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爱与不爱:爱的力量与困惑

爱与不爱:爱的力量与困惑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谈些爱与不爱的问题一在爱这个问题上,从俗和超脱都是常见的选项。很大程度上,爱意味着爱别人,也是让这个世间变得美好的原动力。被爱的经历往往会不知觉地被我们用来衡量自己,增加信心和鼓励,只有成熟理性的人才能走出这种爱的迷思。世界上有爱者,也有被爱者,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你不否认你曾经着迷过,但那些爱的时候很有意思的举动都成了不爱时的无聊举动。

爱与不爱:爱的力量与困惑

谈些爱与不爱的问题

在爱这个问题上,从俗和超脱都是常见的选项。大部分人选择了从俗,因为它带来的现实快乐是显而易见的,于是他们有正常的“拍拖”,正常的婚姻,正常的生儿育女,顺顺当当而且其乐融融,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相反地,也有人视爱情为一切,试图把它拔高到一个生命的高度以求超脱,于是他们就会爱得不那么正常,比如不合常规的“早恋”或者“晚婚”,比如“门不当户不对”,比如悬殊较大的年龄差异,比如天各一边的地域相隔,还有比如那些“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传说……我总是认为,在那些所谓的“非正常”的爱情里,在那些貌似“不般配”的婚姻中,其实所含的爱之成分更多更纯粹。当两个差异极度悬殊的人走在一起的时候,除了慨叹类似“鲜花牛粪”之类的生活哲学以外,我们唯一剩下的就是钦佩,钦佩爱的力量之伟大了。

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我都一直想找到一个人。我希望自己能全身心地爱着她,也希望能被她奋不顾身地爱着,爱得游离于现实,一无所有到只剩下爱,那爱情也理所当然地被上升成为一种宗教并被加以膜拜崇仰,按我当时的理解,只有把爱情置于一切之上,才能求得最大程度的理解和“相依为命”。什么为爱献出一切,为之远走高飞,浪迹天涯,生死与共等等,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我曾经希望自己所有的文字和歌声都是为一个人而写,所有的生命活动也是为了一个人而转的。这似乎可以说是一种“文艺爱情”,只不过它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当事人,而是文艺。

把爱情上升为宗教也许并不可笑,问题是必须找到一个和我有着同样想法的人,所以我一直无法找到。如果爱是一个擂台,一个出色的拳手是需要旗鼓相当的对手。后来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往往在对一个女性产生兴趣的时候,就通过歌唱或写作来排解那种欲念,而当我完成了创作释放了那种“爱”的必要性和紧迫感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自己已经没了那种刚开始的欲念了,似乎变得有点不那么渴求爱了。“真爱需要等待”,但等待的背后是蹉跎的青春。“大器晚成”,但“晚成”的却不一定能成“大器”。超脱也许不是坏事,但过分的追求就变成对自己的委屈。

也许,随着年纪的增长,每个人都终归要选择从俗,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

我们无法把握爱情造访的时机,正如我们无法确定其他的方方面面的机遇什么时候会降临到我们的生活里一样,爱情是一种生命的机遇。孤独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安慰自己:其实爱情随时都会来造访,说不定是明天,说不定是明年,也说不定是在很老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碰到爱情,即便像《廊桥遗梦》里的那个摄影师,同样也算是邂逅了一份真爱。抛开道义等的角度不谈,摄影师的悲哀就在于人过中年才遇到感觉。或者更说不定,一个人必须到了晚年,才能告别宿命的流浪,抵达梦中爱情的故乡

很大程度上,爱意味着爱别人,也是让这个世间变得美好的原动力。被爱的经历往往会不知觉地被我们用来衡量自己,增加信心和鼓励,只有成熟理性的人才能走出这种爱的迷思。有一次我在整理散抽屉文稿时,发现了一封泛黄的信,那是多年前一个对我动过好感的女孩写来的,重新翻读,我为那种青涩年代所表露的心思感到不胜唏嘘。当时我不以为然,现在却发觉怀念有加。这也许是一种回返:年少的我成熟世故,等上了年纪却幼稚茫然,对爱的态度变得单纯而柔和,温情而感性,更渗透到精神层面。

