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黄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

黄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黄力黄力黄力,1978—1982年,西北大学生物系读书,取得理学学士学位。1996—1998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副研究员。1998年至今,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研究员。2000—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10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2003年至今,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基础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黄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黄力

黄 力

黄力,1978—1982年,西北大学生物系读书,取得理学学士学位。1983—1985年,攻读加拿大Guelph大学微生物学系专业,后获硕士学位。1985—1988年,在加拿大Guelph大学微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88—1993年,就读于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生物化学系,为博士后研究。1993—1996年,在美国Pomona学院工作,任助理教授。1996—1998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副研究员。1998年至今,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研究员。2000—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8—2010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2010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

2001—2008年,任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至今,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基础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另还为美国微生物学会及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

工作业绩

兼任Extremophiles执行编辑(2007—2011),《微生物学报》副主编(2007—2011),Research in Microbiology编委(2010年至今),《中国科学》编委(2009年至今),《科学通报》编委(2009年至今),Archaea编委(2010年至今)。

发表多篇论文,列举部分如下: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interaction of the crenarchaeal chromatin protein Cren7 with DNA; An SF3 DNA helicase encoded by plasmid pSSVi from the hyperthermophilic Archaeon Sulfolobus solfataricus unwinds DNA as a higherorder oligomer and interacts with host primase;Accurate DNA synthesis by Sulfolobus solfataricus DNA polymerase B1 at high temperature;The Sac10b homolog in Methanococcus maripaludis binds DNA at specific sites;A stabilizing alpha/beta-hydrophobic core greatly contributes to hyperthermostability of archaeal;Biochem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Cren7,a novel chromatin protein conserved among Crenarchaea;Multistate folding of a hyperthermostable Fe-superoxide dismutase(TcSOD)in guanidinium hydrochloride: The importance of the quaternary structure;A novel Sulfolobus nonconjugative extrachromosomal genetic element capable of integration into the host genome and spreading in the presence of a fusellovirus; Characterization of a hyperthermostable Fe-superoxide dismutase from hot spring,Interplay between primase and replication factor C in the hyperthermophilic archaeon Sulfolobus solfataricus;Oligonucleotidecleavage and rejoining by topoisomerase III from the hyperthermophilic archaeon Sulfolobus solfataricus:temperature dependence and strand annealing-promoted DNA religation;Spindle-Shaped Virus STSV1:Virus-Host Interactions and Genomic Features;Cleavage of double-stranded DNA by the intrinsic 3'-5'exonuclease activity of DNA polymerase B1 from the hyperthermophilic archaeon Sulfolobus solfataricus at high temperature;Two conformations of archaeal Ssh10b:The origin of its temperature dependent interaction with DNA;Crystal structure of a DNA binding protein from the hyperthermophilic euryarchaeon Methanococcus jannaschii,Ssh10b,a conserved thermophilic archaeal protein,binds RNA in vivo;Modulation of hyperthermophilic DNA polymerase activity by archaeal chromatin proteins;Sulfolobus tengchongensis sp.nov.,a novel thermoacidophilic archaeon isolated from a hot spring in Tengchong,China; DNA topoisomerase III from the hyperthermophilic archaeon Sulfolobus solfataricus with specific DNA cleavage activity;Purification of a reverse gyrase from the hyperthermophilic archaeon Sulfolobus shibatae using a simple procedure;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TP-dependent DNA ligase from the hyperthermophilic crenarchaeon Sulfolobus shibatae;等。

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85—1988年,获Guelph大学签证研究生奖学金;1986—1987年,获美国安大略省研究生奖学金;1983—1985年,获中国教育部公费出国留学生基金。

亲历见证祖国科学振兴的14年

黄力于1982年在母校西北大学考取国家教委派遣出国留学生,1983年赴加拿大Guelph大学留学。先后于1985和1988年获得微生物学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去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应聘担任加州Pomona学院生物系助理教授。1996年,辞去教职,携全家毅然回国,结束了在北美近13年的学习和工作。对于黄力来说,回国并不是一个困难的决定,因为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要留在国外,他说他需要生活在自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报效祖国。

从艰苦创业到国际平台(www.daowen.com)

如同黄力在其求职信中所表述的那样,他对于回国后的工作想法很简单,即找一个地方,摆一个摊子,做自己的专业,争取在国际相关领域中“兴风作浪”。

但回国后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出于专业背景和兴趣的考虑,黄力选择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研究所安排给他的住房位于北郊——当时属城乡接合部,环境条件较差,经常尘土飞扬,商业几乎不存在。因此,生活很不方便,即使要打一个电话,也得走10分钟,去打收费电话。回国前,黄力在南加州的Pomona生活工作了3年。Pomona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其景色当初曾让第一次去参加求职面试的他目瞪口呆,流连忘返。刚回国时的工资收入也很低,生活开销主要依靠在国外时的一点积蓄。面对环境和生活上的巨大落差,黄力没有抱怨,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努力适应。因为他相信:这是为了追求必须付出的代价。

