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吴鸿
吴 鸿
吴鸿,陕西西安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63年出生。1980—1984年,在西北大学生物系药用植物专业攻读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后,旋即又在西北大学植物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所细胞室从事研究工作。1991年9月,回到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学成留校任教。1997—1998年,于瑞士联邦苏黎世高等理工学院细胞所作博士后研究。1999年,于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先后被评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2003年,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植物系合作科研,为博士后研究员。2003年起,任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2006年起,任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2008年起,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工作业绩
1999年,兼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员会委员、常委; 2002年,兼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委员;2004年,兼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2004年,兼任广东省政协委员;2006年,兼任广东省政协常委;2008年,兼任全国政协委员。
此还,还兼任教育部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学术委员会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Global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及《中草药》《植物学报》《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植物科学进展》《生命世界》杂志编委。
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项目,如:提高畜禽抗病力的新型植物药紫锥花的产业化研究,油菜抗果荚开裂基因的克隆及其利用,芸香科植物分泌囊发生方式及精油合成场所定位研究,抗病毒草药紫锥花的引种栽培、产业化及抗病毒兽药开发研究,松科植物树脂道细胞超微结构和树脂合成场所定位研究,广佛手、广藿香规范化种植(GAP)研究,佛手、巴戟天的栽培及加工,松科植物树脂道细胞中树脂合成场所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发表多篇论文,列举部分如下:Programmed cell death involved in the schizolysigenous formation of the secretary cavity in Citrus sinensis(SCI收录);Abnormal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mutant phenotypes link chloroplast polynucleotide phosphorylase to the phosphorus deprivation response in Arabidopsis(SCI收录);In- duction of Tetraploids from Petiole Explants throughColchicine Treatments in Echinacea purpurea(SCI收录);Color channel selection,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and exposure time optimization of image analysis for Planar Chromatography and Gel Electrophoresis(SCI收录);Sequetial actions of pectinases and cellulases during secretory cavity formation in Citrus fruits(SCI收录);Influence of gene dose on in vitro culture responses of purple coneflower(Echinacea purpurea L.)(EI收录);Microscopy and bioinformatic analyses of lipid metabolism implicate a sporophytic signaling network supporting pollen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SCI收录); An image analysis system for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quantification and its validation(SCI收录);Studies on the production of comptothecin in in vitro cultured roots of Camptotheca acuminata(EI收录);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plant regeneration in centipedegrass(SCI收录);Germination and Dorminancy of Seeds in Echinacea Purpurea(SCI收录),《忍冬属植物花药的特化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SCI收录);《黄檀属模式及新异名》(SCI收录);The INDEHECIENT protein regulates unequal cell division in Arabidopsis fruits(SCI收录);Secretory Cavity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Essential Oil in Fruits of Citrus medica(SCI收录);Anther culture and haploid plant regeneration in purple coneflower(SCI收录);《荔枝花蜜腺的结构发育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SCI收录);Reduction in vacuolar volume in the tapetal cell coincides with conclusion of the tetrad stage in Arabidopsis thaliana(SCI收录);《越南篦齿苏铁小孢子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SCI收录);Defects in nucleolar migration and Synapsis in male prophase I in the Ask-1 mutant of Arabidopsis(SCI收录);Cy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pectinase:the cytochemical evidence for resin ducts formed by schizogeny in Pinus massoniana;Ultrastructure of sieve elements in root protophloem of Arabidopsis thaliana(SCI收录);《油松雌球果的发生和发育研究》(SCI收录);An alternative Mode of Elimination of Resin from Epithelial cells of Resin ducts in Pinus sylvestris(SCI收录);Comparative anatomy of resin ducts of the Pinaceae;Ultrastructure of the resin duct initiatin and formation in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SCI收录);Histological study of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vitro of adventious roots in minicuttings of apple rootstocks of M26 and EMLA9(SCI收录);等。