世界上有爱者,也有被爱者,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往往,被爱者仅仅是爱者心底蕴积了好久的那种爱情的激发剂。“情到深处人孤独”,在灵魂深处,爱其实是一种很孤独的感情。年轻的时候我们都追求爱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被爱,却往往只是索求而不懂给予;年纪慢慢大了之后,在虚弱和无助中开始憧憬那种被爱的感受,但往往也沦为需要给予爱的那一方。到底是爱别人好还是被别人爱更好,有时候我们自己也解释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爱别人使得我们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而被爱,却容易增长我们的惰性,让我们不思进取。(www.daowen.com)

一个大学生在BBS这样“朴实”地写道:“我马上就毕业了,虽然也曾经有过女朋友,可是我已经不喜欢她了,我是爱的时候真爱,不爱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然而我没有勇气告诉她,我想其实她也已经知道我不喜欢她了,可她却不面对现实,我真的很内疚……”当不再不清楚的时候,一切就再简单不过了,这就是“不爱”的事实,几乎无法挽回。

有时候我们实在无法掩饰对爱情的失望之情,因为不管怎样轰轰烈烈地爱过,落实到生活杂碎的时候,其结果都是大同小异的。那个曾经情深意切的人也许会和你哭闹折腾没完没了,也会多疑猜测歇斯底里。感觉这东西很奇怪,它是人际关系和人情世事最大的基石,而且层层相连,环环相扣,互为影响,前一个感觉牵连了后一个感觉。感觉对了,所有的差异都是相互吸引的理由,感觉不对劲,所有的差别变成了离开的借口。于是总有那么一些时候,你发现自己真的不爱。你不愿和她热切的眼神对视,不愿听她诉说,不愿亲近她,不愿与之共饮一杯水,共躺一张床,不爱就是不爱,你勉强不来。你感觉到本能的拒绝和排斥。你不否认你曾经着迷过,但那些爱的时候很有意思的举动都成了不爱时的无聊举动。

加谬认为爱情是一种“混合物”,是一种“高级复杂情感的杂糅品”。他未免带着哲学和理性的眼光来看待。爱情作为情感“化合物”,其感性成分本就占得多一点,怎么可以用理智来归纳呢?感觉消失的时候,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否则伤害就成了彼此的爱之方式。若说女人是所学校,我想,有的学校会让你成长进步,满载丰收的喜悦,而有的学校却让你一事无成两手空空,灰溜溜地耗尽金钱、时间和青春。那么,真正的爱情在哪里?真正的爱情也许只有在文艺作品里,在文字或歌声中,有颜如玉,有爱如风,有浪漫似水的情节,而现实生活里很难。

爱是不能用太多的理智来检验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虽然我对爱情有足够的“聪明”,但更宁愿守着某些过时的理念,从而获得讴歌爱情的理由。

有的女人说,“我们分手吧”这五个字该由女人来说,因为男人说这五个字太残忍、太没风度了。即使男方首先不爱她,也应该由她先提出分手。这样,女人就会赢回一点尊严,永远记得是她首先不要男人了,这样她也不会太过记恨。这话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在我看来,有这样的想法的女性大都是在自我安慰,一种典型的阿Q式的精神胜利的体现。她们这样的所谓“洒脱”刚好给很多“花花公子”可趁之机,使得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游戏,也多了许多不负责任的男人。很多男人通常做的,就是在不想承担爱情责任的时候对女性越来越冷淡,让她自己觉得没趣,然后主动说:“我们分手吧”。

爱是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让人产生比饮了美酒还美妙的陶醉;比喝了琼浆还甜蜜的回味。它更能让人发现自我,感受自己孤独的缺憾,强烈地渴求着“曾经失去”的另一半。爱,原来是让你意识到自己的不完整,意识到需要另一半来补充。因此,当面对成为必然的分手时,“伤心总是难免的”。分手往往给人太多怅惘,深深地感到孤独。没有什么人可以持久地等待你,不管是当初你爱上的,还是爱你的。当曾经心灵相契的人开始变得不可理喻而且原形毕露,这也验证了一个说法,即,没有被分手检验过的爱情似乎有点不可靠,因为爱过以后剩下的东西最能检验出一个人的真相。但如果真的分手了就最好断得一干二净,有的女人喜欢“藕断丝连”,其实这是最要不得的,对自己对后来者都不公平,往往弄得一团乱麻理不清楚,真正有情义的反而是那些放得很彻底的,正如秋天那些毅然凋落的叶子,其实是在成全来年的新叶,从而成全了整棵树。

人需要干脆利落,该断则断,该结束更不能流连忘返,感情如此,世事更是如此,否则人只会陷在过去里跟自己的往事纠缠不休,永远也走不出过去所设下的圈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