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码混杂(Code mixing)和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很多语言学家所关注的语言现象,指的是在话语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eties)。通常被看作是发生在双语或多语的情况下的言语现象,或者在同一语言的标准变体和非标准变体之间发生,甚至在同一变体的口语或书面语中也有这样的现象。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聚集的地区,也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典型地区。那里的语言文化现象丰富多样,多语并用,多言并存,因地而异,类型繁多。作为多元文化共存的重要范例,东南亚地区语码混杂和语码转换的各种现象均有存在。
在历史上,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曾经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同时也是福建广东的华人迁徙或移民的主要目的地。除了各个国家地区的本地语言之外,比较有影响力的就是英文和华文。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在当地大力推行英文教育,英语在政治、法律、经济等领域占主导地位,英语是这些地方非常重要的交际语言。而近百年来,流向东南亚的福建和广东籍的华人移民则是为了谋生而背井离乡,他们大多数是务农经商的人士或者贫穷的劳工,所讲的母语都是闽粤等地的方言。这种多民族、多语言的特点,也随同历史变迁一起在不断变化着,并随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逐渐丰富起来。可以说,东南亚的语言混杂与语码转换是与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语言和底层市井语言搀杂融合息息相关的。
东南亚华裔留学生的语码混杂和语码转换由于其多元的文化背景,具体情况以及成因都较为复杂,但总体说来可以分为三种情况。首先,最为复杂的是多语情况下的语码混合,例如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一些把英语当做第二语言的前英美殖民地国家,这些国家的华裔留学生的语言能力最强,他们是最典型的“多语并用”的范例,很多人是“多语天才”,一般都会几种语言,但是似乎都不是很精通,因此在谈话中本地语、英语、华语(即汉语普通话)、广东话、福建话(或如新马人所称的Hokkien,实为闽南话)、客家话等等夹杂着使用的情况屡见不鲜。其次是双语或同一语言的标准变体和非标准变体之间的转换,一般发生在香港、澳门、台湾的留学生里。港澳生的语码转换主要涉及广东话和普通话或英语或葡萄牙语之间,这与广东话在当地的影响力之大不无关系。而台湾学生的语码混杂情况相对比较少,其国语里掺杂闽南话的成分似乎并不明显,“台语”(即闽南话)只是散见在某些比较粗俗的口头禅里。最后一类也较为简单,就是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家,这些国家留学生的语码转换情况和欧美各地的华裔留学生一样,与其所受的华文教育的程度有关,华文程度高的语码混杂相对少些,受华文教育少的经常会出现与其当地语言相关的语码转换现象。(www.daowen.com)
全球化进程主要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为参照系,它对海外华人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全球化进程中,华人要面对自身语言文化的这些摩擦,求得调适并达成一个宽容的认识,也就是说,东南亚华人华侨的语言文化整合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必然。华裔新生代所面对的是怎样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获得一种平衡,在全球化所提供的广阔的文化语境中获得更多的对话和更多样性的发展,并且能保持民族性,进一步明确并凸显海外华人自身文化的特质。海外华文教育历来被认为是海外华人传承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全球化浪潮中,它应该肩负着传承、发扬中华价值观及接纳吸收先进文化的双重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化为他们提供了一次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在全球化推动下,有望演化出更高素质的华人族群。
全球化语境下国际贸易,国际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信息社会的形成都促使地球上的大多数语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吸收陌生的外语材料并插上异域文化的标签。由于华商网络的扩大发展,强化了华文教育的使用价值与民族亲和价值,华人自身活动的全球化将对语言文化教育产生很大推动作用。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和商品市场日趋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意识应该成为一个众望所归的理念。在语言问题上徒有激进民族主义的立场也是不可取的,对于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而言,这种感情用事的态度很容易陷入文化自闭症的泥潭,这也是在全球化时代,海内外中华儿女应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应该从跨文化交际研究出发,认识到语言、思维、世界观与文化生态等因素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影响性。培养学生使用双语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真正做到视野广阔、行为得体、举止规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里占一席之地。华裔新生代留学生如果要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更应该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元性,既要“多语并用”,也要“双语精通”,重点培养自身的优势,提升自身的国际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成为贯通汉英双语、双文化,能更好应对全球化和信息时代挑战的精英。
当今,海外华裔新生代所面临的挑战是,在成为“全球人”的同时如何把握“民族性”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随着语言之间的不断接触传播,中英两种语言应从多元文化中不断地吸取营养,展示着各自不同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今后世界上无论是文化的发展还是经济的发展都不会按照纯粹的东方模式或西方模式展开,更多会出现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局面。作为未来的“国际人”,华裔新生代留学生更应该重视“international”一词所包含的“相互”和“之间”这两层含义。我们相信,在经济全球化资讯一体化带动下,以前那种单元的封闭的文化教育思想将会逐渐地为多元的开放的教育思想所取代,语言教育在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应该在促进各族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方面也发挥其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