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叫着你的名字:名字的诞生与意义

叫着你的名字:名字的诞生与意义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叫着你的名字有个小孩曾经给我出过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是你的,但又都是别人在用?”名字的诞生有点尴尬,因为是身不由己的,古人还好,父母起完名字之后,往往在姓名之外还有个“字”,供朋友使用。我对我的名字,不会太喜欢也不会不喜欢,只觉得作为一个符号马马虎虎凑合着。有的人对名字很讲究,起个名要斟酌半天。

叫着你的名字:名字的诞生与意义

叫着你的名字

有个小孩曾经给我出过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是你的,但又都是别人在用?”我当时还想了半天,原来答案就是“名字”。其实我不爱对名字做太多联想,也不是很喜欢那种爱拿人家的名字说事的人,总觉得只是一种符号而已。巫启贤也唱过一首闽南语歌曲《叫阮的名》,大概是出自一个马来西亚歌手,让我有点印象深刻,如今动笔写这个文章,我首先的念头就是想到了这首歌。

名字的诞生有点尴尬,因为是身不由己的,古人还好,父母起完名字之后,往往在姓名之外还有个“字”,供朋友使用。现在也不错,自己名字不喜欢,上网的时候也可以发挥创意,给自己来个满意的网名。作为教师,我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要记住很多学生的名字,我时常盯着一大班人名发呆,因为学生来自很多个不同的班级,每周只上一次课,而且太多名字重复,接触久了都似曾相识,有些名字让我一下子能感觉出到底是来自香港还是澳门,比如香港的很多有个“嘉”字,而澳门的很多有个“琪”字,似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名字。碰到相差一个字的,我往往会联想,这个学生会不会是那个学生的兄弟或姐妹之类的,如果这一届的和下一届的同名,我有时会瞬间有种不知道“今夕何年”的感觉。张爱玲在调侃完自己“恶俗不堪”的名字后,说到名字往往代表一种需要或期待,穷人的名字十有八九是叫“金贵”、“秀珍”之类的,因此出现这样的现象也不奇怪,名字粗俗的往往很有灵性,名字像小说的主角的反而个性乏味而呆板。对这一点我也有同感,有的人的名字通俗而土气,有的人的名字奇怪而生僻,但似乎都无法做到“名如其人”,但问题是,叫习惯了,大家都会觉得名字是自己的好,很少听到有因为名字不好把父母告上法庭的。

我对我的名字,不会太喜欢也不会不喜欢,只觉得作为一个符号马马虎虎凑合着。我的名字好像是上了小学才由老师给起的,之前,我一直是个无名的孩子,只知道根据风俗必须要和我大哥有一字相同,所以别人也只知道我的名字里必须有一个“汉”字,仅此而已。在村里所读的那一年给了我一生的回味。因为我的懂事和聪明而倍受宠爱,别人在读书的时候,我可以被派去帮老师煮稀饭或拣柴火之类的,做些其他的任何小孩子都会觉得比读书更舒服点的事情,所以我从小就似乎习惯了自己动手的自由。记得那个什么都教的老师还常常把课文编成歌让孩子们唱,当他有次想提问我的时候觉得有必要给我一个名字时,我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

我也不知道这个名字有什么意思,以前很想名字中有个“刚”、“强”之类的字会比较“Man”一点,后来我读到《诗经》上的“维天有汉”之类的语句,于是翻起一本古汉语词典,才知道“汉”是“银河”的意思,记得当时还很高兴于这个发现,油然而生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当时还在仰望夜空的时候,想要去找寻星空永恒的模样,才知道渺小如我是无法和那片浩瀚相比的。后来慢慢发现这名字也不错,挺有个性的,才慢慢地从心理上接受了。在互联网的时代,偶然用Google或百度搜寻一下自己的名字,居然发现没什么和我名字重复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生命无法永恒,但名字却会超越生命永远地延续下去,因此,每个人都有义务让自己的名字在这个人世间闪亮一下,即便是繁星万千的夜空中那颗瞬间滑过天际的流星。再后来,我有了一个很普通的英文名字叫John,那是大一的时候口语课上,那位来自津巴布韦的老师Anderson给起的,当时起英文名字主要是为了呼叫方便,因为外国人在叫中国名字的时候几乎没人能把音调弄清楚,记得好像当时我们班上有好几个名字的拼音非常拗口,老让他叫得舌头打结,后来就给每位同学起英文名,问到我的时候我说要通俗点的,因此他就给我起了这个恐怕是英语里最最普通的名字,而且在俚语里面还有“厕所”的意思,但我也不想换了。我的第一首歌曲习作就叫John’s Christmas Song,是那年圣诞节的时候给老师的一个别出心裁的礼物。后来等到自己也当了老师时,我的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大都叫我“阿John”、“John Sir”、“John老师”等等,有的马来西亚的同学则常常叫“Teacher”或连名带姓加上“Teacher”,很少有人叫我的姓,我喜欢这样的五花八门的叫法,它们让我觉得亲切而随意,而且是一种活脱脱的多元文化的体现。(www.daowen.com)

有的人对名字很讲究,起个名要斟酌半天。帮人起一个别人喜欢的名字,也是一种创造的快乐,比如我就曾经给人起过很不错的英文名字,而且那理由说起来让人爱不释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喜欢普通的,也有人喜欢不普通的,所以帮忙起名的时候就得避开Mary、Joanana、Kathy之类的,考虑一些冷门点的,记得有次我给人家起了个Fiona,让她激动了好久。有时候上网,我会看到起古怪名字的一些新闻,也经常看到诸如求名字的帖子,例如“我中文名叫孟庆海想起个英文名请各位帮帮忙”然后我看到各种各样的回复,正经点有的说“Harley、Harvey、Henry、Martin”等,也有不正经的说“Hellen、Susan-Meng、Soft-sea”,还有直接起“Sea”让人看了觉得有点好玩。另外,也有人喜欢把名字和其他东西挂钩起来,比如我的母亲就在给我大哥的女儿起名字的时候,她说孩子缺水少木,起的名字应该含“水”含“木”,他们在讨论立户的时候,我还开玩笑说干脆学邻居的阿伯起个“水木”之类的名字吧,后来我想了一个字“霖”,以至于现在我侄女的名字和小名相差了很多。

文章的题目就是名字,好的名字往往能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当然,接下来的文笔也很重要,如果一个好题目下面是乱糟糟的内容,就有点类似与一个徒有其表却没内涵的人打交道一样。我写文章有点偏离汉语表达的习惯,往往需要先有个名字,题目弄好了,有创意的话,写起来就非常顺手。重要的东西先明确了,再展开来写,这似乎有点符合英文“演绎法”的行文顺序。按道理说,写完文章再起名字的比比皆是,汉语的“归纳法”往往让写作的人在写完文章后才有了起题目的必要。但我不行,我的习惯就是必须先有一个题目,而且要是一个充满创意的好题目就最好不过了,我曾经把一些文章结集打成目录,有个小学老师偶尔过来,拿着看了半天,说以为那是一首诗。

不妨再走远些来说说书名,我比较欣赏早先的一些书的名字,例如鲁迅的《朝花夕拾》、何其芳的《画梦录》等;当代的一些诗人给自己的书所命的名也往往不错,例如瞿永明的《纸上建筑》、西渡的《守望与倾听》等,到了新时代,连名家的书名也似乎还俗了,例如刘绍棠的《野婚》、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等;而有些新生代写手,往往名字起得很响,但内容却不怎么样,例如《你说你哪儿都敏感》等等;至于说有人把《水浒传》包装成《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则纯属某些书商哗众取宠的无聊之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