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看他们的脸
广州一家报纸最近有则“李肇星写信感谢为其诗作谱曲的民间作曲家”的报道,让我读起来感到相当的滑稽和幽默:“民间作曲家”黎老激动地对记者说:“惊喜地收到了前外交部长李肇星的诗歌集并附有亲笔感谢信……”见到记者,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大信封……黎老高兴得手舞足蹈。在收到退休外长的诗集后,黎老晚上激动得睡不着觉。他花了三天的时间把诗集里的诗全部通读了一遍。然后精心挑选了其中的11首来谱曲……
这个新闻也许很多人看来很正常,前外长的做法平易近人,这样的报道司空见惯也没什么不妥,只是让我感到好笑的是这位比李肇星还大3岁的七旬长者,怎么就“激动”得这般不成体统,我估计精通各国文化的李外长应该不会对此引以为豪,身为外长也该很理解西方文化的个体和平等意识,估计也不太愿意看到别人对他“激动”成这个样子,何况是比他年纪还大的长者。想想看,当词曲作者需要就作品进行心平气和的沟通时,一个激动得语无伦次的人要怎么跟他交谈呢?也许“官贵民贱”的思想在中国太根深蒂固了,我们当然不能指望“作曲家”都像贝多芬一样有在王侯面前昂首而过的傲骨,但这位受宠而“惊喜”得“睡不着觉”,“小心翼翼”又“手舞足蹈”的长者,写出来的东西也许值得好好听一听,应该会再次“打动”听众,甚至于听出鸡皮疙瘩来。
再说一个事。我第一次学会充分利用时间是在大学时,当时频繁的会议让我们不胜其烦,有一次在每周例行的学习会上,一个系里的辅导员在台上读着报纸的社论,他读得心不在焉,听众听得味如嚼蜡,我忽然心血来潮,在心里默默地把他读的每一句话翻译成英文,那时候我发现自己精神高度紧张,之前的那种无聊劲一扫而光,那次体验让我学会了在没意思之中发现些许有趣的事。还有一次也是组织学习会议,内容是看电视播放的关于治理官员腐败的,照例是这样的一个景象:电视上一个个当事人在那里声泪俱下的忏悔着,底下认真在看的人寥寥无几,看书的看书,闲聊的闲聊,领材料的领材料,拉家常的拉家常,一派典型的国人开会模样。虽然也是事不关己,我却看得很认真,因为既然来了就好好看,一种为人处世的风格使然。然而那样的学习会却让我无法专注,因为周围的声音实在有点吵,但我管不了那么多,也无法象从前那样靠“同声默译”来打发,只好盯着那些画面,看那些被“双规”的官员痛哭流涕的模样,于是灵感大发,一个不请自来的构思在无聊的催生下应运而生。那时我想到了之前读过的本文开头提到的这个报道里黎老激动的脸,忽然就想到改动一个歌名并写篇文章来表达一番:
——你看你看他们的脸。(www.daowen.com)
在我看来,这样的脸有一个共性,都是被中国根深蒂固的“官”文化所扭曲的脸,并且都缺少了一点类似“男人味”的可贵气概。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何况是男人的骨头,更不能轻易发软。我很少提到“官员”这个词,也不会把它毕恭毕敬地捧为行动的准则和指明方向的带路人,在我看来,那只是个职务分工的中性词语,和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然而在“官”文化包围的环境里,很多东西开始变味。很多人在“官员”面前丢了该有的“生而平等”的“不卑不亢”的“傲骨”,太多的捧场也使得“官员”的脸也偷偷地在改变,自然而然地撑起了类似“架子”的东西。君不见很多大官小官地方头目,平日里谁不是道貌岸然威风抖擞的?考核时哪个不是优秀,哪个不是道德模范?但当某些官员的真面目被揭开,居然会反差得吓人一跳。更令人不屑的是,那些在电视上一改平时威风的官员,原来竟是那样的软骨头没底气,实在是无可救药了,完全没了当初的“傲气”和男人味。拿着抄来的检讨书在作秀,这样的忏悔怎么去感染别人呢?
从另一方面看,官员的脸之所以变成这样,老百姓也不是没有责任,每当我看到某些“官”飞黄腾达洋洋洒洒,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要说那是人家的自由倒也罢了,可当我看到平民百姓或朋友圈子里,某些人提及“官”的时候,那种习惯性谄媚相仍然比比皆是,就很让我觉得悲哀了。它显性表现在很多官员身边都毫无例外地会围绕着两三个“马屁精”,他们对上献殷勤,对下摆架子,对上卑恭必然伴随着对下倨傲,这是拍马屁者毫无例外的必不可少的另一个德行。隐性表现就更加层出不穷了,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的甚至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可能看不出来,但旁观者也许更清楚。比如很多学校的办事机构像衙门,教辅人员对处在最低层的学生指着鼻子呼来喝去。
“今天这个学校怎么对这些学生,这些学生明天就会怎么对这个社会”,在北京攻读博士学位的台湾女孩任怀乡如是说。某天我就在学校的一个教学楼发现办公室门上的两张标语,写着“办公场所,学生止步”和“××中心,严禁学生串入”,对学生的“不当一回事”跃然纸上。学生来办公室当然是有事要办才来的,“止步”了怎么办?另外,请注意这里“串”字的使用。还有一次,一个暑假的黄昏,我去图书馆借书,大厅空无一人,只有值班室的门卫在那里埋头挫着指甲,我于是轻轻问了一声是不是不能借书,他头也不抬地应道:“借个屁啊”,我估计他以为我是怯生生的假期留校的学生,在想要发作一下之前不动声色地说:“你一直就是这样对待前来咨询的学生吗?即便是学生你也不能这样回答呀,这是什么工作态度呢?”他抬头一看赶紧满脸堆笑地解释说假期没有开馆,前倨后恭,判若两人,这种很常见的门卫文化也是“官民文化”的体现,想到毕竟每个层面的人混口饭吃都不容易,我也就懒得计较了,而且拍桌子大声叫嚷也显得没什么格调,纯属浪费心神。
现代公民的一个重要素质就是应具有平等意识,所谓职务有高低之分,社会分工或个人偏好有不同,但人格却无贵贱之别,在以“教书育人”为主要任务的学校,应该杜绝所谓的“官文化”和人为分等级的“金字塔”,“官本位”的思想更应该离得远远的。老实说,我不是很有兴趣写这样的文章,人生可做的美好的事情太多,该探究的问题也不少,官位之类的追求也越来越远离了我的价值判断体系。何苦在应付完一件无聊的事情(看电视)之后,接着做更无聊的事(写感想)呢?只是当我拉杂地写下上述的文字,忽然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时间,干脆不谈了,封笔一走了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