但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则让黄力感到为难。我国科研单位在那个时期的条件颇为窘迫。研究所用房紧张,想尽办法给他安排了一间26平方米的房间,兼做办公室和实验室。除了几把桌椅和一个巨大的折柜之外,房间里一无所有。黄力手头的启动经费是3万元。他精打细算并经过反复讨价还价之后,购置了最需要的11件设备,当然全部是国产的。一年之后,只有一个小烤箱依然工作,其他设备均报废了。

黄力从事极端嗜热古菌遗传机制及其环境适应性的研究。古菌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多生活于极端自然环境。当时国外做此类研究的人还不多,国内则更少。黄力在这一研究中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可想而知,在当时的条件下,黄力计划要做的很多工作在国内是无法开展的。本着能做多少做多少的想法,黄力带着一个研究生开始了回国后的创业:自己没有仪器,设法借用别人的;困难的实验无法做,就先做简单的。就这样,在国外启动后带回来的项目很快取得了进展。1998年,黄力回国后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国际微生物学领域著名刊物J.Bacteriol上。在国外期刊特别是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在当时还是很大的事情,因此所里给了他很高的荣誉。受到这一成果的鼓舞,黄力对于在国内做出高水平工作的自信心大大增强。1999年,他成为研究所第一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之一。从那以后,黄力回国后的事业发展迎来了转机。随着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国家科技投入的大幅度增加,他终于可以开始全面展开早就想实施的研究计划。2003年以后,一系列重要成果开始涌现,他陆续在Mol Microbiol,J.Virol,J.Bacteriol,J.Biol Chem,Nucleic Acids Res等高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注意。2005年以后,黄力还多次应邀在国际专业大会上作报告。2006和2009年,他两次作为共同主席之一,在北京主办了国际嗜热微生物学术大会。目前,黄力应邀担任了极端微生物专业刊物Extremophiles的执行编辑、《微生物学报》副主编,还担任Research in Microbiology,Archaea和《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刊物的编委。经历了回国之初的艰辛,却赶上了祖国科学的振兴浪潮,作为亲历者和见证人,黄力心中经常涌动着一种独有的自豪。

明智的抉择

在确定回国之时,黄力作过很多抉择。其中,他认为最明智的选择之一是加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的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当时,科研装备条件普遍较差,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装备的重点实验室则相对好很多。重点实验室的共享设备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回国之初经费不足的困难。更重要的是,重点实验室是一个凝聚人才的地方。黄力回国后即担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在实验室主任的带领下,他充分利用原有的学科积累,积极推动极端微生物研究,与兄弟单位合作,于1998年启动了我国第一个微生物基因组计划。2001年,黄力担任了实验室主任。从那以后,他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终于打造出一支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极端微生物研究团队。该团队于2004年获准主持极端微生物“973”项目。2007年,以黄力为学术带头人的极端微生物研究团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这是微生物领域的第一个基金委创新群体。现在,我国的极端微生物研究已经充满自信地走上了国际舞台。

从娃娃抓起,迎接中国科学春天

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期间,黄力对于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印象深刻。他认为,正是西方厚重的科学文化底蕴才造就了其现代科学的辉煌。西方科学家不仅致力于探索未知、创造新知识,还自觉承担向社会传递科学知识的责任,构筑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这种科学传承和知识传播意识是西方科学文化的重要基石。西方现代科学传入中国已有百年历史,但至今中国尚欠缺科学文化和土壤。近年来,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科研条件的改善和人才队伍的壮大,中国已经成为科技大国。但是,中国还远不是科技强国。究其原因,应该是科学文化尚不成熟。基于上述认识,黄力回国后即自觉参加科普活动,希望能够为中国的科学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在中国科协青少部的主持下,他先是参加了跨世纪青少年培训计划,指导来自北京八中少年班的两位十二三岁的中学生开展一个小课题的研究。一年后,两位同学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代表中国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并获得了三等大奖。在此后的十年里,黄力参加了北京市科技俱乐部的活动,先后接纳多批来自北京市的优秀中学生,在自己的实验室进行科学实践。参加这一活动的很多同学在一些大赛中获得了奖项。但是,黄力对这些奖项并不看重,他一再表示,他只是希望能够提供机会,让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同学能够走进科学、感悟科学,让他们在经历了科学实践之后,能够对自己的未来做出理性的设计。黄力对科普活动的热心也为他自己赢得了荣誉。2002年,他获得了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的称号。近年来,黄力大力倡导科学文化,在科技俱乐部里开展了科学论坛活动。他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科学文化必将在中国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到那时,中国科学将迎来自己最为明媚的春天。

转眼之间,黄力回国工作已有14个春秋了。在回国之初,他遇到了没有想到的困难,而如今,他又为中国科学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的发展速度惊叹。黄力经常回忆起第一次到微生物所的情景。那天正好是大雨过后,街道满是积水,跑了一趟之后,他的一双皮鞋也就报销了。那时,实验大楼前的街道坑洼不平,街边常见摆摊叫卖的,楼里供电也不稳定,时不时断电。2007年,微生物所搬迁至奥运园区。研究所的新大楼设计精良,环境宜人,与国外许多研究机构相比也丝毫不逊色。在亲身经历了这一巨大变迁之后,黄力感慨良多,他庆幸自己赶上了这个腾飞的时代,为自己能对中国科学的崛起作出一份贡献而自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