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搭错车》插曲《请跟我来》带来的青春回忆与文艺评论

《搭错车》插曲《请跟我来》带来的青春回忆与文艺评论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搭错车的请跟我来最早知道梁弘志这个人,是因为电影《搭错车》里面的那首插曲《请跟我来》,那是一首我到现在都还十分喜爱的歌,因为作品很好,更因为那是一种大学时代无比美好的青春生活的印记。《搭错车》开了华语电影音乐的先河之后,接下来的琼瑶电影也搭上了正确的“车”,成就了不少传唱一时的流行歌。我是一个思想传统又有点前卫的人,这种“搭错车”式的回顾让我觉得仿佛是走到了时代的最前列。

《搭错车》插曲《请跟我来》带来的青春回忆与文艺评论

搭错车的请跟我来

最早知道梁弘志这个人,是因为电影《搭错车》里面的那首插曲《请跟我来》,那是一首我到现在都还十分喜爱的歌,因为作品很好,更因为那是一种大学时代无比美好的青春生活的印记。2004年10月30日,梁弘志去世的时候只有44岁,我通过媒体看到了梁弘志的照片,又是一阵惊愕,原来他长相是如此的典雅,也许“典雅”一词用来形容一个男人有些不妥,但用到他的歌上却再恰当不过了。有人说梁弘志的歌从来不是上天入地的大手笔,却是精巧小品的代表,乐坛对梁弘志如是评价:“他的歌曲总是百转千回,赚尽感动;他的词总是清新隽永,诉尽心声。加上他很少只作曲而不填词,因而其作品的词曲搭配更为细腻贴切,放眼如今流行乐坛,这样的创作人真是少之又少了。”

梁弘志的名字也许不是很被别人熟知,但他的歌曲很多人不可能不熟悉,有些歌很有份量,能在时光长河的淘洗中沉淀下来而不被冲走,比如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苏芮的《请跟我来》、姜育恒的《驿动的心》、千百惠的《想你的时候》、谭咏麟的《半梦半醒之间》和《像我这样的朋友》等等,这些早已成为过季的经典老歌,曾是我青春时代耳熟能详的,在每个简单美丽的旋律背后,都烙着我练习吉他时的所走过的那些日子,我也曾将它们的歌词和旋律背得滚瓜烂熟。当时曾用不是很娴熟的吉他指法,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弹唱这些略带忧伤的歌曲,并在感动听众前先把自己打动了。

时光的列车不停地驶向未来,这是一个不停地向前看也向钱看的年代。我知道或许会有些人不经意地搭错了车,回到原点并遭遇这些我曾经深深喜爱过的音乐,在一个充满商业气息和嘻哈喧闹舞曲的年代回望,喜欢《搭错车》的不妨“请跟我来”,重新搭上回返的车穿越时光的隧道……

作为一张电影原声音乐大碟,《搭错车》可以说是华人世界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成功实验,专辑由六首歌曲和四首配乐完成,在电影音乐尚未在华语电影里引起重视的1983年,《搭错车》夹带着以歌为主的华人传统欣赏习惯,如一声惊雷震惊了观众和听众。事实上那些以改编歌曲主旋律来完成的配乐在如今听来也确实略显单薄柔弱,然而歌曲却历久弥新,24年过去了,至今听来却依然是情真意切。

由苏芮和导演卢戡平合唱的《请跟我来》是里面的最打动我的作品,对一个导演而言,这样的声线已经是很难能可贵了,一开唱就感觉到一种温柔的气质慢慢铺开。“我踩着不变的步伐,是为了配合你的到来,在慌张迟疑的时候,请跟我来……”,简单而又细腻的蓝调,婉转悠扬缠绵的低诉吟唱,布鲁斯无奈无尽的哀伤紧紧抓住了听者。但我更喜欢的是后面几句珠联璧合的和声,“当春雨飘呀飘的飘在,你滴也滴不完的发梢,戴着你的水晶珠链,请跟我来”,那种“春雨中滴不完的发梢”,是要用天才的诗意才能写出的,传达了岁月流逝的一种伤感,令人听起来会有一种想哭泣的冲动。(www.daowen.com)

