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科学院院士——吴如山
吴如山
吴如山,陕西西安人。1939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197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获得地球物理博士学位。欧洲科学院院士。被西北大学、同济大学等聘为客座教授。现为国际地震与地球物理协会波传播委员会地震波散射分会主席,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地震模拟与成像实验室主任、教授。
现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教授吴如山,由于对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反演问题基础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和深远影响,于2002年10月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欧洲科学院是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对于科学和技术作出重大贡献、致力于人类和平事业、最杰出科学家组成的群体,是最负盛誉的欧洲学术组织之一。其宗旨是推动和平与技术进步、促进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和发挥科学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被认为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最高荣誉之一。目前,国际上仅有极少数的华人科学家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吴如山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国际地球物理学界崭露头角,是华人中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地球物理学家,也是国际上少数最顶尖的地球物理学家之一。除了在地震散射领域的突出贡献外,目前由他领导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地震模型与成像”实验室,及他组织的由20多家国际石油公司资助的“小波变换在地震勘探中波传播与成像中应用”项目,在地震成像这个石油勘探最关键的技术领域,成为世界的领头羊。欧洲科学院院士的荣誉,吴如山当之无愧。
吴如山在西北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回到母校,将他为母亲积攒的10万元人民币捐献给母校,设立“贞仁吴氏奖学金”,他对母校的深厚感情感动了无数西大学子。在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之际,吴如山首先将这个喜讯告诉母校,作为对母校培育之恩的报答。吴如山来信表示,他欠祖国和母校的太多,一定要为母校作更多的贡献。
在给西北大学孙勇校长的信中,吴如山写道:“过去由于家境贫寒,我们兄弟姐妹又多,母亲的生活极度节俭……但她深知儿女上学求知的重要。儿女们的学业成就是她最大的骄傲……我父亲去世较早,但他也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不管是在家庭多么困难的情况下,他都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母亲名‘张松贞’,父名‘吴曰仁’。因此我建议将这奖学金命名为‘贞仁吴氏奖学金’。”
吴如山教授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工作,是该校地震模拟与成像实验室主任。1957—1962年,吴如山就学于西北大学物理系。1978年年底,吴如山作为新中国第一批访问学者赴美。随后几年里,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并于1984年获得了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这一年,吴如山45岁。(www.daowen.com)
“儿行千里母担忧”,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的儿子远渡重洋,留在身后的是母亲对孩子长长远远的牵挂。1981年,吴如山回国探亲,看到母亲年岁已高,又患有高血压,他意识到自己应该供母亲颐养天年。返美后,他从自己微薄的生活费中节省出每一分美金,到了1984年已经积攒了一万多美元。“当时我满心高兴,觉得以前不懂事,只是母亲为我操心尽力,自己从来未有机会略尽孝心,现在总算有机会报答母亲了。”坐在西北大学萃园的房间里,吴如山深深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然而就在毕业前夕,他忽然得知母亲早于1981年10月15日就去世了,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业,亲人们对他“封锁”了这一噩耗。“我一直感到遗憾的是母亲没花一文我为她积蓄的钱,就永远离去了。”
吴如山是家中的长子,7个兄弟姊妹中现在还有4个弟弟生活在西安,经过那个特殊的年代,这4个弟弟都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现在经济状况也都不太好。可是,当吴如山提出要用为母亲积攒的一万多美元设立奖学金时,没有一个人反对。“10年前我就有这个心愿,今天,在母校庆祝百年华诞的日子里,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
今天的吴如山,已经是世界公认的在地球物理地震波传播、散射与成像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专家,是国际地震与地球物理协会的波传播委员会地震波散射分会主席。他和导师安芸敬一先生共同编撰的《地震波散射与衰减》已成为这一领域中颇有影响的著作。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地球,曾在多个国家访问、讲学并担任客座教授,每年还要主持召开国际学术会议。
翻开吴如山的人生词典,写在其中的始终是“奋斗”这两个字。年轻时代树立的志向,往往是今后不断前进的动力。忆及如歌的青春岁月,吴如山忘不了的是当时校园中浓厚的“向科学进军”的勤奋学习的氛围。虽然当时社会政治运动频繁,正常的教学秩序都难以维系;虽然在困难时期,同学们大多因饥饿而身体水肿,在冬季,大家把宿舍里的小凳子收集起来,压在被子上抵御冬夜里刺骨的寒冷。即使在那种情况下,班上的男同学都想做牛顿、爱因斯坦,女同学都想成为居里夫人——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是每一位同学心中的向往。在校期间,为了能够阅读第一手的物理文献资料,吴如山不仅学习了俄语、英语、德语,还自修了日语和法语,至今他还记得治学严谨的系主任江仁寿先生如何一点一点地纠正同学们的英语发音。
“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首先是要树立热爱科学的态度,要有求学的愿望和实事求是的钻研精神;其次,一定要勤奋学习,抓紧在校学习的时间,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说到自己的治学生涯,吴如山反复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地球物理是一门用物理中的各种“场”勘探地球内部结构的边缘学科,能在这一边缘学科中做出成绩,吴如山归之于自己坚实的理论物理基础。当年他曾一度钟情于理论物理研究,是母校的侯伯宇教授劝告他以自己扎实的物理理论基础,从事地球物理的研究。提及这一点,吴如山对母校充满了感激。
这几年,吴如山频繁地往返于中美之间,他同国内的多所大学都有学术往来,与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学校有科学交流项目,并被同济大学等聘为客座教授,在西北大学百年校庆期间,他又被母校聘请为客座教授。
吴如山的家离西北大学很近,在西北大学上学期间,母亲常常来学校里看他,看到青年学子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学习,母亲很心疼。“用给母亲积攒的这笔钱设立奖学金,就是母亲在鼓励、支持学生们发愤学习。我就感觉到母亲似乎又来到母校,就像当年那样。当然,今后我要常常回到母校,回到母亲身边。”母亲与母校,都是吴如山心中浓得化不开的情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