1997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8年,获中国植物学会先进工作者;1999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1年,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2003年,获广东省首届“教学名师奖”;2004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4年,获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8年,获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课堂就是工作的主战场
从教16年来,吴鸿先后承担了9名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课程,无论是临时授课,还是已经讲授了10余年的课程,都认真对待,充分准备,做到有教材、有教案、有答疑。即使对上过多次的课,也从不敢怠慢,总是认真备课,添加学科进展内容。充分的准备,认真的态度,再加上开朗风趣的语言表达,深厚的科研知识背景,保证了每节课都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们普遍反映:上吴老师的课从来不会感觉艰涩难懂,他能够把深奥的理论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印象深刻。
为了把课上得更好,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吴鸿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应有的科学知识。近年来,在完成大量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主动参与教学改革。全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尤其是狠抓教学内容改革。(www.daowen.com)
在任教研室主任期间,组织教师开展《植物学》教学大纲讨论、课程内容讨论、实习基地调研等活动,并积极开展编写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要的《植物学》《植物学实验指导》教材。吴鸿充分认识到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课程的系统性,但对学生的思路拓展不够。所以他讲课,总是在尽量保证课程的系统性的基础上,更多地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过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除采用多媒体教学外,还负责制作了植物学网上课件,为学生不受时空限制进行学习提供了条件。此外,在实验课教学方面,改革了全校10余个大农学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统一实验内容、统一实验进度,规范教学过程,促进了学生同步提高。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更新,使学生植物学理论水平、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10年的建设,“植物学”课程已成为广东省精品课程,植物学科也发展成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植物学教学团队在吴鸿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为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回顾10余年的教师工作,同时结合自己上大学时老师的影响,吴鸿深深地认识到,在大学教育中,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巴拉诺夫所言: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
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实验室,吴鸿都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他历来认为“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喜欢发牢骚——骂社会、贬学校,甚至攻击党和国家。这些言行是不符合教师的身份的”。吴鸿也历来主张,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对社会要有感恩之情,对明天要有美好的憧憬,对人生要有高远的目标,而不是牢骚满腹,愤世嫉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年轻人健康成长的阳光和雨露。
讲课时,吴鸿十分重视用杰出科学家的事迹来启发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比如,在讲植物分类知识时,他就会给同学介绍国际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的事迹。希望同学们学习吴老师那种淡泊名利、献身科学的精神,对教育学生不要急功近利、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是相当有意义的。所以,在吴鸿的课堂中,一直都注意树立“偶像”,以正面的典型和语言引导学生。对于研究生,同样需要引导,但更多的是通过科学研究培养实证精神和责任意识。
“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结构植物学是植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但目前在国内外却是一个备受冷落的学科。吴鸿也曾经试图改变研究方向,因为吴鸿在瑞士主要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而在美国的合作研究工作是分子遗传学领域。但吴鸿并没有这样做,理由很简单,吴鸿在西北大学师从胡正海教授,在结构植物学领域受到专门的系统训练,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不仅为他日后系统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吴鸿指导和培养较高水平的结构植物学方向的紧缺人才确立了方向。现在看来,吴鸿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吴鸿的研究目标明确,工作系统深入,普遍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前进的道路总是艰辛又曲折的。刚到华南农业大学时,人生地不熟,没有科研经费,没有完善的实验条件。和母校西北大学相比,心里不免有些失落。西北大学植物学学科目前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而其强项又是结构植物学。在那里从未因经费而发愁,也从未为实验仪器使用而奔波。来到华农,一切得从零开始。怎么办?吴鸿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决不能等、靠、要。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条件,结合以前的工作开展研究,研究工作不仅没有中断,而且水平还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主动开展实验室的建设,并利用学校“211工程”建设经费购置了必需的照相显微镜和切片机等仪器设备。同时积极申请各类基金,尽管连续3年一无所获,但并不气馁,终于在2003年同时获得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项省级课题资助。在这些项目的支持下,加倍努力,近10年共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20余篇。
吴鸿深信,只要播种,就会有收获。回想这10年来,尽管是最辛苦的10年,但也是最充实的10年,最有成就感的10年。在这10年里,吴鸿付出了心血,收获了快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后。作为“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学”,吴鸿无悔于他的艰辛付出,更庆幸甜蜜的回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