目的传播任何信息,发布的成本微乎其微,因此人们都逐渐成为信息的制造者,这便增加了人们利用信息的困难,阻碍我们寻找有用信息。同时,不良信息的大量出现阻碍人们的视线,这种现象为信息爆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约翰·奈斯比特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观点:“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信息社会里并不构成资源,相反,它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7]。我们的青少年,在大量信息的面前,往往会迷失自我,失去原本信息处理的能力和信息过滤能力,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陷入信息的泥沼中。例如腾讯首页和子页的醒目位置,设置了“SOSO”搜索引擎。一方面,我们认为,这为受众带来了便利,但同时更可能让青少年受到信息污染。2010年3月9日关于《女性患抑郁症是男性两倍》的文章下,相关信息包括《抑郁症妈妈掐死5岁亲生女后胶带封嘴欲自杀》、《北京东直门一商场内男子跳楼身亡,据称患抑郁症》、《未婚妈妈抑郁症病发4楼抛下亲生女被判缓刑(图)》、《法国幼儿园人质劫持事件劫犯患有抑郁症》、《视频:证监会一处长跳楼自杀,疑患抑郁症》等。而旁边设置的“SOSO”,更对“抑郁症”进行搜索,这些泛滥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间接养成。

3.信息失实

互联网在整体上缺乏传统媒体所具备的“把关人”,受众可以随意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信息在生产、传递过程中没有传统媒体的层层审查程序,没有人对这些信息的严谨性、真实性、权威性进行把关,而且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制造假新闻、假照片易如反掌[8]。同时,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造成网上信息真假难辨。带有巫术、迷信等内容的信息,还有无从证实的传闻、流言、诽谤等恶意传递的污垢信息在网络上不断传播。而像腾讯这样的门户网站,对于采集的信息往往很难做到全部加以审查,一旦信息不加处理和真实性审核,便会导致失实信息大范围传播,阻碍真实性显现,让青少年价值观扭曲,道德标准混乱,是非观错误划分。

四、网络信息传播对青少年犯罪影响的对策

——“三角形”保护模式

那么在了解了网络信息传播对青少年负面的影响下,我们应该寻找怎样的出路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就这一问题,我提出了“三角形”保护模式来作为对策,通过这一模式来尽量遏制网络诱发青少年犯罪数量的增长,同时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成长,在网络中学习到真正有用的内容和知识。

(一)“三角形”保护模式定义

“三角形”保护模式(Triangle protection mode)指的是通过网络媒体、政府和社会三方共同的努力保护青少年的健康网络环境,免受信息污染影响的保护模式。在这三方之间形成最为稳定的三角保护膜,通过同心协力,协调一致,一同创造和谐的网络信息传播环境,改善原本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二)“三角形”保护模式内容实施

1.网络媒体的责任

网络媒介在三角形保护模式中起着重要作用。青少年直接接触的便是网络媒体,其传播信息的健康与否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行为和价值观的养成。例如美国电脑伦理协会制定了“十诫”,美国互联网保健基金会的网站规定了八条准则,各大论坛和聊天室有服务规则与管理条例等。而英国在1996年成立的行业自律组织网络观察基金会来实行,其主要解决互联网上日益增多的违法犯罪问题,尤其致力于解决儿童色情问题。对于我国,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网络媒介正在不断努力。腾讯是目前娱乐网站的代表,其信息污染问题也代表了目前大部分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腾讯正在逐步加强了行业自律,其最近提出了“阳光·绿色网络工程”,同时也有例如中国文明网等网络信息对接平台。这样的措施对于改善网络环境有巨大的作用,也展示了网络媒体的责任。

2.政府相关法规及监督

政府在保护模式中担当宏观、间接的作用,通过相关法规政策来保障网络信息传播的有序和健康。例如美国政府在1998年通过的《网络免税法》中规定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促使商业色情网站限制未成年人浏览不良信息,这有利于遏制青少年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实施犯罪。我以为,我国目前亟待出台相应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中的合法权益的法规政策,这些规定的出台势必会在基础上为网络信息传播奠定一定安全的保障,从而促进和谐网络的发展。

3.社会监督,社会关心

我们不能因为网络中存在暴力、色情等污染信息而完全阻止青少年使用网络。这种完全的保护主义方式是消极的反对媒介的教育,虽然让青少年远离了媒介的污染,但同时也错过了媒介的滋养[9]。因此,我们社会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加强社会监督,对于不良网络信息及时进行举报,所以我们也需要完善不良信息举报政策。同时社会也需要加大力度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养,正如为了认真贯彻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指示精神,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增强青少年自身免疫力,积极发挥新媒体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作用,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于青少年成长的有效途径,中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国青年报、新浪网就共同发起过“大家E起来”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活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青少年犯罪加大关注力度,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整个网络环境一定会逐渐变好,变得更为健康有益。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多角度对网络信息传播问题上的解决,对信息污染的治理,我们的网络信息传播环境必将有所改善,这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极大的意义。我们的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茁壮成长也是未来国家、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让我们行动起来,为青少年创造美好的明天。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互联网在社会上的作用越来越大。网络信息传播将虚拟数字化世界与现实生活达到了完美的结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更大。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一旦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其求知的心智很容易被网络虚拟世界所吞噬,有的在网络信息污染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目前越来越多青少年因为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而受到影响,从而迷失自我,实施越轨行为,不断上升的数字直观的告诉我们改善网络信息环境已成为一个全社会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因此,加强网络信息传播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十分重要。

在探寻目前网络信息传播方面,信息污染对于青少年的确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因为网络的特性和其信息发布方式等,容易造成青少年价值观的扭曲和是非观的偏差。我们需要建立起通过网络媒体、政府和社会三方共同的努力地保护青少年的健康网络环境,免受信息污染影响的“三角形”保护模式。在这三方之间形成三角保护膜,协调一致,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并对青少年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完善他们的道德水平意识,媒体、政府、社会三方一同努力创造和谐的网络信息传播环境,改善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当然,对于探究青少年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是青少年心理养成时段的网络信息平台责任和相关网络信息安全也是需要我们去研究的,这些问题的更好解决必将对于我们完善网络环境,建设良好网络信息传播平台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相信,在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青少年的未来势必充满美丽的阳光。

【注释】

[1]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2]www.nes.gov.cn/10038/10001/2010/49413.htm,2011年2月1日访问。

[3]谢新洲、周锡生主编,匡文波编著:《网民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1页。

[4]参见匡文波著:《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29页。

[5]刘茹:《浅谈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危害及解决对策》,《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第4期,第309页。

[6]www.cycnet.com,2011年3月15日访问。

[7]约翰·奈斯比特著:《大趋势》,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56页。

[8]匡文波著:《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48页。

[9]葛进平著:《浙江农村青少年——大众传媒接触及影响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