苏芮唱的《是否》是出自罗大佑的作品,她的演绎显得开放和大气,弦乐的背景更有一种黑夜过后是黎明的开朗,和后来罗大佑本人演唱的爵士味很不相同。这首歌很有深度,同样是缓慢地铺垫,到高潮时则声音突然上扬,完全是心底的呼喊,更道出了一个用情至深的人的体会“情到深处人孤独”,让人感觉淋漓酣畅,荡气回肠,岁月的长河里有了它也是一种残美。

题目和高潮部分都取自闽南话走街串巷叫买酒瓶子的吆喝声的《酒干倘卖无》,是候德建最为人所熟知的一首作品,歌曲蕴含着极强的反思哲学和自省意识,“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每每听到这个歌,我们都会被它惊醒和震憾,并在音乐里反思。苏芮那略带哭腔的嘶喊,让我们忍不住有些汗颜,也许我们都该反复地思考这些最最简单的问题了,这些我们在一次次的社会变速中茫然地将它们丢弃到很远的东西,而当音乐再次响起时,是我们该捡回一点什么的时候了。

《一样的月光》则是来自李寿全的作品,总体框架取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风靡美国的重金属音乐,可是在快慢的转换间还是能够很清楚的感受到台湾音乐人那传统的唯美气质,更为称道的是这首作品在并不长的5分39秒里却频繁地更换着节奏的速率,而弦乐队也在这一次次的变幻无常中将音乐之风忽疾忽和地吹起,苏芮的声音是同样的带点冷漠甚至麻木的,除了歌曲最后一句唱得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之外,这首歌几乎也是无可挑剔的。很多年后有一次在K T V,我一个好朋友偶然点了这首歌,画面居然是“动力火车”的,那是我第一次听他很高调地开唱,想到高潮部分我暗自为他捏一把汗,果然到了高潮部分上不去,于是很自觉地降了八度继续唱,呵,后来听“迪克牛仔”的翻唱版,居然也是如此处理的,我听到了一种属于男人的可爱。

应该说,音乐和电影的搭配,促成了作品的成功和长久的生命力,《搭错车》邀请到了梁弘志、罗大佑、候德建以及李寿全等这些几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台湾流行乐坛最精英的创作力量完成了这部电影的原声音乐创作,而这不仅是他们第一次的相聚,也是他们最后一次的相聚。好电影配上好歌曲,能使彼此都生色不少,增加“煽情”的成分,西方电影历来有这样的传统,从早先的《卡萨布兰卡》里的《时光飞逝》到近期的《面纱》里的A La Claire Fontaine、《断背山》里的片尾曲He Is a Friend of Mine等等,不一而足,而象《搭错车》这样的大规模地配入好的插曲和主题歌,这样的例子早在西方也是有的,美国电影《毕业生》(The Graduate)里面就有保罗西蒙和加芬克尔的好几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斯卡堡集市》(Scarborough Fair)、《沉默的声音》(Sound of Silence)、《四月来了她将》(April Comes She Will)等等。《搭错车》开了华语电影音乐的先河之后,接下来的琼瑶电影也搭上了正确的“车”,成就了不少传唱一时的流行歌。

我们现在有的只是用钱堆成的电影,已经很难找到这样用心去做的电影了。我是一个思想传统又有点前卫的人,这种“搭错车”式的回顾让我觉得仿佛是走到了时代的最前列。也许在艺术或音乐上没有什么过时不过时的,它永远是一个圈,终点也是出发点。而得益于网络我才有机会从关于梁弘志的一个新闻想到更多的东西,并再次找到这个老片子,再次聆听了其中的歌曲,而这种由衷的喜欢似乎也同时证明,音乐的负载是可以造就另外的更为深远的经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