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音乐文化教程:先秦时期传统音乐之发展

中国音乐文化教程:先秦时期传统音乐之发展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的思想是完全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的,并对其后的儒家音乐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音乐文化教程:先秦时期传统音乐之发展

二、先秦时期传统音乐文化之发展

乐律学的发展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已经创立了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理论”,以及宫商角徵羽“七声音阶”的最初形式,我们称之为“古音阶”或“旧音阶”。并在此基础上,旋宫转调的方法也开始应用。但直到战国时代,在文献中才开始明确提出旋宫理论。七声音阶出现之后,五声音阶和六声音阶仍旧与之长期并存,并且自古至今五声音阶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另外,根据《管子·地员篇》记载,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三分损益法”。它是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在《管子·地员篇》中只算到五个音,而在《吕氏春秋·音律篇》中已经算全了十二律的弦上音位。

《管子·地员篇》:“凡将起五音,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生羽。有三分而去其乘,以是生角。”

根据其列出算式为:

使用“三分损益法”计算出来的用弦分长度代表的音的高低关系,即称为“三分损益律”,也称为“五度相生律”。但是“三分损益法”中出现的“黄钟不能还原”、十二律在运用中不能旋宫转调的问题,成为后来历代的律学家不断探索的主题。

器乐的发展 西周的乐器已经发展到了将近70种,陆续产生了吹奏乐器、弦乐器等,但还是以打击乐器为最多;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最被重视的乐器是笙和竽,另外还出现了筝、筑和笛等新型的乐器。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出现在西周时期,依照制成乐器的不同材料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为“八音”分类法:

值得注意的是,1978年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大型乐器宝藏。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音乐考古有关音乐史料的空前的重大发现,弥补了中国音乐史无音响可循的缺陷。

曾侯乙墓葬属战国初期,楚惠王五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432年。墓葬中有编钟一架65个、编磬一架32个(出土后大部分粉碎)、25弦瑟12件、十弦琴1件、五弦琴1件、鼓4件、箎2件、排箫2件、笙5件,共计124件。整个乐器墓葬布置按照宫廷宴会场面排列,气势宏大。

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便是曾侯乙编钟,因有“曾侯乙”铭文而得名。它包括甬钟45件,钮钟19件,及楚惠王所赠鏄钟1件,共计65件。按形制不同,以大小及音的高低为序组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3层钟架上。钟架平面作曲尺形,全长10.79米,高2.67米,表面髹漆彩绘,架旁有漆木锤8个、漆木棒2根。钟上均有篆体字铭,除“曾侯乙”铭外,还有标音铭文及乐律铭文,共计2800多字。编钟呈扁圆型,分为鼓部和隧部。经实测,每钟都能敲出两个乐音,且为三度音程。曾侯乙编钟音律准确,音色优美,低音浑厚低沉,中部高音清脆悠扬。它的音域十分广泛,总音域包括5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备。中下层部分除了能演奏C大调外,还可转E、D、G、A等四五个以上的调,迄今仍可演奏。该编钟设计精巧,工艺水平极高,代表了我国当时高度发展的灿烂的音乐文化,是研究先秦音乐史与青铜铸造工艺的珍品。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www.daowen.com)

曾侯乙编钟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十弦琴(上)和五弦琴(下)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箎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排箫

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末年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百家争鸣时期,先后出现了儒、墨、法、道、阴阳、杂诸家等音乐美学思想,各家内部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相互辩难又有所交融,其中儒家的礼乐思想、道家的自然乐论以及墨家的非乐观点共同奠定了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其重要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他们始终主张礼乐思想,提倡音乐。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认为音乐对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以及改造社会风气有很大的作用。孔子的思想是完全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的,并对其后的儒家音乐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孟子提倡“王与民同乐”,更强调人民的重要性。荀子系统总结了儒家的思想,并对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且针对墨家的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评。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墨子,他的重要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与儒家学派相对立的“非乐”思想,即反对音乐。他的观点从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出发,认为音乐使“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老者不得息”,使统治阶级“弦歌鼓瑟,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享受音乐就会劳民伤财、误政以至亡国,所以提倡“非乐”、“乐之为物将不可不禁而止”。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老子最为著名的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大音希声”:“一方面是就‘道’本身而言,指出‘道’的一个特性——听之不闻而蕴涵至和;一方面是就合乎‘道’之特性的音乐,即理想音乐而言。”[4]他追求一种自然无声的境界,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庄子主张“清静无为”、“无言而心悦”,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三类,崇尚“天籁”的“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的音乐,反对人的主观作用。

以上三个重要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中。以儒家学派起的作用最大,主要原因是它所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它的理论被统治阶级利用和夸大,成为一种工具,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